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立法规范不足

立法规范不足

发布时间: 2022-01-23 19:06:02

1. 消防法制与执法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消防法制与执法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1.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自消防法于2008年开始修订以来,消防法在不断修正过程中得以逐渐完善,但是从实践中来看其依旧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消防执法涉及内容极广,同时研究的问题较为复杂,这就导致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完全做到足够健全、完善与有效,难免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不利于当前消防法制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现。
2.执法思想和意识有所偏差
从思想认知层面来看,部分消防执法人员对规范执法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偏差与不足。首先,消防执法规范的实现需要以执法人员自身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为基础,但是部分人员在此方面有所不足,法制意识不强,在开展执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重视。其次,部分消防执法人员对消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章规范等的深度不足、理解不到位,同时自身对执法规范化缺乏足够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且受观念局限还容易出现只顾埋头执法,不考虑大局稳定与社会影响的情况。
3.制度落实不到位
消防执法规范化的实现需要以充分、有效落实制度为重要基础。不过由于消防执法人员自身思想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在工作实践中缺乏自觉性,导致相关制度乃至法律的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部分执法人员的自觉性不足,不重视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愿意了解和学习新的规章制度,习惯于依靠经验开展工作,使得规章制度难以得到充分落实。还有部分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缺乏遵守制度规范的意识,更会严重影响规范化执法的落实。
4.执法人员能力有所欠缺
消防执法人员不仅要对工作高度重视和正确认知,更要确保自身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岗位。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执法人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对法律知识和相关规范的理解不足。消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覆盖面较广,内容复杂,消防执法人员要想全面、深度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但是部分人员却只停留在表面,不愿意深度钻研。不仅对这些专业内容的了解不够全面,还存在停留于字面上的一般理解的情况,并不能正确把握其中的立法精神、深刻含义以及价值取向,容易对执法规范化造成误导。其次,执法人员缺乏信息更新意识。不管是法律法规的修改、补充还是执法解释的更新,又或者新类型的消防犯罪违法出现,都意味着消防执法人员必须积极跟进,尽快了解相关内容,进而在消防执法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保障工作质量与效率,切实解决相关问题。但是部分消防执法人员缺乏信息更新意识,对法治更新以及消防违法犯罪的发展了解不足,导致工作开展较为滞后,容易遇到工作障碍和瓶颈,更遑论执法规范化的实现。然后,消防执法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消防执法规范化并非是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指导相关工作开展,而是要准确把握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执法,保障执法效果。但是部分人员经验缺乏,尤其是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相关经验和能力,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正确处理,影响执法规范化的实现。最后,信息技术素养不足。在信息化时代,消防执法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部分人员信息素养较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难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支持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来源: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2. 我国立法不足

胡说八道,法律法规太多啦。你不知道而已

3. “评价标准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两句怎么改动,使用词不重复,读起来还押韵

比如:
评价标准有待完善,法律法规尚需(还需)健全

4. 对违反不完整法规范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完整的法规范,一般包括假设条件、行为规范和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例如,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否则,就会承担法律责任,或者说就会被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规定,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法规则。当然一条完整的法规则,不一定都是规定在一条内,或者说有的是一个法条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法规则,有的是几个法条共同组成一个完成的法规则。单行法律中除了有完整的法规则条款外,还有一些不完整的法规则,也就是说只有条件规定和行为规定,没有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对于此类行为应如何处理,目前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认识认为,既然法律未规定法律责任,无处罚依据,就可置之不理;另一种认识认为,对此类行为法律之所以未设定法律责任,是立法者认为此类行为无需通过行政处罚的方式处理,或者说无必要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可以或者说应当采取其他行政管理手段处理,如责令其改正。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不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并不等于说对其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就可以置之不理了。执法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在生产经营中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不能仅仅理解为只对有法律责任的行为的监督。至于说对此类行为应由执法机关内部的那个部门负责监督,那是执法机关内部职责划分的问题,与应不应纳入监督是无关的。后一种理解是可取的。

5. 行政立法不规范不完善存在哪些问题

行政立法不规范不完善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存在的一些法律上的漏洞,需要完善行政法律法规,需要政府依法行政。

6. 中国的法律都有哪些不足之处呀

中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抄,是不承认判例法的,成文法有它固有的缺陷,比如:1、立法技术的影响;2、立法比较滞后,法律的规定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成文法不能规制社会的方方面面,立法者不可能考虑到以后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等。
此外,我国法律也有自身特色,比如法律信仰的缺失、执法不力、权力对法律的不当干预比较突出等。

7. 为什么很多法律不规范的地方 迟迟没立法

阿,这是我的领域了。简单的来讲一下吧。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对吧,但是法律不是唯一的一种社会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等。所以说法律并不是调整社会的唯一手段。而且法律不可能规定的太死,一定要留一些空白的地方,毕竟社会是高速发展的,而法律不能朝令夕改,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性。比如,此路7点至17点禁止车辆通行,这一句话就留了很多空白,此路是限于什么路,人行路还是机动车路还是自行车路,车辆是指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还是汽车。在比如了,法律没有对婚外性行为进行调整,虽然我觉得应该调整仅靠道德调整是完全不够的,是为了充分的给与人民性行为的自由权,它不进行干涉。所以说很多点法律没有规定的明确很完善是有道理的。但也必须要承认一点,中国的立法还不是很完善,这是真的。不过我觉得一大部分原因是执行存在漏洞,即使立法上来了,执行不行,还不是一纸空文罢了。

8. 求立法学论文_论中国立法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楼主,可以参考:

我国立法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我国的《立法法》是一部规定立法规则、确立立法制度的基本法律,涉及“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效力等级”和“法律监督”四大问题。立法立法必须严格执行《立法法》的规定,坚决克服“立法不法”的现象。
立法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立法权力,有效规范行
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
秩序等价值目标。实质意义上的法治不仅要求法的权威性和依法而治的法的工具
价值,而且强调立法对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追求、法的内容的合理性等法的实
质理性。法治已经演进为一个综合概念,它融汇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诸
多价值观念,包含着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司法独立、立法等丰
富的制度意蕴,其核心则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几个世纪以来,法治理论与实践
对政府权力予以高度关注,这与立法权力作用范围的广泛性、与人们生活联系的
直接性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立法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的事
实,不断提醒人们,对立法权力的制约是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立法尚处在初级阶段,立法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
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因此,立法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
度变革。当前,我国立法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些立法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
领导干部的观念与立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邓小平同志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
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
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
又重新滋长。”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立法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
淡薄,特别是一些非常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着立法的实现。它们是:
第一,人治观念。有些立法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立法重要性
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是不重视,总认为立法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
烦。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立法还多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并没有真
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
顾。第二,治民不治官的观念。有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
位置,总习惯地认为法律只管老百姓,忘记了自己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从
而无视法律的规定。第三,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
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甚至认为,当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适用,对自己
不利时就不执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立法观念的根植和立法方略的推
行。
因此,实行立法必须要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重点是抓好各
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立法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建设,切实地进行为依法
立法所要求的观念更新。
1.树立法治观念。为此,必须明确:第一,宪法至上。法治的实质是宪治,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至上是法治的最高体现,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灵魂。
第二,法律具有极大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而不允许有超越
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法大于权。任何人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
法、以权废法。第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树立权力制约观念。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
这是人类历史证明了的真理。
3.树立人权观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的执政党,必须把保护人民的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
最讲公平、最重视保护人民的权利。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讲人权,高举人权的旗
帜。
4.矫正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并重的观念。
将法律视作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的同时,结合法律目的,把立法、依法治国
的重心转向人民权利的保障及正义的实现,应是我国实行立法、依法治国的
策略选择。
二、在立法立法方面,有关立法立法空白
较多,所立之法缺陷较大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国家
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
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立法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立法管理
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现存的
法律、法规与规章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使立法执法者难以适从;有些法律、法
规的一些条款太原则,不便操作和畸轻畸重;还有一些法律、法规对某些立法机
关设置的职权过大,尤其对自由裁量权,往往规定的幅度过大,并且没有顾及到
公民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后的法律责任,容易造成少数立法执法人员毫无顾忌地滥
用立法权;立法程序法律制度很不健全,没有实现立法程序法律化,严重影响了
立法机关的立法。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法律体系,为立法创
造法律条件。
首先,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当前,
特别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和救济、
规范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解决在建立商品市场、原材料市场、金融、资
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执法依据不足的状况;改变实施细则滞
后、法规不配套现象,尽可能使法律法规及规章同步出台,并加强立法解释工作,
使法律规范更加适应实际,操作性更强,以解决有法难依问题。
其次,注重立法质量,纠正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立法质量的倾向。法律、法
规的生命力在于其质量。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许多法律文件修改过于频繁,并
且有些在实践中难以施行,问题的要害在于立法时,立法者对该法所调整的社会
关系缺乏科学而精细的调查研究,或者着力于通过立法解决本部门的编制、级别、
经费及其他种种具体问题。应当看到,一个法律文件制定得成功与否以至于最终
能否被有效地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法是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
众的意志和利益,以及它所要调整的那部分社会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立
法必须提高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使法律充分体现民意,与社会生活相一致,符
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防止立法中渗入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而影响法律的全
面、公正和完整。同时,避免各种规范性文件在调整社会事务时发生重复、冲突
或疏漏,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再次,抓紧制定立法程序法,改变立法程序缺乏法律规范的现状。可以说,
离开了立法程序法,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法。
最后,立法要依法。
三、在立法执法方面,现存的立法执法体制不顺,
影响了法律、法规与规章的执行效果
现存的立法执法体制不顺。具体表现为:第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从法
理上说,执法主体只能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不
能拥有执法权,然而目前立法执法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并不少见。以
政企不分为例,工商部门管市场,又办市场;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建设,自己也搞
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种子公司既是种子的生产经营者,又是种子生
产经营的管理监督者,等等。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人为形成监督
不力。第二,立法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相互之间缺乏协调
配合,结果造成执法工作形不成合力,相互掣肘,办事效率不高。第三,管理系
统交叉过多,职责不清。如对个体户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卫生等
多家执法部门,由于对同种法律行为有多种不同执法依据的交叉,客观造成立法
执法者不作为、乱作为或难作为。与此同时,我国立法执法队伍建设虽然经过多
年努力,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目前立法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
少,如越权执法、不作为违法、随意执法、乱施处罚等问题的出现,既有不懂法
而出错的,也有滥用权力而违法的。
因此,必须理顺现行立法执法体制,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
讲求实效的原则,走综合执法之路。要积极推行立法执法责任制。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立法,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
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立法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通过明确政府机关法定
立法执法职责,健全立法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立法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规范
立法执法行为的目的。立法执法责任制,要力求做到实际、简明、准确、可操作
性强。具体推行时,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清理立法执法主体,明确执法依
据和执法权限,切实减少立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努力提高立法
效能;二是确定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责,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标准,切实
改变过去那种执法岗位不清,职责不明,权力行使层级之间“上侵”、“下夺”、
“左挤”、“右占”,相互扯皮、揽功诿过的现象,有效地规范立法机关内部管
理秩序,提高立法效率;三是架构执法评考体系,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立法
责任追究机制,将立法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紧密挂钩,实现行
政权的规范运作。
同时,要提高立法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其关键是要坚持“公开、平等、竞
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立法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
退等具体制度,突出严字,严格管理,严明纪律,赏罚分明,形成“能者上、平
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
四、在立法监督方面,现行立法执法
监督体系乏力,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对立法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权力机
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立法机关自身的监督、党的监督
以及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的社会监督。应该说,我国
的监督体系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它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实践
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立法
权力监督乏力和监督体系存在缺陷。这其中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督机制上
的原因。立法方面,主要是缺乏监督的法律规定,以致使人民群众等一些社会监
督流于形式而得不到落实。监督机制上,主要表现为有些监督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直接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发挥。例如,作为立法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立法监察,由
于它与立法机关有着立法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
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立法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怕麻烦、推诿等不愿受理立法复议申请的情况还在
相当程度上存在,在立法复议决定上,还存在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上
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等等。
因此,必须强化和完善立法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严格、公正执法。首先,
加强权力机关对立法执法工作的监督。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尽快
制定《人大监督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选举和任免干部时,应该把是否具
备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否依法办事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在听取他
们的述职报告时,应把他们领导的地区或部门的执法状况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
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通过听取和审议所在政府和单位实施法律、法规工作报告以及
组织代表检查、视察、评议执法工作等形式,督促立法机关做好执法工作。其次,
民主党派的监督、社会团体、人民群众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也必须努力落到实处,
使它们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并形成监督合力。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立法,必须革除一切与立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的旧观念,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法律体系,必须理顺现行立法执法体制,提高执
法队伍素质,必须强化和完善立法执法监督机制。惟其如此,才能为解决我国依
法立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造条件,不断推进立法的进程,实现依法治国的
宏伟方略。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http://www.drcnet.com.cn/ 12/04/2003

9. 法律规范之间由于立法思想冲突

1、意思自治与平等的矛盾。
国有企业改制应当遵循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企业改制中,意思自治表现为:企业有权决定是否进行改制;有权决定进行何种形式的改制;改制中出现的产权转让、资产置换、分立合并、承包租赁等事务企业可以自主决定等。而平等是指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以及权利能力的平等。企业改制中,应当坚持自由与平等两个原则,而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一个。企业在改制中,固然应当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强调自己的意思表示的自由性,但是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而牺牲他人的意思自治权利。可见平等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2、经济效益与法律公平的矛盾。
经济效益与法律公平的矛盾表现在:如果不顾公平的要求,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如果要实现公平,就必须抑制企业的盲目追求效益而不顾公平的行为,如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也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益。既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公平,使整个社会陷入“强者当道”,“法律就是有权者利益之表现”的局面;也不能为了所谓的公平而遏制企业的创造力、竞争力。前者会使社会陷入动荡,一切非法行为都会在强权逻辑中合理化,暴力犯罪、血亲复仇等有悖于现代精神的行为必然会大行其道,整个社会秩序将陷于崩溃。后者将使经济主体陷于缺乏进行创新、进取的消极态度之中,最终必然妨碍整个社会的进步。在国有企业改制中,也必须注意到这种情况。虽然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改制的目的之一,但同时也必须注重公平。因此企业改制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法律公平两方面的要求。
3、权利自由与权利不能滥用的矛盾。
权利从本质上来讲是自由的,即权利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行使权利以及如何行使权利。另外权利本身就意味着行为在法律上的正当性和可强制执行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权利人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可以不顾他人的利益乃至损害他人的利益,超过权利的正当界限而行使权利即为权利的滥用。不但在合同关系中权利人应当负担主义务之外的从义务和附随义务,如通知、协助、说明、配合、照顾、保密、忠诚等义务;即使在行使所有权等绝对性、排他性权利时,也应当注意他人的安全与利益。

10. 立法的各种规范职能与法的规范职能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属于法的内容
不同点:
立法的规范职能:
(一)、立法的指引回职能
(二)、立法的评价职答能
(三) 、立法的预测职能
(四)、立法的强制职能
(五)、立法的教育职能
法的规范功能,具体的就是:
1、 指引作用--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
2、 评价作用—以法的标准评价别人的行为
3 、预测作用—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
4、 教育作用

热点内容
婚姻法关于婚姻关系无效的规定 发布:2024-04-26 00:15:00 浏览:587
2013年10月全国自考合同法试题答案 发布:2024-04-25 22:17:35 浏览:952
中央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全文 发布:2024-04-25 22:16:55 浏览:150
元宝法院郝 发布:2024-04-25 21:59:16 浏览:790
刑法审判时 发布:2024-04-25 18:54:42 浏览:591
新的劳动法颁布的作用 发布:2024-04-25 16:58:42 浏览: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精解 发布:2024-04-25 14:58:47 浏览:396
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 发布:2024-04-25 14:37:39 浏览:158
陕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 发布:2024-04-25 12:26:05 浏览: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下载 发布:2024-04-25 11:44:54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