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式写法
Ⅰ 什么是“条例式”
就是“第1第2第3” 这样的形式
Ⅱ 急!!!如何写条例
噢。这里有一些资料,看了以后,觉得我个人的观点己基本囊括在内,也就没必要说什么了。如下:
条例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条例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将条例列为党的机关公文的主要种类,并对其功能作了如下界定:
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1987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定发布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审理工作条例》,1991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又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试行)》,1994年中央纪委又制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1997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上述条例都在党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没有列入条例。但是,国务院在制定一些重要规章时,常常使用条例这种文体。跟党的公文有所不同的是,行政公文中的条例,一般不独立发布,而是在制定出来之后,由国务院用命令的方式予以发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8号,刊登了国务院第278号和279号令,分别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而党的中央组织所制定的条例,都是作为独立文件发布的。
(二)条例的特点
1.制发机关的法定性
条例是规章制度中的最高样式,无论是党的机关公文还是行政公文,都对其制发资格有严格的规定。《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只有党的中央组织才能制发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在《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也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为“条例”,只有国家及其最高行政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才有制发条例的资格。国务院的各个部门所制定的与自己职权有关的规章以“条例”命名时,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并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不能擅自制定发布。
2.内容的法规性
对于党的机关公文来说,条例是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对于行政公文来说,条例是对国家的某一政策、法令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补充说明或辅助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或者是对某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所颁布的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条例一经颁布,在特定的领域中就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相关的组织、人员必须遵照执行,不得违反。
3.格式的条款化
条例的正文,一般都要采用分条列款的方式组织表达,往往是篇下分章、章下分条、条下分款,便于查找,便于引用。
一、条例的分类
(一)组织规章性条例
作为党的机关公文的条例,都属于这一类型。它主要用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的行为。1997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发〔1997〕7号),共分为三编十三章一百七十二条,共计两万四千字左右。可以说,它是党内的法律,任何党组织或党员违反了其中的规定,都将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以来,也发布了若干条例,对纪检会的工作程序、方法、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
(二)法律实施条例
国家的法律制定颁布之后,在执行时往往还会有许多不够具体明白的地方,有时需要用条例进行补充说明或作出辅助规定,以保证法律得到准确的执行。法律实施条例可以对法律中的概念进行解释说明,可以把某些条文细节化、具体化,还可以对法律进行补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第二条: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在0
Ⅲ 法律条文书写格式是什么
【1】法律条文一般书写格式
(1)写标题:是什么法
由哪级人大第几次会议某年某月某日通过。
(2)后写目录:分几章
(3)再写第一章:分几条
(4)第二章:分几条
依次写完第几章第几条
(5)最后写明法律条文自某年某月某日起实施。
【2】以《婚姻法》为例
(1)先写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
(2)再写目录分六章
(3)之后把五章分49条写出了《婚姻法》具体详细内容。
(4)最后第六章写出《婚姻法》自1980年1月1日起实施。
1950年《婚姻法》自本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Ⅳ 暂行办法格式
仅供参考:
管理办法(实施办法),一般由标题、发文单位、成文日期、正文和印发传达范围等五部分组成,其它格式要素按规定标注(下同)。
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办法”组成;二是由公文主题和“办法”组成。如果所制定的办法是临时性的,或不太成熟,在执行一段后再作修改,有的还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再修订,均应在“办法”之前加“临时”、“暂行”、“试行”等词。如果有上位法律法规或上级机关有明确的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的,应在“办法”前加“实施”二字。其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授权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才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法律未授权的,不能制定实施办法。
发文单位与成文日期。发文单位,有的是发布单位,有三种情况:一是标题之中有发文单位名称的,标题之下不再标注发文单位;二是标题只有公文主题和“办法”的,则应在标题之下居中加圆括号标注发文单位,既可与成文时间标注在同一行,也可在标题之下成文时间之上独立成行;三是应当加盖公章的公文,署名应在正文之后。成文日期应写明年、月、日,用全称。其标注方式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标题有三个组成部分的,成文日期加圆括号居中标注在标题之下;二是标题只有两个组成部分的,成文日期加圆括号居中标注在发文单位名称之下或标注在发文单位名称之右,与发文单位标注在同一行的应一起括起来;三是应当加盖印章的公文,县级以下及基层党的机关制定的办法的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之后的发文机关名称之下,行政机关发布的办法的成文日期直接标注在正文之后。
正文。由于办法的适用范围广,正文详细而又具体,因此,其写作方法比较灵活、自由,符合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
(1)序言(前言)、分项(条)式。序言在第一条之前,说明制定办法的主题及目的、依据、意义和作用等。序言之后,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也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条连式,即从第一条开始,直至把内容写完;二是分项式,即分几个部分或项目,部分或项目之下分条、款,全文既可统一编写条的序数,也可分开在部分或项目之内分条。有的在最后还有专门的结尾。办法的内容撰写顺序是:先主后次;先直接方面,后间接方面。
(2)章断条连式。全文由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组成,章下分条,条下分款。其写作方法与其他章断条连式的法规性公文的写作方法相同。
(3)条连到底式(又叫条目式)。这种结构的“办法”的写作方法,与其他同类结构形式的公文的写作方法相同。第一条写公文的主题及行文的目的、依据、意义和作用等,从第二条起依次撰写“办法”的具体内容;先主后次,先从正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出规定,后从反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出规定,最后撰写附则的内容。
“办法”的语言没有“法”、“条例”中的语言那么肯定、果断,而是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给执行者一定的自主权,比如,常用的字词有“应、应该、可、可以、要”等,以充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实施办法”与一般的“办法”的写作区别主要有:一是写作实施办法,本级是贯彻落实者,即上级有政策规定,本级的任务是联系实际贯彻落实。所以,实施办法比上级的政策规定更具体、更细致、更切合实际。一般性的办法,本级是始发文者,不一定有实施办法那么具体、细致。二是在写作方法上,实施办法有两种写法:①上级的文件是逐级行文的,实施办法既要把上级的政策规定原封不动地照搬,变成实施办法的组成部分,又要在“实施”上作文章,即在上级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表述得更具体,也可对上级未规定到的或有空缺之处作出符合实际的规定。②上级文件与本级文件的主送机关是一致的或者上级的文件是直贯到底行文的,重在“实施”上做文章,就如何贯彻上级的文件提出具体的意见,上级文件中的政策规定一般不照搬,以缩短公文的篇幅。③“办法”中的政策规定,全部由本级作出,既要具体实在,有很强的操作性,又要与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相吻合,不得与上级的政策规定有矛盾。
印发传达范围。办法(实施办法)不标注主送机关,只标注印发传达范围,一般标注在正文之后。在正文之后要署名或加盖印章的,印发传达范围标注成文日期的下一行。
Ⅳ 暂行规定的写法
暂行规定的结构与规定同,分为标题与正文两部分。 1.暂行规定的标题
暂行规定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制发机关名称+适用对象或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管理处罚暂行规定》。另一种省略制发机关,由适用对象或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的标题,不能采用制发机关+文种的写法和只有文种的写法。
2.暂行规定的制发依据和时间
独立发布的暂行规定,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号标明什么会议于什么时间通过,或什么机构于什么时间批准,如监察部发布的《监察机关参加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的暂行规定》,题下标明“1990年第九次部务会议通过”。随命令、通知等文种发布的暂行规定,以命令或通知的发布时间为准,暂行规定自身不再标明制发时间。 1.总则
总则是暂行规定的第一部分,用来交代制发的缘由、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等等。总则一般自成一章,分为若干条。
2.分则
分则分为若干章,每章有小标题,下列若干条款。分则是暂行规定的主体,规定的实质性内容和要求都在分则部分集中表达,是写作的重点所在。
3.附则
附则是暂行规定的结尾部分,主要用来作补充说明以及交代执行要求,如还有什么单位和个人适用这一暂行规定,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哪一部门,规定何时生效等。
需要说明的是,暂行规定一般采用通篇章条式的写法,但也有在章条前加绪言的。另外,如果内容简单,也可以不分章,直接分条,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不作外部标定,但三部分必须仍然是清晰的。
Ⅵ 自律条例怎么写
它很简单,是针对员工岗位的一些日常行为准则。比如迟到,早退,穿戴整齐。服务态度不错。等等,写下来。
Ⅶ 条例正文的格式有哪两种
一种是章断条连式;一种是分条列项式。
Ⅷ 工厂规章制度与员工管理条例怎么写
一、 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二、 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三、 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四、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五、 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六、 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
个人利益小于厂里利益,厂里利益小于国家利益。诚信守法,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是每个员工必须做到的。
在不要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厂里所有人应听从厂长一切安排,不听从者看情节轻重按厂规处理。
在上班期间厂里出现任何紧急情况厂长应及时向总经理汇报。如不汇报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有厂长负责。
(8)条例式写法扩展阅读:
重要性:
一、企业依法制订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立法”,是企业规范运作和行使用人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企业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聪明的企业都看到了这一点。
三、但实践中我们仍很遗憾地看到大量企业并未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他们认为反正有国家法律、法规,出了事按国家法律、法规处理就行了。
Ⅸ “办法”和“条例”有区别吗
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①办法是在有关法令、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②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针对有关法律、法令的辅助性和阐释性,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
2.领域不同:
①办法重在发布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②条例重在规定机关组织或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9)条例式写法扩展阅读:
内容的法规性
条例是国家机关为控制或调整国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则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单项法规,又是制定以后,贯彻实施之前的具体化,细则化,从而保证基本法律的具体实施。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其所涉及到的对象,必须依条款办事,否则将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经济的处理。
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在一个相当长时限内,对其所涉及的对象行为起约束作用。
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称其为“条例”。其制发者必须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以及受这些机关委派的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党派团体不能用条例行文。这就从行文的源头上保证了条例的权威性、约束力
条例在颁布前,可以有一个试行的阶段。经过试行以后,加以修改充实,作为正式文件颂施行,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的文件。
办法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制发时间和依据等项目内容。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制发时间、依据。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规定制发的年、月、日和会议;或通过的会议、时间及发布的机关、时间;或批准的机关、时间等。有的办法随“命令”、“令”等文种同时发布,这一项目内容可不再写。
(2)正文。一般由依据、规定、说明这三层意思组成,可分章、分条叙述。办法中的各条规定,是办法的主体部分,要将具体内容和措施依次逐条写清楚。办法的结尾,一般是交代实施的日期和对实施的说明。
Ⅹ 法律条文书写格式
般来讲,一件(部)法律由章、节、条、款、项、目组成,个别重要的法典还分编。编、章、节是对法条的归类,所以,在适用法律时只需引用到条、款、项、目即可,无需指出该条所在的编、章、节。因此,弄懂法律规范中条、款、项、目的含义,在执法活动中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条、款、项、目,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一、“条”
1.条的概念
法律规范的“条”,又称“法条”,是组成法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条组成的。如《食品卫生法》由57个法条组成。法律规范的“条”,是法律规范对某一个具体法律问题的完整规定,如:《食品卫生法》第七条 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营养、卫生标准。
2.条的书写
一般来讲,条的数目的书写应使用中文,如《食品卫生法》第七条。
执法活动中,对一个涉法问题作出决定时,可能要适用多个法条。
二、“款”
1.款的概念。
“款”是“条”的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每一款都是一个独立的内容或是对其前一款内容的补充表述。如:
第二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出借卫生许可证。
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2.款的表现形式。
“款”的表现形式为条中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款。“款”前不冠以数字以排列其顺序。
3.关于款的数目的书写。
款的数目的书写一般应当使用中文,不用阿拉伯数字。如《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不写作《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七条第2款。
三、项
1.项的表现形式
含有项的法条,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应的文字表述。“项”前冠以数字以对列举的内容进行排列。如《食品卫生法》三十三条,各项前都冠以(一)、(二)、(三)等数字,而且这些数字只能以中文数字加括号的形式出现。
2.项的数目的书写
项的数目的书写一般应当使用中文加括号,不用阿拉伯数字。如《食品卫生法》三十三条第(三)项,不写作《食品卫生法》三十三条第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