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处罚标准
Ⅰ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条文
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效实施,规定了对违反该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详情如下:
第一条: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劳动法》法律责任条款,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遵守劳动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本办法适用于对违反《劳动法》行为的处罚。
第二条: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规定的单位给予警告,并要求限期改正。如强迫工人加班,每小时罚款不超过一百元。
第三条:规章制度违反法律规定的,将受到警告并责令改正,逾期未改者将被通报批评。
第四条:用人单位未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强制加班者,将被警告并罚款,每小时最高罚一百元。
第五条:每日或每月超时工作超过标准的,也将被警告并罚款,每超时一小时罚款一百元。
第六条: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如克扣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等,将要求支付报酬和赔偿金,最高可达工资报酬和经济补偿的五倍。
第七条:劳动安全设施不达标或发生事故的,将面临罚款,严重者可能被停产整顿。
第八条至第十三条: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和孕期保护的规定,也详细列明了处罚标准。
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未按规定执行女职工产假、未成年工健康检查和劳动合同管理的,将被罚款。
第十七条: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将被要求补缴并支付滞纳金。
第十八条:阻挠或报复劳动行政部门的,将处以罚款。
第十九条至第二十条:对多条违规行为的处罚,以及处罚执行和救济途径均有明确规定。
第二十一条:罚款需使用财政部门规定的票据,并上缴财政。
第二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Ⅱ 劳动法罚款处罚的标准是什么
一、劳动法罚款处罚的标准是什么
1、劳动法罚款标准如下:
(1)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产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2)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规定处罚;
(3)单位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
【扣押劳动者身份等证件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二、劳动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1、警告、通报批评。警告、通报批评,是国家劳动行政监察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劳动关系主体作出谴责和警诫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2、罚款。罚款,是劳动行政监察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不履行法定劳动义务的劳动关系主体,予以剥夺一定金钱的经济制裁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3、吊销劳动行政许可证。吊销劳动行政许可证,是指劳动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政策的劳动关系主体,依法采取剥夺其曾依法取得的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权利的许可证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4、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是劳动行政监察机关责令严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的劳动关系主体停止生产或营业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5、征收滞纳金。征收滞纳金,是劳动行政监督机关对不按规定期限缴纳劳动社会保险金的单位,就其拖欠的社会保险金数额按月加收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金的一种劳动行政处罚。
Ⅲ 劳动法罚款处罚的标准
关于用人单位处罚罚款的规定,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Ⅳ 劳动法新规2024年拖欠工资会怎么处罚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将面临加倍赔偿、被列入失信名单、营业执照被吊销、负责人可能被判刑等处罚。通常情况下,工资应当按时发放,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违法理由拖欠。如遇拖欠,劳动者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1. 劳动法新规对拖欠工资的处罚包括:
- 劳动行政部门处罚:逾期不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需加付应付金额50%至100%的赔偿金。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处罚:对于无故拖欠严重、影响恶劣的企业,将其信息公布于社会信用体系,并记入“黑名单”。
- 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罚:拖欠农民工工资或逾期不支付的建筑施工单位,将受到停止投标、清出市场等处罚,并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 刑事处罚:采取转移资产、逃跑等手段逃避支付工资,或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且数额较大的,将构成犯罪,负责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造成严重后果,处罚将加重至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工资发放时间与拖欠界定:
工资应按月支付,若用人单位超过30天未结算,即可被视为拖欠工资。工资支付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时发放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工资必须在双方约定的日期支付,节假日或休息日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周薪、日薪制度可按周或日支付。用人单位提供服务即应支付相应报酬,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维护自身权益。
Ⅳ 劳动局罚款一般多少
劳动局罚款如下:
1、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产的,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2、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规定处罚;
3、单位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被员工告到劳动局可能会承担哪些处罚
1、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缺乏必备条款、不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4、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二条
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