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加强执法规范化
⑴ 执法规范化是指什么
执法规范化是指:
1 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
2 完善执法程序,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
3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滥用自由裁量权,同事不同罚,处罚畸重畸轻,显失公平公正,也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执法问题。
4 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技信息化的发展深刻影响了社会变革,也为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积极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
5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执法责任制,对于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强化对执法权力的监督制约。
(1)派出所加强执法规范化扩展阅读:
关于执法规范化的解读
在完善执法制度机制方面,细化执法标准和指引,为公安民警提供健全、完备、可操作的执法指引。
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坚持全面客观及时收集证据,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瑕疵证据补强的范围、程序及标准。
健全公安机关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制度措施,落实告知辩护律师案件情况、听取辩护意见、接受律师申诉控告法律要求等。
在完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方面,强化执法质量管控,加强对受立案环节的监督,全面实行公安机关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制度。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程序,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完善当事人权利救济机制,健全举报投诉事项的受理处置、核查督办、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完善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等。
在深化执法信息化建设方面,完善省区市公安机关统一应用的执法办案信息系统,除案件涉及国家秘密的以外,全面实现网上办案。
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全面推行现场执法活动视音频记录制度;打造“阳光警务”,优化执法信息查询服务,建立生效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决定文书网上公开制度等。
参考资料:网络-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⑵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法律分析: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不文明执法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建议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细化执法依据和执法尺度,尽可能减少执法随意性。有些出席人员认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深化对执法办案的全领域覆盖、全要素管理、全流程监督,确保各种执法活动置于严密监督之下。要重视发挥媒体、群众等方面的社会监督作用,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行使。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大检查,认真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差距,明确责任清单,并限期整改,实现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有些出席人员指出,公安民警依法执法的前提是知法懂法,建议要鼓励支持公安民警加强自学,参加公安机关内部的执法能力考试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还应当加强与高校法学院合作,定期举办法律讲座,使公安民警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办案水平。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
第三条 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安工作,是本行政区域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第四条 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第六条 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公安分局和公安派出所的设立、撤销,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执法勤务机构实行队建制,称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九条 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收容教育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置。
第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和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总队长、副总队长、支队长、副支队长、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和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置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公安机关及其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一级警长、二级警长、三级警长、四级警长、一级警员、二级警员、三级警员。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警务技术职务的设置,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任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正职领导职务的提名,应当事先征得上一级公安机关的同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副职领导职务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的意见。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警官职务、警员职务的任免,由本公安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决定或者报批。公安分局领导成员职务以及公安派出所警官职务、警员职务的任免,由派出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的公安机关决定。
⑶ 警察职责和义务
警察的职责主要包括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执法、服务人民等方面,同时有不得违法乱纪等义务。
职责方面: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参与社会治理,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二是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执法不公等问题,加强执法规范化和监督。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放管服”改革,解决群众办事难题,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四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警察还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组织消防工作,管理危险物品、特种行业、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户政等事务,警卫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设施,对罪犯执行刑罚或监督考察,监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指导治安保卫工作等。
义务方面:警察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言论,参加非法组织、罢工等活动;不得泄露国家和警务工作秘密;不能弄虚作假、包庇纵容违法犯罪、刑讯逼供、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敲诈勒索、殴打他人、违法实施处罚或收费、接受请客送礼、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玩忽职守及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