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

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 2022-03-11 02:11:02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月工资收入超过3500元的部分,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4200-3500=700
700*3%=21

15000*5*5.50%=4125

B. 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是由什么颁布的

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是由国 务 院颁布的。
最新修订版颁布于2011年7月19日。

C. 最新个人所得税实施细则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6号
成文日期:2011-07-29

字体:【大】【中】【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以下简称税法)将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税法修改的相应条款,现就贯彻执行的有关具体问题公告如下:
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的适用问题
(一)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附件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问题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合伙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附件二)。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先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全年应纳税额。其2011年度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
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
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
纳税人应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2011年度应纳税额,进行汇算清缴。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比照本公告第二条规定执行。
四、本公告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所附“税率表一”和“税率表二”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D. 国五条个人所得税细则

目前只有广东省出台了实施细则,你在哪座城市,各地规定不同。

E. 新的个人所得税是如何规定中国公民的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呢

新个人所得税
第600号国务院令,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本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1300元的标准。
该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 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 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 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 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 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 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 80000元 45% 13505

F.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的,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于1994年1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个人所得税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等。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2号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9〕121号

温馨提示:以下资料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由深圳市财税网整理,方便大家使用。

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06-04-11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2006-04-11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2006-04-11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汇总 2006-04-11
新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2006-04-11
哪些所得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 2006-04-11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4-11
各行各业的个人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4-11
个人取得各类奖金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4-11
个人获得的稿酬等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4-11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4-11
外籍人员在中国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4-11
2006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系列<一> 2006-04-11
2006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系列<二> 2006-04-11
2006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系列<三> 2006-04-11
2006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系列<四> 2006-04-11
个人所得税法规、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法(2005新个人所得税法) 主席令2005年第44号 2005-10-28
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 国税发[2005]120号 自2005年10月1日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主席令[2001]4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452号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令[2002]36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税发[2005]207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05-12-28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5]205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05-12-23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5]183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05-12-19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5]196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05-12-09
关于明确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口径的通知 国税函〔2006〕1200号 2006-12-15
关于在地方税务局征管软件中增设个人所得税房屋转让所得项目的补充通知 国税函〔2006〕893号 2006-09-30
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国税函〔2006〕902号 2006-09-30
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6〕162号 2006-11-08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介绍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2006-12-31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填表指南 2006-12-31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填表指南举例 2006-12-31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就《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2006-12-20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如何自行申报纳税(12种情形例解) 2006-12-31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各类申报情形例解 例解一

G.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2条具体内容是什么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
税法版第七条所说的已在境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该所得来源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缴纳并且实际已经缴纳的税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中国国家法律文件。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4年1月28日颁布)、税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颁布)以及由中国各级税务机关发布的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规定,构成了现行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主体法律基础。

H. 个人所得税有哪些免税或优惠规定

个税一共有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免除一定的个税,具体如下:

1.子女教育:纳税人版的子女接权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接受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规定期间可按每年4800元或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自负医药费用超过1.5万元部分,可在每年6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5.住房租金: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可根据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额扣除。

6.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的,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热点内容
劳动法关于开除 发布:2025-05-22 20:55:49 浏览:682
从化法院执行局 发布:2025-05-22 20:55:09 浏览:405
上海政法学院法硕分数线 发布:2025-05-22 20:55:03 浏览:803
司法考试依法治国 发布:2025-05-22 20:54:17 浏览:4
打60岁老人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2 20:53:14 浏览:1
基层法律服务收费吗 发布:2025-05-22 20:40:06 浏览:203
法官选来 发布:2025-05-22 20:33:26 浏览:274
怎么选经济法毕业论文 发布:2025-05-22 20:24:02 浏览:603
公司法人股权私下转让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20:12 浏览:901
施工合同补充条款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2 20:01:53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