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规章可否作为法律依据
在这里首先说的就是“较大的市”,指的是除直辖市以外有立法权的城市,
其中包括
1、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太原、济南、合肥、南京、杭州、南昌、福州、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南宁、海口、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安、西宁、成都、贵阳、昆明、拉萨 。
2、经济特区所在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国务院特批的城市:1984年批准的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无锡、淮南、青岛、洛阳,1988年批准的宁波,1992年批准的淄博、邯郸、本溪, 1993年批准的徐州、苏州。
重庆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但1997年3月升为直辖市,不再是“较大的市”。
只有上述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在中国283个地级市中,只有上述49个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直辖市作为省级城市不在其列)。因此,上述城市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规履行相关手续后可以作为法院审理的依据,其他城市根本没有制定法规的权力,当然就谈不上作为法院审理依据了。
例如,徐州和泰州同为江苏省的地级市,但是由于徐州市国务院特批的“较大的市”,因此徐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法规制定权,而泰州人大及常委会没有。因此你问的问题,需要看具体是在哪个城市。
Ⅱ 法院判决能以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作为法律依据吗
法院审判行政案件抄时,是可袭以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为法律依据的!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这里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所以这里地方人大通过的条例也就是地方性法规,他是可以作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的!
规章的一般称为“规定”、“办法”,但是不得称为“条例”。法院只是参照适用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法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是这样规定的,但是实践中规章的数量比起法规多多了,还有我国司法的人力、物力严重依赖于行政的原因,决定了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时候,多数都是适用规章的!
Ⅲ 地方政府规章的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开始制定规章的时间,与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的本市、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同步。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章的规定,由国务院规定。
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或者自治州州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
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规定的事项包括: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属于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的事项。
Ⅳ 部门规章能否作为判决依据
法律分析:部门规章在法院审理案件时可以作为判决参照,但不能作为判决依据。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规章制定机关作出的与规章具有同等效力的规章解释,以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审判实践中不是必须适用和执行的,是有条件的适用,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拒绝适用。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第四条 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条 行政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可以直接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Ⅳ 行政法规和地方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能否作为界定刑事案件的依据。
当然是。地方性法规也是为了补全法律中出现的问题。
Ⅵ 地方政府制定的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可以作为法律判决的依据吗
可以作为判决时的参考证据,但是不能作为法律条款来使用。
因为地方政府制定的管理使用办法只是地方管理条例,不属于法律条文也不属于地方法规aqui te amo。
Ⅶ 部门规章算不算是法律依据
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法院作出的裁判依据只能是法律和法规。部门规章仅仅是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法院做裁判时不能作为法律依据使用的。
Ⅷ 行政诉讼中,部门规章能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吗
部门规章,最多是个参考吧,所谓法律依据应是算不上的。
地方性规章,若指的是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法规,那肯定是法律依据。
Ⅸ 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那规章可以么
1、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那规章可以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所以,规章属于属于国家法律规定法律法规,可以作为判案的依据。
2、规章之上不能附带审查,规章之下可以,那规章是否可以附带审查?
:可以。同上。
Ⅹ 地方性法规不违背法规可以适用吗
可以适用啊,地方性法规不违背就可以适用啊,一般是先适用法律效力高的,然后是特殊法优于一般法。既然不违背,两者不都可以适用,也不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