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街道条例
A. 街道办事处需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规,急用!!!!!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街道办事处的建设,发挥街道办事处的作用,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
第三条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以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重点,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的文明社区。
第四条 街道办事处的设立、变更或者撤销,应当根据地域条件和居民分布状况,符合便于联系群众和有效管理的要求。
街道办事处的设立、变更或者撤销,由区人民政府向市民政局提出,市民政局审核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街道办事处主任、副主任由区人民政府任命。
第六条 街道办事处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下设社会发展、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障、财政经济等机构。
街道办事处工作机构的设立、变更或者撤销,由街道办事处提出,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的行政事业经费和办公用房,由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负责解决。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一)指导、帮助居民委员会开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其他工作;
(二)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
(三)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
(四)负责街道监察队的建设和管理;
(五)开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卫生、科普、体育等工作;
(六)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和归侨、侨眷、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七)组织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开展治安保卫、人民调解工作;
(八)开展拥军优属,做好国防动员和兵役工作;
(九)参与检查、督促新建改建住宅的公共建筑、市政设施配套项目的落实、验收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公共建筑、市政配套设施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
(十)配合做好防灾救灾工作;
(十一)管理外来流动人员;
(十二)领导街道经济工作;
(十三)向区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
(十四)办理区人民政府交办的事项。
第九条 街道办事处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主持街道办事处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各项工作;
(二)召集和主持街道办事处办公会议;
(三)负责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任免、培训、考核和奖励工作;
(四)决定街道办事处的其他重大事项。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主任因故缺位时,由一位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第十条 街道办事处设立街道监察队。街道监察队由街道办事处领导,并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街道监察队在辖区内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市政设施、绿化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违法建筑、设摊、堆物、占路等行为,应当责令改正,并可以依法对单位处以警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警告、五十元以下的罚款;有权暂扣违法物品、违法所得,拆除违法建筑。对超越处罚权限的,街道监察队应当移送区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当事人对街道监察队的处罚决定或者管理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区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街道监察队员应当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依法管理,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街道监察队的组织办法、工作制度、实施方案、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分工,以及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 街道办事处有权组织、协调辖区内的公安、工商、税务等机构,依法支持、配合街道监察队的执法活动。
街道办事处可以召开由辖区内有关单位参加的社区联席会议,商讨、协调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事项。
第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有权对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机构主要行政负责人的任免、调动、考核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决定上述事项前,应当吸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可以召开居民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居民委员会的有关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指导工作。
第十四条 街道办事处通过街道居民代表会议,对涉及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的重要事项进行沟通和协商,听取意见、建议,接受监督。街道居民代表会议由辖区内居民和单位推荐的代表组成。
第十五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辖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共同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举办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活动,普及科学、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
(三)开展绿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维护社区整洁,优化生活环境;
(四)健全治安防范网络,创建安定的社会秩序;
(五)其他社区建设工作。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区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社区建设工作。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区人民政府对街道办事处的错误决定和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B.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的内容
十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十万人口以内下五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容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五万人口以下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一般地不设立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的设立,须经上一级人民委员会批准。 街道办事处的任务如下:
(一)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
(二)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三)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街道办事处设主任一人,按照工作的繁简和管辖区域的大小,设干事若干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主任一人。
街道办事处共设专职干部三人至七人,内有作街道妇女工作的干部一人。
街道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干事都由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委派。 街道办事处的办公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由省、直辖市的人民委员会统一拨发。
C. 街道办事处条例是什么时候废止的
我国城市抄街道办事处产生于上世纪五袭十年代,迄今已50多年。
关于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法律文件,即《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系1954年12月由全国人大颁布)在施行了50多年后,于2009年6月22日废止。
废止《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的理由是:50多年来,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设置、人员构成和职能权限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条例的规定明显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D.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还有效吗没废除吧
于2009年6月22日全国人大宣布废止
E. 街道办事处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内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容处组织条例》第一条规定:
为了加强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政府和居民的联系,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F.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的修订
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54年内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容国主席令公布。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决定废止《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G. 谁知道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
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 (1998年7月20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根据 1996年10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质,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实行按计划生育人口,严禁计划外生育。 夫妻双方均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三条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坚持与发 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同时依法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措施。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把人口增长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人口与计划 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考核政府政绩和单位负责人实绩的重 要依据。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 为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章 晚婚、晚育和节制生育 第六条 提倡晚婚、晚育。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 。女年满二十三周岁怀孕并按计划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七条 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对确有实际困难或者特殊情况的夫妻可 以允许有间隔地再生育一个子女,但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准生育第三个子女。 第八条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 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 ,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五)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 育一个女孩的; (六)夫妻一方是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残疾军人的; (七)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 孩的; (八)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 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九)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系未生育的。 第九条 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除执行第八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 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一)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如女家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二)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 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 (三)在与内陆不连结的海岛定居的。 第十条 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业户口申请再生育的,可以按计划安排生 育第二个子女。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申请再生育的,可以按计划安排再生育一 个子女: (一)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依法判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 子女的; (二)夫妻双方均系归国华侨或者在我省定居的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其 子女在国外或者台湾、香港、澳门定居,身边无子女的。 第十二条 符合本条例第八条或者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申请生育,女 方系再育的须年满三十周岁,女方系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 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的,一次性征收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 费,用于计划生育事业,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 生育计划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人口发展计划,科 学制定本辖区生育计划,并逐级落实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 和居民委员会。 第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应当通过民 主讨论,将生育指标落实到人。落实生育指标时,符合晚婚晚育年龄的应当优先 安排。 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超计划安排生育。 第十五条 实行生育证制度,持有生育证的夫妻方可生育。 依法结婚后要求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报乡(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发给生育证。 符合第二章规定要求再生育子女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生育证。 生育证核发机关应当对当事人的生育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 日内对符合生育条件的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生育条件的,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 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执行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和《山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第四章 优生和节育措施 第十七条 提倡优生优育。结婚和生育应当接受优生指导,逐步推行婚前健康检 查。 第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持生育证中期妊娠后非医学需要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得终止妊娠。 第十九条 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确诊可能造成下一代出现严重缺陷或者严重遗传 性疾病的,禁止生育,已怀孕的,应当终止妊娠。 第二十条 有生育能力无生育指标的育龄夫妻,应当落实安全可靠的避孕节育措 施。提倡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已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夫妻一方 落实绝育措施。计划外怀孕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 第二十一条 节育手术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或者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的技术人 员,在取得执业许可证单位,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确保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第二十二条 施行绝育手术后,因情况变化允许再生育的,经本人申请,县级计 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医疗单位施行吻合手术。 第二十三条 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组鉴定,确因节育手术引起的并发症 、后遗症,予以免费治疗。治疗期间,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 照发;病休超过一年的,参照劳保规定处理;是农民和城镇居民生活困难的,由 所在基层组织和单位给予照顾,或者由当地人民政府酌情给予救济。 第五章 计划生育管理机构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委员会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镇街道办事处设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计划 生育专职干部,负责计划生育日常工作。 第二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指 导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根据 需要设立计划生育机构或者配备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 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组,负责处理节育技术工作中发生的纠 纷。县、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节育技术和药具服务 工作。 第二十九条 计划生育、民政、公安、劳动、司法、计划、财政、教育、科技、 卫生、医药、工商、文化、新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 应当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章 奖励 第三十条 男女双方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两周;晚育的除国 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两个月。增加的婚假和产假,视为出勤。 对实行晚婚晚育的农业人口,可以免去一年
H. 街道办事处的规章制度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政府和居民的联系,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第二条 十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应当设立街道办事处;十万人口以下五万人口以上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如果工作确实需要,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五万人口以下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一般地不设立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的设立,须经上一级人民委员会批准。
第三条 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区域,一般地应当同公安派出所的管辖区域相同。
第四条 街道办事处的任务如下:
(一)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
(二)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三)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设主任一人,按照工作的繁简和管辖区域的大小,设干事若干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副主任一人。
街道办事处共设专职干部三人至七人,内有作街道妇女工作的干部一人。
街道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干事都由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委派。
第六条 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的各工作部门,非经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批准,不得直接向街道办事处布置任务。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的办公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由省、直辖市的人民委员会统一拨发。
1954年颁布的《街道办事处条例》在2009年由全国人大宣布废止。
I.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道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一辆小汽车
(1)在Rt△AOC中,AC=OC?tan∠AOC=25×tan60°=25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