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海洋法规

海洋法规

发布时间: 2021-01-02 00:43:21

1. 国家海洋局的法律法规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二)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83年12月29日发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国务院1985年3月6日公布)
3.《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1989年2月11日公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1996年6月18日公布)
5.《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9月19日公布)
(三)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标准化管理规定》(1997年1月30日公布)
5.《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6.《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7.《委托签发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8.《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008年3月27日公布)
(四)地方法规
海域使用类:
1.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2.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3.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4.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5.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6.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7.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
8.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
9.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10.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
11.宁波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
海洋环保类:
1.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2.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3.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4.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5.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
6.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
(五)地方规章:
1.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2.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3.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4.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5.广东省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办法
6.广东省人工鱼礁管理规定
7.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8.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
9.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1.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2.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13.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2. 海洋法规的涉海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权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10、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2、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3、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5、外商参与打捞中国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办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21、基础测绘条例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哪些关于海洋的法律法规

很多,常见的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渔业法;海洋法公约;大陆架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等

4. 中国海洋法规有哪些

中国海洋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海洋法律法规,具体内容是: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二、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10、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2、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3、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5、外商参与打捞中国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办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21、基础测绘条例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
三、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0年9月20日公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0年9月25日公布)
3、《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1992年8月26日公布)
4、《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02年12月25日公布)
5、《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6、《委托签发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10月20日公布)
7、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四、国务院法规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批复(国函[2008]9号)
2、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部《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审批办法》的批复(国函[2003]44号)
3、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的批复(国函[2003]38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项目用海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36号)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12号)
7、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海洋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63号)

五、地方海洋法律法规
(一)海域使用类
1.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2、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3、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4、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5、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6、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7、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8、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9、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10、广东省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办法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12、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
13、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14、青岛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
15、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
16、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17、宁波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
(二)海洋环保类
1、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
2、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3、江苏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4、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5、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6、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
7、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
8、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9、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

5. 海洋工程政策法规有哪些 全面点的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核准部门)核准。

第四条 国家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核准下列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

(一)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海洋工程;

(二)涉及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核设施等特殊性质的海洋工程;

(三)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程;

(四)5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顷以上的围海工程;

(五)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的海洋工程;

(六)因需要经批准调整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工程;

(七)其他需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海洋工程。

前款规定以外的海洋工程报告书(表)由省级以下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海洋工程可能造成跨区域环境影响的,或者有关海洋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报告书(表)由共同的上一级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海洋主管部门在核准报告书(表)之前,必须征求同级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应组织现场踏勘。

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将核准后的报告书(表)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从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家颁发的环评资质证书,并对环评结论负责。

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现状等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机构提供。

第六条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核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他相关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

第七条 应当编制报告书的项目,首先应当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审查。

第八条 海洋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邀请有关专家对大纲进行审查,并征求同级渔业、海事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审查可以采取审查会、函审或者其他形式。采取审查会的形式进行审查的,应当由包括海洋化学、海洋水文、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专业的不少于五人的单数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出具专家评审意见,签署审查会专家评审意见签名表,并对评审意见负责。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大纲报批稿一式2份连同文件一并报送核准部门备案,并附具对专家和部门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同时抄报渔业、海事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核准部门对大纲内容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提出处理意见的,视为同意,建设单位可以按照上报备案的大纲开展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需要补充有关材料的,应当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备案时间从收到补充材料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十条 上报报告书时,建设单位应当将报告书送审稿一式4份连同申请文件一并报送核准部门。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应当同时抄报其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核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评审会,听取有关专家和同级渔业、海事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并邀请有关省市海洋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十二条 渔业、海事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填写《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部门征求意见表》,并加盖单位公章, 自评审会或预审会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反馈核准部门。逾期未反馈意见的,视为无意见。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报告书一式3份连同报批文件一并报送核准部门并附具对专家和部门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同时抄送渔业、海事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渔业、海事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书报批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对报告书的意见反馈核准部门,逾期视为无意见。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将报告书报批稿报送核准部门时,应当同时抄送核准部门的下一级海洋主管部门。

下一级海洋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单位报告书报批稿及报批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核准部门。

第十五条 核准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十六条 海洋工程项目自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核准之日起超过5年尚未开工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将原经批准的报告书(表)重新报原核准部门核准。

原核准部门应当自收到要求重新审核的申请及报告书(表)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

第十七条 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核准后,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或者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发生重大改变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原核准机关核准。

第十八条 海洋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核准工作实行定期备案制度,每半年备案一次。

地方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分别于每年的7月中旬和1月中旬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的核准情况,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专家评审意见、核准意见等报上一级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海洋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的7月底和1月底前将其下级海洋主管部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核准情况汇总后报国家海洋局。

第十九条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报告书(表)的审核, 由审批该项目报告书的环保主管部门的同级海洋主管部门负责。

海洋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具体程序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按《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6. 我国涉及海洋防灾减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海洋

(地理名词)
编辑
[1]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专作洋,边缘部属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2]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m。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3]

7. 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什么法律

联合来国海洋法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源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上述是国家层面的,还有各省市颁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8. 海洋法律法规中对应急管理有何规定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海环字[2005]579号)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各分局,预报中心、监测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国务院把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将预案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履行海洋应急管理工作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做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海洋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海洋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是关系到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履行行政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不断提升海洋管理工作实力,促进海洋事业整体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海洋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人力、财力、物力向海洋应急管理工作倾斜,把海洋应急管理同日常业务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建立健全海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按照思想统一、组织落实、制度保障的基本要求,常抓不懈。对应急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要抓落实、抓检查、抓改进,确保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二、认真制定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海洋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本级人民政府应急预案和国家海洋局发布的《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赤潮灾害应急预案》,遵循职责明确、流程规范、措施可行的原则,组织制定本地区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于2005年底前报当地政府批准,同时抄报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应于2005年底前完成本海区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将国家《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和《赤潮灾害应急预案》落到实处,同时要与当地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有机结合。
三、抓紧建立健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海洋应急管理体系,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有主管、人人有职责”,把职责落实到每个层次、每个单位、每个岗位,建立规范的应急反应流程,逐步形成反应灵敏、行为规范、运转高效的海洋应急管理机制。海洋管理部门要履行职责到位,确保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四、尽快完善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网络
为了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省市两级海洋管理部门应采取自建或与国家海洋局所属机构共建的方式,尽早建立省一级海洋预报机构,并逐步向地级市延伸,逐步形成由国家-海区-省级-市级海洋预报机构组成的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系统,使之既能满足日常业务化工作的需求,又能从容应对海洋突发事件的处置,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个别尚未建立海洋预报机构的地区,省级海洋管理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及时将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各级海洋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牵头组织各涉海部门,及早建立海洋应急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海洋应急管理信息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确保海洋应急决策信息的传输畅通,形成多部门协同应对的良好局面。
五、大力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做好海洋灾害预防工作,必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作为早期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区划直接关系到海洋应急工作的成效,客观全面的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区划将有效地降低海洋灾害损失。各省级海洋管理部门要抓紧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完善的海洋灾害区划,并在此基础上制作风暴潮、海啸增水淹没图,为当地政府选划灾害疏散路线和避难所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指挥得当,最大限度降低海洋灾害损失。此项工作应在2006年6月底以前报当地政府批准,并抄报国家海洋局。
六、进一步加大抵御海洋灾害的培训及宣传教育力度
各单位要积极开展海洋应急专题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海洋灾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应急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大对海洋应急管理政策、预案基本内容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民众参与海洋应急管理、应对海洋突发灾害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五年十一月九日

9. 请列举几个有关海洋的法律法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渔业法,大陆架法,领海及毗连区法,等等。
具体细则可以在网络有详细说明。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