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规律
Ⅰ 行书书法中每一行的字都有大有小,都是遵循什么规律的有大神可以具体说明一下吗
艺术创作是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遵循的,若非要总结出行书创作中每一行字版的大小是如权何安排的,无外乎以下三方面:
1、因字立形,依形造势。汉字本来就有高低、方圆、长短、宽窄的不同结构类型,根据汉字本身固有的形体,进行大小的安排。
2、伸缩夸张变化。根据因字立形,依形造势的原理,在汉字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伸缩夸张变化,扁虽其扁,长随其长。
3、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及章法上安排的需要,进行大小、粗细、方圆、正斜的安排变化。
Ⅱ 中国书法对于结构有哪些规律
书法的“结构”,包括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都需版要精心考虑,呼应权对比,恰到好处。由于书家风格不同,书法字体不同,因而书法结构有多种方式。但无论何种书体或风格,其结构都应当合乎比例,遵循平衡、对称等基本规律。
Ⅲ 简述书法的规律和方法具体点
关于书法书法,著名书法家潘守宇认为有三要素:
1,人品:心正则笔正。(唐太宗问柳公权书法;另外世人不欣赏奸臣蔡京的书法作品,而推崇蔡襄的书法!) -
人品不高,笔墨无法。
-----范曾
什么人写什么字,什么人画什么画。
明末清初名医、文学家 、书法家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儿孙》中讲: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学颜公书,先读颜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书道》中说:“自来书品,视其人品。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
2,苦练:历史典故记载:(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染。 -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 墨磨万挺,不做张芝做索靖。(中国历史上几位成功书法家的苦练典故。)
民国大书法家沈尹默说“学书十年,当有小成”,隋代智永禅师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
3,书卷气:退笔千管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个人学识修养关乎书法成就!
多读书,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养和内涵,书法到了高阶段,写的其实是思想,是气质,是情绪,是一种精神和人格修养的表达。古代大书法家一般同时也是大学问家。
Ⅳ 书法行书线条粗细有什么法则
线条,尤其是行书的线条,其轻、重、长、短、粗、细、浓、淡、枯、润等等,变化无穷,仪态万千,技法俱分高下,情态尽在其中。难怪有人说书法是“线条艺术”。
此说虽有简单化之嫌,但也不无道理。线条看上去似乎是很单纯的东西,其实任何一种书法线条都有其抽象性,尤其是行书的线条,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生命信息。
外观的单纯性和内涵的复杂性的统一构成行书线条深刻的艺术特性。行书作品那怕是很微小的变态,都与其线条的那怕很细微的变化是相关的。
行书线条有其艺术法则的规范性。不是任何随意抹画出来的线条都可称之为行书艺术的线条,他们必须符合行书法则规范性要求并经过长期技法训练之后才能被书者所拥有。
这种规范性要求是客观的,不依书者主观意志为转移。书者只有在掌握了规范性要求的前提下方能发展和张扬其个性。区分写字与书法,必须首先看其是否具有“法度意识”即“规范意识”,是否符合规范性要求。
(4)书法规律扩展阅读
行书书写特点:
1、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2、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Ⅳ 书法笔画八个规律
单就汉字的结构来说,
点横竖撇捺勾折提……
再说写字的笔顺,
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内从里到外。
再说字体容。
真草隶篆。
就楷书字体来说,又有,颜柳,欧赵等等。
所以说,您的题目有点太宽泛了——,毕竟我们是,泱泱大国5000年的文化史!您说是吧?
Ⅵ 书写书法应掌握的十个规律
十个书写关键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Ⅶ 求书法的章法布局规律和学习经验
书法有笔法,结字,章法,您只关注章法是无法写好作品的,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就是书笔法是基础,必须稳固的基础,结合因时代而变的结字和章法,才是正道。
Ⅷ 书法字体结构有原则和规律吗
【书法字体结构规律原则】
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产生结构的艺术技巧。结构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书法的结构往往就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做合适的艺术安排。这些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用墨方法】
墨法也常为书法家所重视。用墨的方法有:浓墨、淡墨、干墨、渴墨、湿墨、枯墨、涨墨等。淡墨,古人作书多不采用,明董其昌爱用淡墨,及到近代便大量采用,并在一字之中,浓淡互用,笔画之间,彼此渗透产生丰富的意趣。
【章法】
章法有大小之别。小章法即一字之内的点画关系如何布置,或几字之间怎样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
章法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形制:即规格,形式如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斗方、扇面等
②正文: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书写者要根据字数、字体和形制的不同来决定章法的布局
③行款:即落款,指正文之外的文字。有上、下款和长、短、穷款之别。内容一般为正文出处、书赠对象、时间、书写原因、跋语等,下款为时间、书者或斋馆、名号等。但一般情况极少有全部写齐的,故以短款、穷款居多。可视章法需要而定。
④钤印:分姓名印、斋馆印、年号印、肖形印、闲印等。形有方、长、圆、椭圆、随形等。文有白、朱(即阴文、阳文),除姓名印外都可做引首印。即盖章在第一行第一字下外侧为多。姓名印可分姓印与名印,视作品情况用一、二方均可。至于印的大小视款字大小而定。我们以为宜小不宜大,绝不可超过款字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