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条例
⑴ 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得上“鼠疫”我怀疑自己会得!怎么办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就有可能会得上“鼠疫”,应当立即就医,可以通过检查血常规、细菌的分离和鉴别、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等方式,确认是否得了鼠疫。
一、鼠疫的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1)鼠疫防治条例扩展阅读
一、鼠疫的危害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
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
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三、预防办法
1、减少疫区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⑵ 怎样确定得了鼠疫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可以通过检查血常规、细菌的分离和鉴别、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等方式,确认是否得了鼠疫。
一、鼠疫的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鼠疫防治条例扩展阅读
一、鼠疫的危害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
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
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三、预防办法
1、减少疫区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