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民航法规ppt

民航法规ppt

发布时间: 2024-03-12 13:04:56

1. 中国民航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民航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民用航空器;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的企业法人的民用航空器;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中有外商出资的,其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中方投资人的出资比例,应当符合行政法规的规定;

(三)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准予登记的其他民用航空器。

自境外租赁的民用航空器,承租人符合前款规定,该民用航空器的机组人员由承租人配备的,可以申请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是必须先予注销该民用航空器原国籍登记。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应当标明规定的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民用航空器不得具有双重国籍。未注销外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国籍登记。

《民用航空法》第十八条明文规定民用航空器债权人具有民用航空器优先权

民用航空器优先权是指债权人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向民用航空器所有人,承租人提出赔偿请求,对产生该赔偿请求的民用航空器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从我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民用航空器优先权属于法定优先权,是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并行的担保特森穗定债权,并且是对某一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物权。

目的是为圆春数了维护国家的领空主权和民用航空权利,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和有秩序地进行,保护民用航空活动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为了维护国家的领空主权和民用航空权利,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和有秩序地进行,保护民用航空活动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橘首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1995年10月30日经审议通过,自1996年3月1日实施。当前版本于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改 。

2. 简述民航法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航空法的定义和特点
凤翎教育网 2018-10-22
1.定义
由于航空活动的特殊性,各国的航空法专家对航空法的定义有不少说法和争论: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争论着航空法的重点特征、属性、涵盖范围等细节问题。一般来说,航空法是关于人类进行民用航空活动所牵涉到的各种法律关系和规则的总体。

2.特点
1)国际性:当飞机出现在欧洲时,立即发生了飞越国界的问题,航空运输即成为国际运输。航空活动的天然国际性决定了航空法的国际性,表现为航空法有统一的国际公约、技术准则和国际管理机构,参与国际航空活动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准则进行。在国内航空法方面,国际航空的联运、国外旅客在国内航空旅行和运输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和国际法协调。此外,国内航空在国外运行所牵涉的机上人员、财产问题,也涉及到航空法的国内和国际的交接。

2)有特定的领域和独立的系统:航空法是只针对在大气中运行的航空器和由航空器运行羍连的有关方面的法律规定。在航空活动大量进入社会生活后,原有法律面对的只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时把原有法律延伸,特别是把海事法套用到这一领域中,但通过实践证明航空有其自身的特有问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航空法在通用法律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法律种类和独立的法律系统,它的发展促进了整个法律的进展,增加了新的内容。

3)航空法是综合性法律:由于航空法涉及的是特定的领域和部门,因而它处理着法律中公法、私法、刑法以及经济、行政等各类问题。对待不同问题时,航空法既要以其他法律的原则作为基础,也会因航空的具体情况有特定的规定。

4)航空法还在不断的完善改进之中:航空法是在《芝加哥公约》的基础上,由各国政府和民航业界通过不断协商形成的,其中不少牵涉到各国间的经济利益和法规的差异问题难以达成共识,因而留出了很大空间由政府间的双边协定去解决。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恐怖活动的加剧对航空提出了新问题,都将会使航空法增加新的内容。

3. 民航法律法规有哪些

民用航空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国籍登记,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发给国籍登记证书,国家对航空飞行器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操作民用航空飞行器的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资质。
一、民用航空器法律法规
下列民用航空器应当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登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民用航空器;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的企业法人的民用航空器;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中有外商出资的,其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中方投资人的出资比例,应当符合行政法规的规定;
(三)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准予登记的其他民用航空器。
自境外租赁的民用航空器,承租人符合前款规定,该民用航空器的机组人员由承租人配备的,可以申请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是必须先予注销该民用航空器原国籍登记。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应当标明规定的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民用航空器不得具有双重国籍。未注销外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国籍登记。
《民用航空法》第十八条明文规定民用航空器债权人具有民用航空器优核稿先权
民用航空器优先权是指债权人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向民用航空器所有人,承租人提出赔偿请求,对产生该赔偿请求的民用航空器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从我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民用航空器优先权属于法定优先权,是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并行的担保特定债权,并且是对某一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物权。我国民事一般法尚未确立优先权制度,作为特别法的《民用航空法》规定了民用航空器优先权制度,无疑将对我国优先权制度的建立具有借鉴作用。民用航空器优先权作为担保物权既具有与其他担保物权相同的法律特征,也具有其独有的法律特征。从而使其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特定性,物上代位性和优先受偿性以及法定顺序性和无公示性等特性。
二、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标准
针对近年来行业安全态势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民航局对《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MH/T2001-2013)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版《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MH/T2001-2015)标准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我国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的确定提供更明确科学的依据。
新版标准共6章。相较2013年的版本,新版标准与最新修订的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3衔接更加紧密,运输航空事故征候与通用航空事故征候的界定更清晰。同时,新版标准修改了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与一般事故征候对应易混淆之处,明确了人员伤亡标准的依据,增加了部分短语定义和更多量化依据。
与旧版《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MH/T2001-2013)相比,新版标准主要技术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术语和定义方面,新版标准修改了“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通用航空事故征候”、“航空器受损”、“人员轻伤”、“跑道侵入”的定义。
在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方面,新版标准增加了“在非雷达管制区域(程序管制区域或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区域),垂直间隔和水平间隔同时小于1/3规定间隔”、“飞行中,未被定性为事故的相撞”;将“航空器起火冒烟或发动机起火,即使这些火被扑灭”修改为“驾驶舱(内)、客舱(内)和货舱(内)起火或冒烟,或发动机起火,即使这些火被扑灭”;将“因燃油量不足,需要飞行员宣布紧急状态”修改为“燃油量或燃油分布需要飞行员宣布紧急状态的情况”;将“严重影响航空器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出现的多重故障”修改为“飞行中,严重影响航空器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出现的多重故障”。
在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方面,新版标准增加了“在非雷达管制区域(程序管制区域或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区域),垂直间隔和水平改消孝间隔同时大于等于1/3小于1/2规定间隔”、“飞错进离场航路(线),或错误的偏离指定航线(迹)超过25km或偏离指定航路中心线超过25km”等内容;将“航空器安定面配平超出起飞允许的范围、襟翼不在规定的位置继续起飞”修改为“航空器未在规定起桥灶飞构型而继续起飞”,将“航空器着陆前未放起落架,高度下降到机场标高100m以下”修改为“航空器着陆前起落架未放到位,高度下降到机场标高100m以下”,将“航空器在着陆时超过该机型的使用最大过载(G值),造成机体结构或起落架受损”修改为“飞行中航空器超过该机型的使用最大过载”,将“飞行中出现失速警告(假信号除外)”修改为“飞行中出现失速警告3s(含)以上(假信号除外)”;修订了“飞行中出现任意一台发动机停车或需要停车的情况”、“陆空通信双向联系中断,造成必须调整其他航空器避让等后果,或者区域范围内陆空通信双向联系中断15min(含)以上,进近或塔台范围内陆空通信双向联系中断3min(含)以上”和“航空器部件脱落,或蒙皮揭起或张线断裂,造成航空器受损”的内容。
在通用航空事故征候方面,新版标准增加了“无意或者作为应急措施有意释放吊挂负载或航空器外部搭载的任何其他负载”、“在起飞或初始爬升过程中明显未达到预定性能”的内容;将“未放起落架着陆”修改为“起落架未放到位着陆”,将“在关闭或占用的跑道起飞或着陆”修改为“在关闭或占用的跑道、滑行道或未指定的跑道上起飞或着陆(经批准的直升机运行除外)”。
新版标准还对附录进行了修订,在附录A中将“航空器小于规定间隔事件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修改为“航空器小于规定雷达管制间隔事件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并对表格了进行部分优化,将“人员状态”修改为“管制员状态”;同时删除了附录B,本标准涉及的事故征候样例以CCAR396咨询通告方式发布。
新版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使我国民航行业标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体现局方的安全指向、顺应新的安全态势。
三、航空器的所有权有哪些?
按照法律规定,民用航空器所有人对民用航空器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一)占有
对民用航空器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控制。所有人一般都占有自己的民用航空器,这是所有人行使占有权的具体表现。随着现代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占有形式,航空器在很多情况下,不为所有人所占有。比如,航空器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其他形式的租赁,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为承租人所占有。
(二)使用
对航空器的性能加以利用。通过行使使用权,可以充分发挥航空器的经济效益,为所有人和相关人的事业发展,满足广大旅客及货主的需求服务。使用权一般由所有人直接使用,也可以依法由非所有人使用。例如,航空器的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就可以享受航空器的使用权。
(三)收益
民用航空器的所有人、承租人和其他相关人可通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中取得收益,如通过国际、国内航空运输、货物运输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处分
民用航空器所有人依法对航空器进行处置。行使处分权,航空器所有人可以自己使用、转让或出售自己的航空器,使所有权消灭或让渡与他人;也可以通过订立以航空器为标的的租赁合同,将航空器出租给承租人。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民用航空器法律法规有哪些的相关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了解到了,同时还给大家介绍了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来我们,我们会有专业律师协助大家解决问题。

4.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系统、有效的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保证民用航空安全、正常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民用航空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第三条民用航空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对全国民用航空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对辖区内的民用航空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民航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统称民航行政机关。第二章安全管理要求第一节安全管理体系第五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并运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规定中未明确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应当建立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第六条安全管理体系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共计十二项要素:
(一)安全政策和目标,包括:
1.安全管理承诺与责任;
2.安全问责制;
3.任命关键的安全人员;
4.应急预案的协调;
5.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二)安全风险管理,包括:
1.危险源识别;
2.安全风险评估与缓解措施。
(三)安全保证,包括:
1.安全绩效监测与评估;
2.变更管理;
3.持续改进。
(四)安全促进,包括:
1.培训与教育;
2.安全交流。第七条安全管理体系、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功能:
(一)查明危险源及评估相关风险;
(二)制定并实施必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以保持可接受的安全绩效水平;
(三)持续监测与定期评估安全管理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第八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当依法经民航行政机关审定。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应当报民航地区管理局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备案。第九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制度,以确保其持续满足相关要求,且工作绩效满足安全管理相关要求。第十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或者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的运行应当接受民航行政机关的持续监督,以确保其有效性。第二节安全绩效管理第十一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实施安全绩效管理,并接受民航行政机关的监督。第十二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与本单位运行类型、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安全绩效指标,以监测生产运行风险。第十三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民航局制定的年度行业安全目标制定本单位安全绩效目标。安全绩效目标应当等于或者优于行业安全目标。第十四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绩效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并报所在辖区民航地区管理局备案。第十五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实际安全绩效实施持续监测,按需要调整行动计划以确保实现安全绩效目标。第十六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每年7月15日前及次年1月15日前分别将半年和全年安全绩效统计分析报告报所在辖区民航地区管理局备案。第三节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七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满足安全管理的所有岗位要求。第十八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以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投入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标准和规章的要求;
(四)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
(五)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
(六)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应急演练,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设备;
(七)满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其他要求。第十九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和程序,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第二十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程序,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十一条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核、内部评估制度和程序,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或者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审。

5. 对于民航法规的认识

中国民航法规一共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以主席令的形式签发。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签发过多分主席令,这是第51份,因此也被称为51号令。
第二层次(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国务院通过以总理令的形式签发。
民航法规不止这一部分,但作为民航系统的学生或者民航从业人员知道有这一部就足够了。
第三层次(规章):各类民航规章
民航局通过以局长令的形式签发。
法律依据
《航空法》第三条 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对全国民用航空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决定,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有关民用航空活动的规定_决定_ 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设立的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依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授权,监督管理各该地区的民用航空活动
第七十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航空器,必须遵守统一的飞行规则。
进行目视飞行的民用航空器,应当遵守目视飞行规则,并与其他航空器、地面障碍物体保持安全距离。
进行仪表飞行的民用航空器,应当遵守仪表飞行规则。
飞行规则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第七十七条民用航空器机组人员的飞行时间、执勤时间不得超过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限。
民用航空器机组人员受到酒类饮料、麻醉剂或者其他药物的影响,损及工作能力的,不得执行飞行任务。
第七十八条民用航空器除按照国家规定经特别批准外,不得飞入禁区;除遵守规定的限制条件外,不得飞入限制区。
前款规定的禁区和限制区,依照国家规定划定。

6. 中国民航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哪些

我国的民航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个层次构成。

民用航空法简称民航法,它是规定领空主权、管理空中航行和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用来调整民用航空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民航法的含义

民用航空法主要是调整民用航空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是关于航空器及其运行的法律规则的总和,是规定领空主权、管理空中航空航行和你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销岁民用航空法的调整对象是民用航空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 各种法律关系,具体来说,民用航空法主要是有关对航空器 航空人员等的规定,以及规范和调整国际国内公共航空运输。

7. 民航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多部法律以及法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的领空主权和民用航空权利,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和有秩序地进行,保护民用航空活动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和领水之上的空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空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热点内容
民法共 发布:2024-05-17 14:09:27 浏览:7
博山区法院 发布:2024-05-17 11:38:03 浏览:881
万广军律师 发布:2024-05-17 11:33:04 浏览:412
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发布:2024-05-17 08:35:13 浏览:856
道德的生活 发布:2024-05-17 07:03:08 浏览:350
反道德技术 发布:2024-05-17 06:16:48 浏览:516
法院谷从荣 发布:2024-05-17 03:46:15 浏览:899
最高法院推事 发布:2024-05-17 01:53:06 浏览:586
三本法学考公 发布:2024-05-17 00:36:08 浏览:404
上海群租房条例 发布:2024-05-16 19:54:44 浏览: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