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
⑴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提高党内法规的什么性
要实现以后法制化常态化,提高全体人民守法意识!实现国家长治旧安
⑵ 什么是最更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
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党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这句话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我们老师说错了,是宪法和法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依法宪法和法律治国国家的基本方略。从一般意义上讲,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任何组织与个人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所以要求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2.党中央前不久提出四个全面的主张,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依党内法规从严治党,在具体的语境体系中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内法规的标准要高于宪法和法律。依党内法规从严治党,意味着以更高标准对党提出要求。
⑷ 18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到实处.提高党内法规什么力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⑸ 什么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 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
当然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内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容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⑹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的总规矩对吗
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决定》指出:“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直接阐明了党内法规同依法治国的关系。这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治党意义重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充分发挥党规党纪的作用。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我国于2010年形成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要求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外,还要特别注意完善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党规党纪的作用,使之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完善以党章为根本、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党内法规制度的完备程度是政党发展成熟与否和执政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政党发展到高级阶段,都离不开完备的党内规章制度,否则就无法规范党内秩序、严明党的纪律,也就无法实现党的集中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陆续制定颁布了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由一系列相关具体法规制度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⑺ 党内法规与依法治国的法与治
一、党内法规的含义及党规与国法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所下的定义是: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由此定义可知,其一,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包括中央、中央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其二,党内法规的具体调整范围包括: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工作与活动;党员的行为;对党组织和党员、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和问责。
党内法规属于广义层面上的“法”,即“法”是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并非必然与“国家”相联系。党内法规既具有软法的性质也具有硬法的性质。党内法规与国法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其一,党规在宪法、法律之下,不能与宪法、法律抵触。这是党规与国法关系的基本定位。其二,某些党规可先于国法,其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可转化为国法。其三,某些党规可严于国法。“严于”是指党规对党员提出比法律更高的要求,但是“严于”也是有一定的法律界限的,即党员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党规不能减损党员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能增加党员作为公民的义务。其四,一般党规只适用于党内而不适用党外。其五,某些党规既适用于党内也适用于党外。因为由于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的政党,也不是一般的执政党,而是领导整个国家事务的执政党,所以它不仅运用党规规范党内事务,它有时也会运用党规同时调整国家事务。
二、党内法规在依法治国中作用的领域
党内法规作用于依法治国的领域主要有三:一是执政党自身领域;二是执政党直接行使相关国家公权力的领域;三是执政党领导国家的领域。
具体而言,党内法规在依法治国中作用的领域包括:其一,规范执政党的行为,建设法治执政党,通过法治执政党领导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其二,规范执政党直接行使相关国家公权力,为执政党党管干部、党管军队、党管意识形态等执政行为直接提供“法”的依据,保证执政党依法执政。其三,为实现执政党领导国家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对一定国家事务作出规定,或以与政府联合发文的形式就一定国家事务作出规定,推动国家相应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因此,党内法规对于依法治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有赖于一定条件的保障。具体而言,党内法规作用正确发挥的保障条件包括:其一,确保党内法规制定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其二,确保党规与国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其三,健全党内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机制。其四,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
⑻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什么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第三条规定党章容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8)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十九大先后制定、修正过十九次党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过七部党章。其中一大到六大制定的六部党章,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下制定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特点。
1945年七大制定的党章,则是在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订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的完全成熟。
⑼ 如何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依据宪法法律,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