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识教育课程规章制度
❶ 西南大学教务处的科室简介
分管领导 周光明 秘书 黄雪然 1.教务处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工作总结;
2.办公用品添置和管理;
3.教务处会议记录、整理;
4.教学处预算经费编制和管理;
5.协助完善处内各项管理制度;
6.教务处车辆使用管理;
7.教务处会议组织;
8.教务处离退休人员相关工作;
9.接待信访、来人来访,协助处领导做好对外交流的接待和联络工作;
10.教务处印章的使用和管理;
11.配合处领导协调各科室的工作;
12.报刊、杂志的订阅、收发;
13.全处职工考勤管理和统计;
14.安排本处节假日值班;
15.各级文件的收发、传送、处理、归档等;
16.教务处文印工作;
17.协助工会组织处内职工工会活动;
18.教学院长培训组织、协调;
19.人事管理相关工作;
20.教务处日常事务的处理与管理;
21.处领导及各部门临时需要办理的事务。 分管领导:周光明
科长:朱亚萍
工作内容:
1.统筹规划和协调教学研究科工作;
2.组织国内外教学改革动态研究与探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3.编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计划、项目指南,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4.制订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新专业申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新专业建设与管理;
5.负责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6.组织学校教学成果的培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应用及推广;
7. 组织本科教学优秀学院评选。
副科长:刘晓龙
1.组织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建设、运行与管理;
2.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及相关管理制度;
3.组织校级规划教材选题、申报、评审与出版,教材研究与评价;
4.负责公共课、免费师范生专业课程教材招标、供应,教师用书和免费师范生专业课教材计划及经费审核;
5.组织各级各类优秀教材、精品教材的培育、遴选与推荐;
6.组织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材供应、发放与管理;
7.教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科员:吴娟
1.组织“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培育、申报、评审以及检查、验收与评价;
2.组织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培育与申报、遴选与推荐、检查与验收;
3.负责新生研讨课程、研究性教学课程、全英语教学课程的立项、评审、检查与验收;
4.组织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申报、建设与管理;
5.负责公共课(含交叉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6.协助国际学院做好全英语授课专业建设与管理;
7 .负责教务处信息报送工作。 分管领导:张代平
科长:彭里
1.制定成绩与学籍科管理规章制度;
2.负责制(修)订各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
3.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相关工作;
4.各类成绩加分审核工作;
5.教学秘书培训;
6.学籍异动初审;
7.新生入学教育;
8.优秀教学秘书评选;
9.专升本工作;
10.新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申报;
11.借读学生的审核、办理。
科员:彭兴忠
1.学籍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工作;
2.新生学籍注册工作;
3.学生人数统计表、班级统计表、“高等教育基础报表”等;
4.毕业生各类数据、材料统计及上报审核工作;
5.往届毕业生结业换毕业、错误信息更正、补授学位信息管理及数据上报;
6.在校学生学籍学年电子注册及毕业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学位数据上报工作;
7.毕业学生证书的网上查询工作;
8.学生信息修改;
9..组织实施按大类招生专业的学生分流;
10.学生毕业学位证书遗失补办。
科员:吴红荣
1.各类课程成绩的整理、汇总、协调、统计和分析;
2.成绩单的审核;
3.办理出国成绩单;
4.教务系统学生成绩日常管理;
5.指导教学秘书成绩录入;
6.体育代表队学生和“双少生”的加分复核及处理;
7.学生成绩的补录及日常异动处理;
8.学生不及格课程及学分的清理;
9.培养方案的数据管理。
科员:汪洋
1.本科学生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结业证书的打印与发放工作;
2.教务处各类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3.毕业学生电子信息的拍摄采集组织、核对与图片处理;
4.新生资格审核,发放新生登记表,新生报道程序单,新生报到注册,办理新生学生证、校徽、学籍卡、学号的编排、新生名册的印制等;
5.各类文件的制作;
6.学生证和优惠卡的办理;
7.办公室日常工作。 分管领导:林萍
科长:罗欢
1.组织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讨论与制定;
2.制定教学专项评估计划并组织实施;
3.教学事故的调查、认定及处理;
4.六校联盟相关工作;
5.校外辅修/双学位报名组织及其教学运行管理;
6.“学生教学信息中心”工作;
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科员:王文秀
1.期中教学检查的组织、检查结果汇总与信息反馈;
2.校内辅修/双学位报名组织及其教学运行管理;
3.校级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学教师、明德教师奖、课程教学优秀奖等教学优秀奖项的评选;
4.联合培养交换生工作。
科员:潘树文
1.督导委员会的管理及相关工作;
2.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实施、总结;
3.网上评教工作;
4.观摩教学、校级示范课、公开课的组织实施;
5.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 分管领导:段书凯
科长:田红
1.实验教学管理;
2.实验教学改革;
3.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4.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
5.实验建设项目评审;
6.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定岗与考核、职称晋升管理;
7.实验室的评估;
8.实验教学大纲及其他实验教学文件修订;
9.实验教学宣传工作。
科员:王海波
1.实验教学工作量的核算;
2.实验室工作评优评奖;
3.档案、文件管理;
4.实验室运行经费的核算与管理;
5.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维修;
6.设备验收;
7.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管理。
科员:王以和
1.实验室开放工作;
2.国家创新实验项目的管理;
3.实验室数据的统计、上报;
4.实验项目的管理;
5.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6.审定、修订、落实实验教学计划。 分管领导:段书凯
科长:钟健
1.制定学校实习实训工作相关制度规章和各种文件;
2.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3.学校各专业实习实训计划审核、过程监管、总结、评优和表彰;
4.实习费的预算与审核;
5.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件制定和修订完善;
6.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管理(选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质量监督和检查、评优);
7.全国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竞赛及其他各学科类竞赛的组织与实施;对获奖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8.完成处领导交派的其他工作。
科员:李兴平
1.各学院实习计划、实习总结及评优等相关资料收集、存档;
2.免费师范生支教和混合编队安排、检查、评优等具体工作;
3.各学院毕业论文相关资料收集、存档;
4.规范各类实习生手册和各种实习用表,实习资料准备;
5.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
6.完成科长交派的其他工作。 分管领导:张代平
科长:徐宏凯
1.在处长及主管处长的领导下,负责科内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与日常行政工作;
2.负责全校本科学生考试管理规章制度的拟定、修订;
3.校历编制;
4.本科课时经费核算、公共课程考试费用计算、重修费的核算等工作;
5.教务信息化的推进;
6.负责各类考试的协调与管理(包括校级督考、巡考安排工作);
7.考试违纪、作弊学生处理;
8.各级各类考试监考人员的组织培训;
9.开学检查工作的组织安排;
10.期末考试组织协调工作;
11.公共外语、公共计算机课程免修、免考审批工作;
12.重修报名、组织的核实;
13.处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副科长:杨丽媛
1.全校公共教室的课程安排;
2.全校各类教室的临时使用安排、调度;
3.课表制作(学院课表、通识选修课课表);
4.临时调、停课审批;
5.全校各类教室的统筹使用、协调与管理;
6.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
7.多媒体教室管理员的培训、管理。
科员:黄麟
1.四六级考试组织报名工作;
2.四六级考试的电子照相、数据整理上报、准考证打印发放、考场编排、组织实施考试、考务总结、成绩发布等;
3.四六级监考安排;
4.英语A级考试的报名、考试、成绩发布等组织管理工作;
5.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考试、成绩发布等组织管理工作;
6.专业外语(英、日、俄语)四、八级考试的报名、考试、成绩发布等组织管理工作;
7.其他非课程考试的管理工作;
8.教务管理网络系统的维护、开发、完善;
9.教务管理网络系统的数据管理,完成或协助完成原始数据导入;
10.教务处网页维护。
科员:于鹏飞
1.电子显示屏维护与管理;
2.常规电教设备管理和使用、电教设备维修工作;
3.全校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调用;
4.多媒体教室临时用工的管理;
5.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培训;
6.电子打铃系统维护维修;
7.录播系统管理;
8.勤工助学学生管理;
9.重修报名、行课组织、安排工作;
10.重修重考、补缓考、通选课考试、期末考试组织管理。 分管领导:林萍
科长:欧国凡
1.负责该办公室工作协调管理;
2.组织制定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计划;
3.组织文化素质教育雨僧讲座;
4.负责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5.负责雨僧网维护与使用;
6.负责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特色活动;
7.负责文化素质教育科研立项;
8.负责全校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监督与检查;
9.负责文化素质教育学期和年度工作总结。
科员:李春芬
1. 负责《雨声》刊物编印、出版和发放;
2. 组织普通话测试的报名、培训、测试、证书发放工作;
3. 组织三笔字测试相关工作;
4. 负责普通话测试基地建设与管理;
5. 负责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申报与建设;
6. 负责语言文字委员会日常工作。 分管领导:周光明
主任:骆一
1.学院日常事务管理、印章管理;
2.含弘学院专家指导小组日常组织工作;
3.参与学院培养方案、学生遴选方案,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的讨论与决策;
4.学生遴选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5.负责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的具体实施;
6.负责任课学院的沟通与协调、学院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7.专家讲座的组织和实施;
8.学业导师的聘任及日常管理;
9.定期召开研究性教学改革研讨会;
10.负责任课教师的聘任及工作量核算、酬金发放;
11.外籍教师的聘任与管理;
12.优秀学生国外合作交流的选拔、管理;
13.学院教学环境的建设、改造及管理,学院教学设备的管理;
14.2011级吴宓班班主任工作;
15.外聘班主任的管理。
副主任:宇杰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生党员发展及党员教育、管理;
3.学院团委、学生会相关工作的指导;
4.学生党支部、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骨干培养;
5.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
6.学院网站的维护与管理;
7.学生成绩、学籍信息的管理、报送;
8.课程考试的组织与成绩寄送;
9.定期召开主题年级会、主题班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解决问题;
10.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1.学生第二课堂特色活动的管理与实施;
12.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含弘助学金”等各类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
13.学生的评优评奖、综合测评及各类奖学金评定与发放;
14.学生博客“含弘成长路”的维护与管理;
15.家、校交流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定期开展网上家长论坛);
16.2011级隆平班班主任工作。 分管领导:张代平
办公室主任:任四海
1. 全校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推广全民健身活动;
2. 高水平运动队、体育专业运动队、公共体育运动队队伍建设及管理;
3. 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4.对外体育交流;
5.起草校体委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制定、修订相关规章制度;
6.整合全校体育资源,提高学校整体体育工作水平;
7.完成上级领导部门和学校交办的有关体育类竞赛与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❷ 简述网络教育中的课程学习流程及学习方式
网络教育学历提升的流程
1、报名。在职者报名网络教育学历提升,报考什么专业自己考虑考虑,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来确定;至于选择哪所大学,多听听招生老师的建议,学费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有的学校是更容易通过的。
2、入学测抄试。报名且刷完身份证后,根据安排参加入学考试。不用担心,真的只是个测试。
3、录取。入学考试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查到自己被报考的大学录取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缴纳第1学年的学费了。
4、交完学费后知,即可获得账号,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因为是网络录播的教学视频,所以在哪都能学习。完道全是自己安排,不会影响工作。
5、期末考试。考前有辅导资料,顺利通过是没问题的。
6、学制期满,达到毕业标准,即可获得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的
❸ 洛阳师范学院大四有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吗
洛阳师范学院大四有无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得看您学院的课程安排。
如果有安排该课程,您可以登录学校教务处选课系统进行选课,注意选课时间和选课人数等限制。
洛阳师范学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
❹ 西北师范大学尔雅网络通识课是怎么上课的
尔雅网络通识教育类课程,一般是网上看视频上课,并要求完成上面布置的作业。有时会有几节实际见面课,一般是三次,刚开学一次即第一节课,老师会向学生讲解课程的具体流程与要求,然后期中一次,期末考试一次,不过具体因所选的课程的不同要求而变化。最后参加期末考试。
因为由于需要后台添加学生选课资料和选派指导教师,会在本学期补选课结束后,课程学习场所和安排到时通知。每位选课学生都会有独立账号,用学号登陆尔雅的平台即网站(网址为http://tsk.erya100.com/indexCourseShowAction),初始密码为123456。修改密码后方可登陆。第三周开始授课。
西北师范大学尔雅课程学习方式:
正常上课时间,利用学院免费开放的微机室上网学习。
自主安排时间,在宿舍。家里利用电脑等设备上网学习。
在个人学习界面,可以看到自己选修的课程与课程的具体要求,包括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只有将这三项都完成,才算是完成整个课程,才能获得学分。
❺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就是非专业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
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
❻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
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三、文学与艺术课程
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历史与文化课程
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五、社会分析课程
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六、道德思考课程
道德思考课程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道德思考课程中还包括科学与技术课程和体育课程。
(6)网络通识教育课程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如:“给20岁-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的思想的教育类型”。
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意义:
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如果对通识教育没有国际化的认同,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话语权,失去国际共识,从而也就失去国际交流的一些前提。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❼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文学名著、西方思想与制度、物理科学或生物科学导论课,以及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他课程。
后哈佛大学历年均对本科生提出学习此类课程(称“核心课程”)的具体要求。1992年的要求是:在外国文化、历史、文学与艺术、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社会分析6个领域各修若干课程,其总量应达毕业要求的学习总量的1/4。
(7)网络通识教育课程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基于通识教育学习,学习者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分析方法和认知能力,无论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现实问题,都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既能够享受到内在的愉悦又能够获得外在的认知,这是其沉淀人生厚度与获取未来幸福的基础。
❽ 网络通识课没通过怎么办
网络通识课没过,可以补考。
通识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
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
实行通识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 。
在社会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大学培养的人中有许多都正义感、责任感淡化,是非混淆,道德素质低下;有许多动手能力弱,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创新精神。大学应经逐渐失去了他应该发挥的作用。
❾ 大学的网络选修课在哪里上
大学的网络选修课会有相应的平台,需要询问导员。
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的学分不高,在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几个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学分要求一般是毕业的硬性指标,在修满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部分学校的学费与所选选修课的学分数相关。
大学必修课
大学里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顾名思义,必修课就是必须要修学的课程,而选修课则是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学习的课程,细分之下选修课又可分为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课。
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为了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分,拿到毕业证书,只学习必修课程是不够的,所以高校又会开设一定门类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修满学分。
❿ 网络教育实行怎样的教学管理制度
网络教育是主要面向成人从业人员的非全日制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要求,最短学习年限(从注册到毕业的最短时间)为:
高起本五年、高起专和专升本两年半或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