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教育法规主体

教育法规主体

发布时间: 2022-04-01 07:59:29

『壹』 教育法治是以什么为主体

教育法治是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以国家宪法日活动为契机,教育部门和学校注重培养宪法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比如说在立法的过程中征求人民的意见。

教育法规实施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教育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2、效力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实施教育法规时,要明确把握各项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包括教育法规的形式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3、民主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要向公民明示教育法规,保护公民的民主权益。比如说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不得暗箱操作。

『贰』 教育关系的主体包含哪三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则一直是教育学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处理师生在教育中的关系,教育史上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模式,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观点模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这种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所倡导的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其落后性。 
第二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所倡导的教育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削弱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忽视人类长期积累与总结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往往使学生的学习陷入一种自发性、盲目性的探索过程,同样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第三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这是我国现行许多教育学教科书的主流观点。这种“主体——主导论”的出发点,是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良好的愿望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主体”与“主导”概念内涵的重叠性,理论上的观点模式实施于教育过程时,往往会出现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甚至会出现一种倾向抑制另一种倾向。

『叁』 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肆』 教育行政法规的立法主体是什么

B,国务院

我国立法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可见,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教育部可以根据行政法规再制定相关的规章

『伍』 什么是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个体及教育行政相对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应该是教育部门管理的对象,包括机构和个人,比如民办学校、幼儿园,比如申请教师资格的个人。

『陆』 1、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 )和( )

教育法律关系
中最重要的
法律主体
是(
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

『柒』 请从《教育法》所设定的教育关系模式中,指出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个体和组织

1.《教育法所》设定教育关系模式主要包括,国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四部分。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3.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

因此,在《教育法》所设定的教育关系模式中,

国家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中的组织。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中的个人。

『捌』 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题是什么

教师和学生。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

(1)自然人,即个人主体。公民是自然人中最基本、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主体。如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其他公民等。

(2)集体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包括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的活动,能够成为宪法关系、行政法关系、诉讼法关系等多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另一类是社会组织,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3)国家。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某些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参加者,既可以作为国家所有权关系、刑法关系的主体,又可以成为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8)教育法规主体扩展阅读: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般包括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行为三个大的方面。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法律纠纷,往往都是因之而引起的。

(1)物质财富。简称物,它既可以表现为自然物,如森林、土地、自然资源等,也可以表现为人的劳动创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既可以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也可以是公民个人的财产。

(2)非物质财富。包括创作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的财富。前者也被称作智力成果,在教育领域中主要指包括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成果。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公民(如教师、学生和其他个人主体)或组织(如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和其他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身体健康、生命等。

(3)行为。行为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一定的行为可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教育领域中,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都是教育法律关系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行为。

『玖』 什么是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来调整教育自活动和教育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主要指有关教育的专门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也包含其他法规中调整有关教育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条文。在中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教育法律”,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教育行政法规”;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地方性教育法规”。

『拾』 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 )和( )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所以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任何一种教育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1.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任何一种教育法律关系,没有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主体参加,都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且一个教育法律关系至少有两个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所有参与教育活动、并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公民、组织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从而使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呈现多元化。
上述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
(1)自然人,即个人主体。公民是自然人中最基本、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主体。如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其他公民等。
(2)集体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包括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的活动,能够成为宪法关系、行政法关系、诉讼法关系等多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另一类是社会组织,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3)国家。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某些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参加者,既可以作为国家所有权关系、刑法关系的主体,又可以成为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2.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就无所谓教育法律关系。
(1)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资格,表现为权利人可以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能要求义务人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它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作为或不作为某种行为。一切法定的权利,国家都以强制力给予保障,当法定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法律保护。由此可见,法律关系主体可以放弃权利,但其法定权利任何人非依法不能剥夺或免除。如受教育权,当某个学生高考通过了某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时,他有权选择到这所高校学习,如果他对这所高校不满意,他也有权选择放弃到这所学校就读。但如果他选择到这所学校就读,只要他符合该校的招生条件,该校如果没有法律认定的理由便不能拒绝录取他。
(2)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责任。表现为义务的承担者(即义务人)必须依法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一切法定的义务,不论是积极义务(作为),还是消极义务(不作为),国家都以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当义务的承担者拒绝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时,国家的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其履行,甚至要求义务的承担者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婚姻法6月1 发布:2025-05-16 06:09:02 浏览:374
三联疗法治肠炎 发布:2025-05-16 06:04:07 浏览:808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发布:2025-05-16 06:04:06 浏览:680
包法官美国电影 发布:2025-05-16 06:04:02 浏览:35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原则 发布:2025-05-16 05:56:43 浏览:517
刑法可以是 发布:2025-05-16 05:56:39 浏览:753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处罚标准 发布:2025-05-16 05:55:56 浏览:721
法治中国法治深圳 发布:2025-05-16 05:54:24 浏览:496
阐述合同法的意义 发布:2025-05-16 05:50:32 浏览:447
上海政法法学怎么样 发布:2025-05-16 05:32:21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