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有关舆论的法律法规

有关舆论的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3-13 08:06:40

❶ 社会舆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从法律因果关系方面论,没有关联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可以监督法律的公正回执行(即舆论监督执法答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如果都能公平、公正执法了,那也就不存在舆论监督执法的具体行为了,不公正执法被监督纠正的实例近期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在此就不作列举。 其他还有人民监督(即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行使)和社会公众媒体监督法律执法具体行为的方面。

❷ 中国有哪些新闻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新闻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还相对较少,法律目前还没有,只有一些法规,如《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

❸ 最新的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网络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参考截图

❹ 新闻法律法规有哪些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抄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这些是核心的,《宪法》《刑法》里面也有相关规定,还有其他的例如《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等,可以到中国法律法规库里面找一下。

具体的新闻法律目前还没有。对于新闻工作者主要以新闻出版署指定的规章为主。如《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等。

❺ 我国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传媒政策与法规》
《传媒政策与法规》介绍了相关法律专规范的过程中,对于属在实务操作中可能用到的法律文书、文件等实务操作资料进行了梳理并收录于附录中。同时注重案例教学,每一章都由案例导入,并且在每章的思考与练习中都必有一道案例题,从而一方面帮助读者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其实践技能。

❻ 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

1、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保障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使用者的合法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了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需求,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定,2005年9月25日起施行。

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规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规则》,是为了保证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公正性、方便性及快捷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规定而制定。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互联网络域名争议,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的规定,制订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因互联网络域名的注册或者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所争议域名应当限于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管理的“.CN”、“.中国”域名。但是,所争议域名注册期限满两年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不予受理。

(6)有关舆论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❼ 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定

《侵权责任法》的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❽ 关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
时间:2019-04-23 21:59:50浏览:79074次来源:律师365整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4、《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6、《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7、《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如今网络空间也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联系世界各地的桥梁纽带。但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国家为保障网络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的主权,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空间的秩序,并让网络价值最大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4、《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
6、《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7、《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11、《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12、中办、国办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13、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2号)
14、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1号)
15、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5号)
16、国家发改委5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986号)
1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3年重点领域信息安检查工作方案>的函》(工信部协函[2013]259号)
18、《广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19、《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0、《广东公安网安部门信息安全检查细则》
21、省公安厅《关于继续深休我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11]124号)
22、《关于切实加强我省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05]12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05]25号
24、《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12]38号
25、《关于加强我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见》(粤信办[2012]3号)
26、省保密局、省公安厅、省安全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检查工作制度》
27、《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部令第11号)
28、《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部令第24号)
以上中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会随着我国网络环境的发展不断的修改完善,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有的条款也许会被废止,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此外,小编要提醒大家,建立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是每个网络参与人的义务,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网络生活中积极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共建和谐网络环境。
望大哥采纳 谢谢

❾ 世界各国有什么法律是管媒体等舆论的

1 英国对媒介内容的管理,报业和广电媒体截然不同。由于英国没有《出版法》和《新闻法》,所以对于报纸内容没有专门法律规章的制约,也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监管,只要不违反基本法律中的相关规定,政府不会横加干涉。
而英国对广电媒体的管理较报业而言严格很多,政府按照国会的条令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比如独立电视委员会(ITC)、无线管理局(RA)、BBC理事会、通信管理局(OFCOM)等,同时还颁布广播电视法案、通信法案,对从广播执照、责任、节目内容、广告到媒介所有权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条文约束。除此以外,广电媒体也必须遵守基本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英国属于典型的海洋法系国家,其宪法(consititution)框架是不成文法,也就是说没有一部专门的宪法法律文件。但是,在这一宪法框架下有许多来源可以作为依据,只不过,有些来源被记录下来,而另一部分则没有被记录下来。这些来源都是在日常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出现的紧迫问题作出的反应,决不是根据某些理论而先验地制订出的广泛而又全面的法律条文,所以这些法律来源也经常会有修改和补充。
英国有法律明确保护公民名誉不受无理恶意的诋毁与诬蔑,这些诽谤包括文字形式的诽谤(libel)和口头形式的诽谤(slander)。任何制造和散布诽言的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媒体而言,损伤他人利益、品格和名誉的内容一旦发表,就被认定为诽谤,而这其中直接或间接传播诽谤的人,也可以被起诉责偿。法律责难的重点不在于书写,而是在于“公布”,法律课责的也只是事实,而不问意思。 法庭上原告只要向陪审员和法官证明 :被告的言论损害了原告的名誉、被告的言论确确实实是针对原告的、被告的这些言论已经被发表了,那么,媒体就当被判诽谤罪。不过,到目前为止,英国还是没有专门的《隐私权法》。只是在一些普通的法律条款中有所论及: 比如,《数据保护法》禁止为某一目的收集的数据被用于其他用途。依据本法, 数据拥有人有权了解记者用了自己哪些材料。不过,1998 年通过的《数据保护法》规定了某些例外情况, 即数据的某些特殊用途可以不受此法限制, 新闻调查便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用途, 因而是一种例外。
另外,《信息法》禁止泄露机密, 例如雇主的某些机密

2 美国立国之初,就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也称人权法案)确立了"国会不得废止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美国新闻界把宪法第一修正案看作是美国第一部的新闻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早期的政治家把争取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视作美国政治观念中"人权"的一个核心内容。
由于当时美国政党报纸林立,一些报纸经常相互攻击漫骂,17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诽谤法》,约束报纸败坏政府官员名誉而制造恶意的言论。《诽谤法》1801年在失效。
行业协会自律是美国媒体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美国媒体经常性管理的一种方式。现在美国媒体的各种协会很多,制定了详细的自律条款,约束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1887年成立,主要是维护报纸所有者的利益,同时自律协会内部成员的新闻道德行为。1992年该协会与其他五个协会合并,是美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的行业自律组织。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在1923年首届年会上就提出了关于新闻道德准则的《新闻规则》。1929年全国广播业者协会通过了《全国广播业者协会道德准则》、《全国广播业者协会商业行为准则》,以后又有《全国广播业主协会电台准则》、《全国广播业主电视准则》,美国所有的商业电台和电视台中,一半以上加入了这个协会。
美国现代媒体运作方式成熟,各个不同媒体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工作程序,其中也包括了媒体内部工作管理机制,保障媒体可以实现报道目的。
这种管理机制更注重的是如何提高报道的质量,着眼点不仅仅是控制记者,但是确有一些限制性的条例和观念。所以记者的报道一般并不是随意的,更多的时候是根据整个报道计划完成报道任务。
更重要的是,美国媒体从业者遵从着WASP(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文化传统精神,追求自由平等和个人的权利,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加之美国媒体的高度垄断化,他们与管理者并没有根本观念的冲突,在很多的时候,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很多媒体从业者自愿遵守这些条例法规。这在9.11事件中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一期间美国舆论的高度一致,在他们看来很正常

其他讲起来就太多了 还有法律根源 也非常多 多的可以写好几本书 你要是真想了解 去买些相关的法律书籍看下 我能说的也就这么多了

❿ 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

第三十四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版,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权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二条第三款:公务员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七条第7款:法官应当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第八条第6款:检察官应当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察法》
第三条:人**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热点内容
酒店财务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21 21:25:56 浏览:937
2013新婚姻法房产 发布:2025-05-21 21:24:27 浏览:189
法律知识大全内容 发布:2025-05-21 21:18:22 浏览:544
武汉司法局陈 发布:2025-05-21 21:15:02 浏览:239
新民法典婚姻法婚房的分割 发布:2025-05-21 21:15:02 浏览:563
任前法律知识和廉政考试题库 发布:2025-05-21 21:12:01 浏览:978
杭州离婚律师费用 发布:2025-05-21 21:10:39 浏览:630
刑事诉讼法精讲视频 发布:2025-05-21 21:03:57 浏览:271
未成年人法律知识手册 发布:2025-05-21 21:02:59 浏览:434
云南省法律援助范围 发布:2025-05-21 20:58:56 浏览: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