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㈠ 公安部对监控摄像头安装的规定
公安部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二条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出入口、消防安全疏散出入口、营业大厅通道、收款台前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 第十三条 歌舞娱乐场所安装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应当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的压缩格式为H.264或者MPEG-4,录像图像分辨率不低于4CIF(704×576)或者D1 (720×576);保障视频录像实时(每秒不少于25帧),支持视频移动侦测功能;图像回放效果要求清晰、稳定、逼真,能够通过LAN、WAN或者互联网与计算机相连,实现远程监视、放像、备份及升级,回放图像水平分辨力不少于300TVL。 第十四条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设置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监控室,由专人负责值守,保障设备在营业时间内正常运行,不得中断、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㈡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释义与实务指南的内容简介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458号,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为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有效维护娱乐场所秩序,打击和查处娱乐场所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
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是确保《条例》得到贯彻实施的首要环节。为帮助各级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广大执法人员熟悉、掌握《条例》的各项规定,正确理解《条例》的精神实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法制局组织编写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释义与实务指南》一书。本书根据《条例》立法原意,结合修订过程中讨论的问题和长期的工作实际,对《条例》逐条进行阐述,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了具体解答,同时还收录了修订前后的《条例》对照稿和娱乐场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强。本书是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法制局指定的全国公安机关治安、法制系统学习《条例》的唯一用书,是各地公安机关开展《条例》培训、宣传工作的必备教材。
该书由公安部法制局局长柯良栋、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吴明山担任主编;由直接负责《条例》修订、从事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和法律研究工作的同志撰稿。全书由柯良栋、吴明山同志统一审改定稿。
㈢ 涉毒娱乐场所停业整顿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
(一),贩卖、提供毒品,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
(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嫖娼;
(三),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
(五),赌博;
(六),从事邪教、迷信活动;
(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毒品,不得卖淫、嫖娼;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
第四十三条,娱乐场所实施本条例第十四条禁止行为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
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公安部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吸毒的危害可分为:
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吸毒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对人体的机理的危害:
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酊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
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㈣ 有偿陪侍带回公安局怎么处理
一、公安机关一般会着重针对有偿陪侍的提供者进行处罚,但对涉嫌违法的嫌疑人,可以传唤至公安机关进行调查,这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明确规定的。只要是涉嫌违法,并不是要求违法证据确凿,因为传唤至公安机关调查也是为了调查取证,是一个获得证据的过
二、我国的法律对有偿陪侍的个人是没有处罚的依据的,对于陪侍的场所是有规定的。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娱乐场所实施本条例第十四条禁止行为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接受有偿陪侍治安处罚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㈤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的治安检查
第三十三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娱乐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人民警察证件,表明执法身份,不得从事与职务无关的活动。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娱乐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在案,归档管理。
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以书面形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辅以录音、录像等形式。
第三十五条 监督检查记录应当包括:
(一)执行监督检查任务的人员姓名、单位、职务;
(二)监督检查的时间、地点、场所名称、检查事项;
(三)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
第三十六条 监督检查记录一式两份,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并经娱乐场所负责人签字确认。
娱乐场所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记录中注明情况。
第三十七条 公众有权查阅娱乐场所监督检查记录,公安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娱乐场所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并依据娱乐场所治安秩序状况进行分级管理。
娱乐场所分级管理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对娱乐场所进行分级管理,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考核,动态升降。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建立娱乐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对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行信息化监督管理。
㈥ 公安机关对行为、场所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公安机关对行为、场所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行为、场所的强制措施主要是责令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和责令停业整顿等。
(1)责令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责令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依法责成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而被处以拘留的行为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的法律措施。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
(2)责令停业整顿。责令停业整顿是指治安管理主体针对特定场所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不按规定设置相应设备、设施等,令其在一定时间内停止营业予以整改的法律措施。
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娱乐场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按规定设置包厢、包间、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等,情节严重的,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停业整顿。
㈦ 娱乐场所保安员工作细则
根据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公安部《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更好地发挥娱乐场所保安员的履职作用,结合我区实际,特对娱乐场所保安员工作职责规定如下:
一、维护娱乐场所治安秩序,及时发现和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处置娱乐场所内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做好娱乐场所各项安全防范和巡查工作,及时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并向客户单位、辖区派出所及有关职能部门报告,有权利督促客户单位进行整改。
三、对进入娱乐场所人员进行安全检查,防止人员携带管制刀具和危险物品进入场所,一经发现应婉言谢绝其进入场所,强行进入的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处置。
四、对于个别滋事生非人员要好言劝离,对控制不了局面情况,要及时向管区民警或110汇报,发生了案件要保护现场、保全证据、滞留目击证人。
五、加强对场所服务生的治安防范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每天上岗前检查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
七、督促娱乐场所落实从业人员等信息采集工作及从业人员上下班实时刷卡制度。
八、每天向管区民警做一次工作情况汇报。 九、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娱乐场所内其它相关工作。
娱乐场所安检门配备使用工作规范
根据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公安部《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为维护娱乐场所正常的经营秩序,特对我市娱乐场所安检门的配备、使用工作规范如下:
一、娱乐场所安检门必须设置在主要通道入口处,场所有多个通道的应同时设置安检门或对其他通道用移动隔离设施进行临时隔离;
二、娱乐场所应在安检门的旁边配置桌子和存放物品的器具,进入场所的人员接受安全检查时应自觉拿出手机、钥匙等物,配合安全检查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三、每个安检门要落实1至2名专职保安人员负责安全检查工作,保安员应主动引导进入场所的人员通过安检门进行安全检查;
四、安检门的检测灵敏度应当调整至可以发现小型刀具;
五、检测时安检门发出警示信号的,安全检查人员应仔细对其进行检查,需要开包查验的,要提醒当事人自行开包接受查验;
六、当安全检查发现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时,保安人员应立即向110报警,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七、对拒绝安全检查的人员,要耐心说服劝导,经劝说仍无效的,可以拒绝其入场。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信息卡使用管理规范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标准规定,切实加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管控,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发放信息卡实行信息化管理,现就信息卡使用管理等问题规范如下:
一、办理信息卡的范围
凡在娱乐场所内从业的人员,除法人、投资人、经营负责人及取得保安资格证的保安人员外,其他从业人员均要办理从业人员信息卡。
二、信息卡的使用管理
1、从业人员信息卡实行一人一卡,全东胜区通用。从业人员在上班期间必须统一佩带信息卡上岗。
2、娱乐场所实行从业人员上下班实时刷卡(信息卡)制度,从业人员每天必须在上下班时持本人信息卡在专用读卡器上刷卡,通过娱乐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如实将从业人员相关信息传输到公安机关。
3、从业人员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刷卡。
4、新招收的从业人员,场所业主必须要求其在24小时内到指定地点办理信息卡(正在办理信息卡的人员凭办理单位相关凭证上岗)。
5、从业人员应妥善保管信息卡,防止信息卡损坏、遗失。
6、从业人员信息卡损坏、遗失的,应在24小时内补办。
㈧ 公安部对警察不得进入消费型娱乐场所是怎么规定的
这是公安部的三项纪律,是不得进入夜总会,具体如下:
“三项纪律”即:公安民警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决不允许酗酒滋事;决不允许进夜总会娱乐。公安民警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先予以禁闭,并视情给予纪律处分。
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并视情追究有关领导责任。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的,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除三项纪律外,公安部还有8条禁令:
一、严禁在任何场合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二、严禁党员民警信仰宗教和参加迷信活动;
三、严禁擅离职守、无故缺席重要会议和外出不报告;
四、严禁有警不处和对群众及案件当事人谩骂、推诿、遇事不作为;
五、严禁利用职权为家属亲友谋取利益、变相从事经营性活动,违规接受礼品礼金、参与公款宴请和高档消费;
六、严禁打探案情、插手、干预执法和办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
七、严禁违规查询、下载和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警务工作秘密;
八、严禁涉黄、涉赌、涉毒、酒后驾车和公务活动、工作期间饮酒。
对违反上述禁令的人员,一律先予停职,接受组织调查,根据事实、性质和情节,依规依纪从严处理。对违反禁令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追究领导责任。
(8)公安部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违纪记过处分情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第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逃往境外或者非法出境、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
(二)参与、包庇或者纵容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
(三)参与、包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的;
(四)向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的;
(五)私放他人出入境的。
第八条 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故意违反规定立案、撤销案件、提请逮捕、移送起诉的;
(二)违反规定采取、变更、撤销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刑事强制措施或者行政拘留的;
(三)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的;
(五)违反规定延长羁押期限或者变相拘禁他人的;
(六)违反规定采取通缉等措施或者擅自使用侦察手段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
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违反规定为在押人员办理保外就医、所外执行的;
(二)擅自安排在押人员与其亲友会见,私自为在押人员或者其亲友传递物品、信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指派在押人员看管在押人员的;
(四)私带在押人员离开羁押场所的。
有前款规定行为并从中谋利的,从重处分。
第十一条 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被监管人员或者其他工作对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实施或者授意、唆使、强迫他人实施刑讯逼供的,给予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办理的受理案件、立案、撤销案件、提请逮捕、移送起诉等事项,无正当理由不予办理的;
(二)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应当上报的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群体性或者突发性事件等隐瞒不报或者谎报的;
(三)在勘验、检查、鉴定等取证工作中严重失职,造成无辜人员被处理或者违法犯罪人员逃避法律追究的;
(四)因工作失职造成被羁押、监管等人员脱逃、致残、致死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
(五)在值班、备勤、执勤时擅离岗位,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不履行办案协作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在执行任务时临危退缩、临阵脱逃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利用职权干扰执法办案或者强令违法办案的;
(二)利用职权干预经济纠纷或者为他人追债讨债的。
第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隐瞒或者伪造案情的;
(二)伪造、变造、隐匿、销毁检举控告材料或者证据材料的;
(三)出具虚假审查或者证明材料、结论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违反规定吊销、暂扣证照或者责令停业整顿的;
(二)违反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没收财物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擅自设定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
(二)违反规定设定罚款项目或者实施罚款的;
(三)违反规定办理户口、身份证、驾驶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护照、机动车行驶证和号牌等证件、牌照以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的。
以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的名义收取钱物,不出具任何票据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投资入股或者变相投资入股矿产、娱乐场所等企业,或者从事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二)受雇于任何组织、个人的;
(三)利用职权推销、指定消防、安保、交通、保险等产品的;
(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近亲属在该人民警察分管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经劝阻其近亲属拒不退出或者本人不服从工作调整的;
(五)违反规定利用或者插手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人事安排,为本人或者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相互请托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出差、开展公务活动由企事业单位、个人接待,或者接受下级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安排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参加娱乐活动的;
(八)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干股的。
第十八条 私分、挪用、非法占有赃款赃物、扣押财物、保证金、无主财物、罚没款物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或者在执行任务时不服从指挥的;
(二)违反规定进行人民警察录用、考核、任免、奖惩、调任、转任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处分:
(一)在工作中对群众态度蛮横、行为粗暴、故意刁难或者吃拿卡要的;
(二)不按规定着装,严重损害人民警察形象的;
(三)非因公务着警服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的,依照《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行政处分若干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违反警车管理使用规定或者违反规定使用警灯、警报器的;
(二)违反规定转借、赠送、出租、抵押、转卖警用车辆、警车号牌、警械、警服、警用标志和证件的;
(三)违反规定使用警械的。
第二十三条 工作时间饮酒或者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携带枪支饮酒、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四条 参与、包庇或者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参与、组织、支持、容留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开除处分。 参与赌博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重处分。
第二十五条 违反规定使用公安信息网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㈨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的罚则
第四十一条 娱乐场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项目备案的,由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告知补齐;拒不补齐的,由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由原备案公安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四十二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至第十八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县级公安机关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公安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娱乐场所保安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三十一条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 娱乐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配合公安机关建立娱乐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由县级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经警告不予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或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违反治安管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㈩ 公安部关于监控录像安装及使用的有关规定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第十二条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出入口、消防安全疏散出入口、营业大厅通道、收款台前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
第十三条 歌舞娱乐场所安装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应当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的压缩格式为H.264或者MPEG-4,录像图像分辨率不低于4CIF(704×576)或者D1 (720×576);保障视频录像实时(每秒不少于25帧),支持视频移动侦测功能。
图像回放效果要求清晰、稳定、逼真,能够通过LAN、WAN或者互联网与计算机相连,实现远程监视、放像、备份及升级,回放图像水平分辨力不少于300TVL。
第十四条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设置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监控室,由专人负责值守,保障设备在营业时间内正常运行,不得中断、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10)公安部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其他要求: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
营业期间,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
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
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
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
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
营业期间,娱乐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娱乐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
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娱乐场所。
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