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赛规章制度
Ⅰ 游泳场馆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游泳场馆管理,切实保障游泳者的安全及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游泳场馆管理。
本办法所称游泳场馆,是指对公众开放的游泳场、池、馆及宾馆、饭店、招待所、公园、度假村等内设的游泳、戏水场所。
第三条 市和区(市)县体育行政部门是游泳场馆的业务主管部门。市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市游泳场馆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全市游泳场馆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监督检查,并负责审批和主管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开办的游泳场馆及大型游泳场馆;区(市)县
体育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审批和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办的游泳场馆。
卫生、公安、劳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游泳场馆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申请开办游泳场馆的单位和个人应先到体育行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成都市游泳场馆申办表》,经体育行政部门按照全市游泳场馆建设的总体布局初审同意后,持申办表分别到规划、卫生和公安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许可证。 设置有水上游乐设施的应到成都市劳动局申办《安全使
用许可证》。
第五条 申请开办游泳场馆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前条规定取得有关证件后,其游泳场馆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市或区(市)县体育行政部门核发开办许可证:
(一)深水区、浅水区有明显标志或隔离带,有专人负责,浅水区水深不超过140厘米。
(二)泳池设有两个高度150厘米以上的救护观望岗,4个以上出入池扶梯,救护器材(即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氧气袋和水上急救设备)摆在明显位置,取用方便。
(三)设有跳台或跳板的必须持有市体育行政部门的核定批文。
(四)开办夜场必须配备照明设施,水面照明度不低于80勒克斯,并备有应急照明设施,各种电路、电器、机械设备等能保证随时启用。
(五)疏散通道有明显标志,其宽度不少于200厘米,出入口宽度不少于300厘米;设有双门的,其单门宽不少于150厘米。
(六)检验票证、维持秩序等各项制度均有专人负责。
(七)设有与容量相符的男女更衣室和存放衣物的格柜。
(八)有广播宣传设施、游泳宣传牌、警告牌和《游泳人员须知》牌。
第六条 开办许可证由成都市体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实行年审验证制度。
第七条 开办游泳场馆的单位或个人应按下列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各项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和确定的责任人名单须报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一)严格控制每场游泳人数,不得超员售票,人均游泳面积不得少于2.5平方米。
(二)建立救护制度。配备的救护人员不得低于游泳人员的1/150;救护人员须持有市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救护人员合格证》,并在游泳开放期间持证上岗、统一着装。
(三)健全入场验票、验证制度。每年度《游泳证》由市体育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发放,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体检盖章后生效。坚持凭《游泳证》购票,凭《游泳证》和游泳票入场游泳。
(四)健全场内卫生管理制度。保持池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不得出租游泳衣、裤,不得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
(五)维护游泳活动的正常秩序,及时劝阻和制止影响游泳活动正常进行的各种行为,严禁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人员入场。维护秩序的管理人员应当佩带证件。
(六)发生治安案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七)发生溺水死亡事故的,必须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同时报市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单位或个人举办各种游泳培训班,须向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按《成都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手续;教练员须经市体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并持证上岗。教练员所带学员数量,每班不得超过25人。游泳培训时间内,教练员须负责救护。
第九条 法规、规章对游泳场馆卫生管理、治安管理、劳动安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游泳场馆的开办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市或区(市)县体育行政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开办许可证而开办予以场馆的,责令限期补办;超过期限仍未补办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停止游泳活动。
(二)在岗救护人员未取得《救护人员合格证》的,责令改正,可按其人数处以每人100元罚款。
(三)未按规定配备救护器材或配备的救护器材失去效能的,责令改正,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超员售票的,责令改正,处以100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五)一年内累计发生两人以上溺水死亡事故的游泳场馆,可暂扣或吊销其开办许可证。
第十一条 违反卫生管理、治安管理、劳动安全管理等有关规定的,分别由卫生、公安和劳动安全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罚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上缴国库。
第十三条 游泳场馆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必须严格履行职责,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体育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XXX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都差不多吧..哈哈
Ⅱ 游泳池的管理制度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会所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会所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会所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1) 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 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 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 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 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1、游泳池卫生管理
游泳场所的管理。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相关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水质的卫生管理。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要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
2、个人卫生管理
1) 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2) 游泳课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3) 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后再入池。
4) 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 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保护游泳场所的各种设施,延长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有关管理人员和救护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器材的使用及损耗情况, 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以便作相应处理。
资料管理
游泳池开放后,要逐日填写游泳池的管理日志,记录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
Ⅲ 泳池管理制度、应急措施
游泳池管理制度
游泳池是我会所会员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
满足广大会员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安全管理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会所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会所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会所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Ⅳ 游泳馆卫生管理组织、制度有哪些
一、1、所有游泳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长办公室内,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换证,逾期三个月未复核换证,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卫生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并按国家规定定期进行复检和复训。 6、游泳者必须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游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通畅,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而厕垫纸。 9、应有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泳池水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L,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检测记录,必须配备持有效上岗证的专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0、在泳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宽度与走道相同,长度不少于二米,深度不低于二十厘米,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L,须四小时更换一次。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二、1、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实行凭当年健康合格证购票的制度,无当年健康合格证一律不得购票,不得入池游泳。 2、直接从事为游泳者服务岗位的工作人员,按规定参加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服务。 3、加强卫生管理,重点做好池水和浸脚池的消毒,按时按量投放消毒药剂,每天定时补充新鲜水,保持水质卫生。 4、严禁发热咳嗽者和患有精神病、皮肤癣(包括脚癣)、心脏病、肝炎病、红眼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患者人池游泳。 5、做好游泳池、厕所等设施的卫生工作,有专人经常打扫,确保清洁、卫生。 6、禁止出租游泳衣裤,禁止穿浅色游泳衣游泳裤。 7、备有必要救护设施,救生人员上岗须经救护培训,并且具备救护常识,有《紧急情况预案》,对突发事故按规定程序处理。
Ⅳ 五星级酒店康乐部泳池管理制度措施!!急!
配套水净化循环设备,这样做既能使水质达标,又能相对节约资源和成本。
Ⅵ 关于游泳裁判的问题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对国家级游泳裁判员实行分级管理 :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立介绍说,这是按照对国家级游泳裁判员实施分级管理的有关制度进行的。这一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游泳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保证竞赛公正有序进行而制定的。它包括国家级裁判员的定级、非国家级裁判员的晋级,以及裁判员的降级方法等。
据介绍,新的管理规定把国家级裁判员按照不同的条件被分为A、B、C三个等级,A为最高,C为最低;非国家级裁判员可以通过考试取得国家级裁判员资格,并在工作中通过一定的考核程序得以晋级。此外,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裁判员将给予降级的处分。升降级工作都在全国游泳裁判委员会的年会上审定。
根据新的管理规定,参与游泳比赛执法的裁判员将通过一定的程序被选派和考核上场。如果是全运会、城运会和奥运会选拔赛这样的重大比赛,裁判员还必须集中学习并通过理论、实践考核方能“上岗”。
这一管理规定还制定了有关评分裁判员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回避制度、裁判时A、B组交替制度、八名裁判制度和三分有效制等。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会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裁判员的评分予以客观评估,以加强对裁判员的监督和约束
很难的!努力吧!
体育大学不错,
Ⅶ 浙江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的介绍
《浙江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Ⅷ 游泳馆内规章制度用什么材质做不怕气熏
塑料的、铝合金的、玻璃的等等啦!
Ⅸ 我国是否有关于游泳池管理方法的法律法规
《全国游泳场所行业保险管理办法》以及《游泳场所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