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条例
① 国民党的战时经济制度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内容:
第—,依靠外援,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
第二,垄断金融。
第三,扩增税收。
第四,实行专卖制度。
第五,实行统购统销。
第六,涨发纸币,通货膨胀。
②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应该执行什么条例
战斗条令。 我国颁布过几代战斗条令,逐步完善了战斗条令体系。战斗条令是在总结版战斗权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军事战略,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等制定的。主要规定战斗基本原则,诸军种、兵种的任务和运用,攻防战斗的准备和实施,军队的移动、宿营、输送和换班,以及战斗指挥和各种保障的方法等。
③ Borden推出的战时条例The War Measures Act
战争措施法,章程(1914年)赋予联邦内阁紧急权力,允许它通过政令治理时认识的“战争的存在,入侵或叛乱,真实的或被捕。” The Act was proclaimed in force with detailed regulations limiting the freedom of Canadians ring both world wars.该法是在宣布生效的限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加拿大人自由详细规定。 Its use to imprison Canadians of German, Ukrainian and Slavic descent in WWI and Japanese Canadians ring WWII and to confiscate their property was an issue until the 1980s, when compensation packages and formal apologies were made to those affected.它可用于关押在二战期间,德国,乌克兰和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日本裔加拿大人加拿大人并没收他们的财产是一个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补偿方案,正式的道歉是向那些受影响。
④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备工作条例》所称战备工作是
战前准备工作、如情报报知、警报发放、战备等级、战备值班等制度或规定等。
1、为了规范民兵战备工作,完善民兵战备制度,保证民兵战备任务的完成,根据《民兵工作条例》和军队战备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2、民兵执行战备任务和军事机关、地方人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组织民兵战备工作,适用本规定。
3、民兵战备工作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贯彻新时期军事战备方针,突出重点,落实制度,常备不懈,提高民兵执行战备任务的能力。
4、全国的民兵战备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以下简称总参谋部)主管。
军区、省军区(含卫戍区、警备区,下同)、军分区(含警备区,下同)、人民武装部和乡(含民族乡、镇,下同)及街道人民武装部、企业事业单位人民武装部负责本区域或本单位的民兵战备工作。
(4)战时条例扩展阅读:
第一条为了做好民兵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第三条民兵工作的任务是:
(一)建立和巩固民兵组织,提高民兵军政素质,配备和管理民兵武器装备,储备战时所需的后备兵员;
(二)发动民兵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民兵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治安;
(三)组织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第四条民兵工作应当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坚持劳武结合,坚持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民兵工作与战时兵员动员准备工作的结合。
第五条全国的民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主管。
军区按照上级赋予的任务,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
省军区(含卫戍区、警备区,下同)、军分区(含警备区,下同)、县(含市、市辖区,下同)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
乡、民族乡、镇、街道和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武装部,负责办理本区域、本单位的民兵工作,按规定不设立人民武装部的街道、企业事业单位,确定一个部门办理。
⑤ “兵役法”第几条规定参战士兵退出现役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妥善安排工作
《兵役法》中并没有规定参战士兵退出现役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妥善安排工作,但是《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了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中规定:
第二十九条 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一)士官服现役满12年的;
(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
(四)是烈士子女的。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退役士兵在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服现役的,优先安排工作;因精神障碍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予以妥善安置。
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退役时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依照本条例第三章第一节的规定办理。
(5)战时条例扩展阅读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中规定:
第五条 国务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第六条 退役士兵应当遵守有关退役士兵安置的法律法规,服从人民政府的安置。
第九条 退役士兵所在部队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将退役士兵移交安置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安置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接收退役士兵。
第十二条 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本人申请,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退役士兵生活的原则确定其安置地:
(一)因战致残的;
(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是烈士子女的;
(四)父母双亡的。
⑥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条例
战斗条令。 我国颁布抄过几代战斗条令,逐步完善了战斗条令体系。战斗条令是在总结战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军事战略,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等制定的。主要规定战斗基本原则,诸军种、兵种的任务和运用,攻防战斗的准备和实施,军队的移动、宿营、输送和换班,以及战斗指挥和各种保障的方法等。
别的不能说
⑦ 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自什么时间实施
自抄2015年5月18日起施行。
具体内容:
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3/c1001-27621618.html
⑧ 日内瓦公约有那些条例
日内瓦公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日内瓦公约
英文名称:
Geneva Conventions
定义:
1958年2月日至4月27日于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制定的四项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公海捕鱼和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大陆架公约》)。
应用学科:
海洋科技(一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网络名片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日内瓦四公约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内瓦又签订了日内瓦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并于1978年12月7日生效。该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中国于1956年加入此公约。2009年8月12日,《日内瓦公约》已签订60周年。
目录
简介
背景
历史
发展沿革
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影响
现状
中国相关
编辑本段简介
[国际委员会标志与国际联合会标志]
国际委员会标志与国际联合会标志
通常所指的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间在日内瓦缔结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日内瓦四公约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内瓦又签订了日内瓦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并于1978年12月7日生效。
现行的日内瓦(四)公约包括1949年8月12日在日内瓦重新缔结的四部基本的国际人道法,为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定下了标准。它们主要有关战争受难者、战俘和战时平民的待遇。它们并不影响在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覆盖的武器的使用及1925年在《日内瓦协议》中在对气体和生物武器的使用。
截至2007年,共有194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公约》的缔约方。该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中国于1956年加入此公约,同时对公约提出四项保留:保护国的代替必须经被保护者本国的同意;战俘或平民被移交他国后,原拘留国仍不应解除责任;占领区以外的平民也应适用公约的保护;战争罪犯不得享有战俘地位。
编辑本段背景
[亨利·杜南]
亨利·杜南
日内瓦公约的建立是亨利·杜南努力的结果,1859年他在苏法利诺战争中目击到战争的恐怖。1862年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并提倡各国创立救护团体。
1863年创立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在1977年和2005年的三个修改成为了日内瓦公约的一部分。第 一分约随着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1863年的成立而获得采用。文本在1863年10月26日到10月29日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决议中出现。 在2006年8月2日,当黑山共和国采用四条公约时,他们己经被194个国家所认可。所有签约的地区必需制定充足的法律,当日内瓦公约被侵害时要使成为严重刑事罪行。
编辑本段历史
欧洲各国外交大会通过了首部日内瓦公约,确立了创建伤兵救护协会的设想,这标志着现代国际人道法的诞生。
[1864年日内瓦公约原始文件]
1864年日内瓦公约原始文件
1906年对首部日内瓦公约进行了修订,扩展了对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的保护。1899年和1907年对海牙公约的重大修订将保护对象扩大到战俘。1929年的日内瓦公约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际人道法越来越普及。
1949年是红十字运动历史上最具重大意义的一年,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取得了决定性突破。二战的经验教训使修订国际人道法成为1945年之后的首要工作。《日内瓦第一公约》旨在保护战地武装部队的伤者病者,是对1929年日内瓦公约的修订和发展。《日内瓦第二公约》旨在保护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是对1907年海牙公约的修订和发展。
1977年通过的日内瓦公约的附加议定书是国际人道法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第一附加议定书》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所有受难者,《第二附加议定书》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所有受难者。2005年12月8日,日内瓦公约关于采纳一个新增特殊标志的附加议定书,即第三附加议定书获得通过。
编辑本段发展沿革
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
1864年8月22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
1906年7月6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29年7月27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三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十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二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公约》
关于战俘待遇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29年7月27日日内瓦第二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三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四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公约》
编辑本段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 即1949年日内瓦第1公约
[红十字与红新月标志]
红十字与红新月标志
共有64条正文及两个附件,主要内容是:确认敌对双方伤病员在任何情况下应该无区别地予以人道待遇的原则;禁止对伤病员的生命和人身施加任何危害或暴行,特别是禁止谋杀、酷刑、供生物学实验或故意不给予医疗救助及照顾;医疗单位及其建筑物、器材和人员不受侵犯,但应有明显的白底红十字或红新月及红狮与日标志。
第二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 即1949年日内瓦第2公约
共有63条正文及1个附件,是对1907年海牙第10公约的修订和补充。它在适用范围、保护对象、基本原则等方面,与第1公约完全相同,只是结合海战的特点,规定了海战中保护伤病员、医院船及其人员的特殊原则和规则。该公约仅适用于舰上部队,登陆部队仍适用日内瓦第1公约所规定的原则和规则。
第三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即1949年日内瓦第3公约
共有143条正文和5个附件,是对1929年同名公约的修订和补充。它扩大了公约的适用范围和保护对象。主要内容是:战俘系处在敌国国家权力管辖之下,而非处在俘获他的个人或军事单位的权力之下,故拘留国应对战俘负责,并给予人道待遇和保护;战俘的自用物品,除武器、马匹、军事装备和军事文件外,应仍归战俘保有;战俘的住宿、饮食及卫生医疗照顾等应得到保障;对战俘可以拘禁,但除适用刑事和纪律制裁外不得监禁;不得命令战俘从事危险性和屈辱性的劳动;战事停止后,应立即释放或遣返战俘,不得迟延;在任何情况下,战俘均不得放弃公约所赋予的一部或全部权利;在对某人是否具有战俘地位发生疑问的情况下,未经主管法庭作出决定之前,此人应享有本公约的保护。
第四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即1949年日内瓦第4公约
共有159条正文和3个附件。在1899年海牙第2公约和1907年海牙第4公约附件中只有一些零散的保护平民的条文(见海牙公约)。此公约是对这些条文的补充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安全离境,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权利等;禁止破坏不设防的城镇、乡村;禁止杀害、胁迫、虐待和驱逐和平居民;禁止体罚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
上述四公约于1949年8月12日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61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至1994年8月,共有187个国家和地区以批准、加入或通知继承等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四公约的缔约国。
第一附加议定书《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1977年6月8日订立)
第二附加议定书《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1977年6月8日订立)
第三附加议定书《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采用新增标志性徽章的附加议定书》(2005年12月8日订立)
编辑本段影响
起初,ICRC负责各国红会的信息交流,通知新红会的成立,并召集国际会议(1867 巴黎,救助军队伤兵团体国际会议,16个红会、9缔约国;1869柏林;1884年日内瓦红十字国际会议 20 个红会,20个缔约国;这些会议主要讨论保护受害人及各国红会在平时的活动(现在发展成为4年一次);国际联合会成立于1919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构成及分工:ICRC创始人,在武装冲突地区救助主导,联合会、国家红会;七项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
编辑本段现状
[国际人道法]
国际人道法
促进国际人道法一直是红十字会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以保护平民和减轻战争所致伤病员的苦难。近150年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在发展人道主义法,千方百计扩大所能给予的保护。但是,仅仅制定法律或加入《公约》是不够的,必须监督各方遵守法律和执行《公约》,这是现在人道主义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日内瓦公约》是国际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之后,对战争期间恐怖行为的一系列重要反应。然而,从20世纪下半叶到进入21世纪,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暴行,令全世界震惊。
2009年6月24日,是欧洲索尔费里诺之战红十字行动15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阿富汗、利比里亚等8个国家的4000多人中进行了一次名为“共同的世界,来自一线的调查:冲突和武装暴力对平民的影响”的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各地发生冲突的国家里,战争和武装暴力给平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这一最新的调查揭示出,与索尔费里诺激战相反,现代战争中饱受伤亡和灾难的主要是平民。例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被称为“非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冲突,涉及11个国家,造成300万至500万人丧生。刚果至今暴力冲突不断,截至2008年10月底,已约有100万名刚果居民被迫逃离家园,处境非常艰难。此外,现在没有所谓的“一日战争”了。大多数现代战争都是长期的,有的甚至会持续20年、30年或更长时间。
编辑本段中国相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着人道主义光荣传统的人民军队,早在建军初期就订立了“缴枪不杀”、“不许虐待俘虏”等人道主义军规。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对被俘的日本侵略军官兵依然坚定地给予人道主义待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安为侵华日军战俘开办的专门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体现了对战俘人格的尊重。经过教育和学习,抗战时期从这个学校毕业的日本学员都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骨干,积极参与了从战场喊话到散发传单的反战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侵华日军的分化和瓦解,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人道主义对争取和平、早日结束战争,起到了枪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从1956年加入《日内瓦公约》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严格执行有关条款,20世纪60年代释放了所有二战战犯。在返回日本的1100多名战俘中只有一个人对中国不友好,这件事值得我们深思
⑨ 城市战时管理条例
你说的那个没有的。国际条约有:《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地方法规有:
《南昌内市战时宣传媒体资源容征集办法》,·赣州预备部队战时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办法(试行) 2003.09.20
·赣州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暂行办法 2003.09.20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军民通用装备平时管理和战时征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2.10.11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军区后勤部关于做好湖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高技术条件下战时快速动员后勤保障工作的通知 2000.09.14。
台湾的有: 战时军律 2002.12.25
·台湾地区战时铁路公路抢修办法 2001.01.19
·战时交通电业设备及器材防护条例实施办法 1997.10.03
·战时交通电业设备及器材防护条例 1997.05.07
·台湾地区商港战时船舶及港勤车船机具油料用水供应办法 1982.12.06
⑩ 武警部队战时三等功怎么规定的在哪个条例可以查到
三等抄功分战时三等功和平时三等袭功,士兵退役之后有相对应的安置政策。
战时三等功享受易地安置政策,安排工作政策。
平时三等功享受增发一次性退役金政策。
根据《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第十二条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本人申请,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退役士兵生活的原则确定其安置地:
(一)因战致残的;
(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是烈士子女的;
(四)父母双亡的。
第二十条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由部队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退役金:
(一)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或者荣获一等功的,增发15%;
(二)荣获二等功的,增发10%;
(三)荣获三等功的,增发5%。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由部队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退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