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
㈠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是什么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而制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1)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医学院校应当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对在校学生以及其他与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和培训,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㈡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有哪些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属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疫情防控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每一位公民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小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整理了一些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法规。
㈢ 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㈣ 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病种有哪几类?
参照国际上对传染病的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传染病的实际情况,我国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较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在预防、治疗、疫情报告、控制、监测等诸多方面实行分类管理。国家对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进行治疗。
甲类传染病,又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因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源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必须强制执行,因此又称其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又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其中有几种传染病在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性措施,控制其传播,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
丙类传染病,又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丙类传染病由于要通过科学抽样选定疾病监测区和实验室,来进行监测管理,因此又称其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另外,不属于上述规定中的传染病,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其发生、流行的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将其列入乙类传染病,还是丙类传染病,并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并予以公布。
㈤ 传染病有哪些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通过 2004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内会议修订通过 同日公布容 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1988年11月15日国务院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1999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会议通过2000年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0号发布自2000年6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卫疾控发〔2003〕84号2003年4月8日)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预防部分修订方案
(2003年4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
㈥ 在传染病的防治上,国家有哪些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8644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005年)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5772
关于印发《卫生部农业部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的通知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25248
㈦ 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操作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上都有。
㈧ 疫情期间关于疫情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疫情期间关于疫情的法律规定有很多,比如:《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国境卫生检疫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都对疫情防疫、违法行为进行了规定。
【法律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