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属于
❶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属于什么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区别
①行政法规调整的对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领域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则性以及意义重大的问题。行政规章的调整对象则限定在行政管理领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体的问题。
②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中国的中央政府,而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或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或是地方政府。因而,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规章
❷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修订通过的时间是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修订通过的时间是2018年7月4日。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是由国务院于2004年9月5日颁布的文件。
2018年7月4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于2018年08月11日发布并开始执行新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这意味着修订通过的时间是2018年7月4日,而实施的日期则是2018年08月11日。
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调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完善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及部门共建共享、持续维护更新的机制;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推动加快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全国经济普查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