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粉相关法律法规
A. 进口食品外箱是否需要加贴中文标签
需要。
在境内销售的进口商品的包装、说明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所以在中国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使用中文包装或贴中文标签。
由于我国是消费大国,很多厂家为方便中国顾客了解产品,会印刷中文,因此以中国为目标市场销售的商品,销售商会专门印制商品标识或制作包装,其他进口商品,为控制成本,同时又遵守中国法律,可以加贴中文标签形式销售。
(1)进口奶粉相关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进口食品注意事项:
1、进口国外的食品需要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等手续外,企业单位或者是个人用户还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2、申报人将申报材料提交检务部门,经检务部门受理后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查,审核同意后制证。
3、申报人缴费后领证,备案周期申报材料经审查符合规定和有关要求的,自受理审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手续。
4、提供进出口报检所需资料最好是关于食品的,不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根据检验结果及危害程度采取退货、销毁、改作另用或加工处理后供人食用等处理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进口食品标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进口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规定
B. 进口奶粉没有中文标签、违反国家哪些法律法规
根据《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C. 牛奶能喝么听说含激素,是真的么
我们喝的牛奶是否含生长激素? 专家称目前国内对奶制品检测没有生长激素项目,不排除小品牌、小牛场钻法律空子 日前,全美星巴克因发现其奶制品、牛奶产品中含有可能致癌的物质——人工生长激素而紧急撤换,中国星巴克宣称其牛奶均在本地采购,不含生长激素。“我们喝的牛奶里有没生长激素?”立即引起消费者广泛关注—— 日前,美国星巴克公司总部宣布,将全面更换全美星巴克咖啡店内使用的牛奶及奶制品,因为这些牛奶和奶制品可能含有人工生长激素rBGH,而这种生长激素被怀疑可致癌。对此,星巴克中国公司表示,该公司使用的牛奶和奶制品均在国内采购,不含有生长激素。据悉,目前我国法规规定,在饲养料里不允许添加生长激素。但有关专家提醒,由于国家对奶制品、鲜奶收购不进行生长激素项目的检测,因此不排除一些从非正规牛场收购的奶粉、奶制品原料中含有生长激素。 美国星巴克63%奶制品含可疑致癌物 日前,星巴克美国总公司发言人波尔曼表示,该公司已经通知所有的牛奶供应商,让他们提供不含人工生长激素rBGH的牛奶。从2006年年底,该公司已经开始逐渐使用不含rBGH的牛奶了,目前店内使用的牛奶和相关产品中有37%已经不含有rBGH。换言之,即全美星巴克涉及牛奶成分的食品有63%含有可能致癌物质。 据悉,除了鲜牛奶之外,星巴克店里相关奶制品还包括咖啡中使用的稀奶油、鲜奶油和蛋酒。据介绍,很多国家,人工生长激素rBGH都是不被允许使用的。 中国星巴克宣称牛奶本地采购 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一直以来强烈抗议星巴克的牛奶中含有人工生长激素rBGH,这是一种能够提高牛奶产量的添加剂。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称,人工生长激素rBGH有可能增加消费者患癌症的机率,而且对牛本身也是有害的。有美国研究曾表明,喝了这些牛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确实有所提高。 日前,星巴克大中华区公关部有关负责人孙可江向记者表示,星巴克在中国的食品由本地供应商供应,因此不会含有可疑致癌物rBGH。“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营养和健康的产品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中国,一直严格要求供应商保证提供给我们不含rBGH的牛奶。”孙可江说。 据悉,目前中国星巴克奶制品的供应商是雀巢。昨日,雀巢方面回应记者称,在中国,该公司向星巴克销售的奶制品均是由产自中国本地的生鲜奶制成。新闻报道中提到的rBGH激素情况只是发生在美国。该激素在中国是禁止使用的。 专家:从美国进口的奶制品可能含有rBGH 据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介绍,在饲养奶牛的方法上,美国自成一体,和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同。美国牛场追求高产奶量,故在饲养中会允许在饲料中添加催产激素。而欧盟和澳洲则追求低成本高质量奶源,故不会含有激素。 那么,国内产的牛奶和奶制品是否也会含有人工生长激素rBGH呢?对此,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表示,至今为止,国家农业部未批准在国内奶牛养殖中使用这种人工激素,国内产的牛奶和奶制品应该不含有这种物质。据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有关专家介绍,rBGH这种激素中含有可促进动物生长的荷尔蒙,目前国内还没有厂家生产此类药品,但是否从国外引进得看是否经过农业部备案。王丁棉强调,用于提高奶产量的rBGH,我国对于牛场管理的规定中一直强调,不得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所以规范的、大的牛场所产的牛奶应该不会含有这类物质。 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鲜奶采购的相关法规里,国家标准里并没有写明是否允许含生长激素,而只是写明了对于农药残留、抗生素的限量,而且在国家相关部门对奶制品、牛奶产品的检测中,也没有这个项目的检测。所以,不排除有些小牛场、小农户钻法律空子,比如国家规定不得在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但有可能有些人使用针剂,为奶牛打入生长激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部分企业在奶制品中添加美国进口奶粉,而这些奶粉里也有可能含有生长激素。 本报记者 欧志葵 小资料 食用含rBGH奶制品增加患前列腺癌几率 据有关资料显示,rBGH人工生长激素可促进奶牛产奶,但增加患癌症几率。1994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rBGH(重组牛生长激素)来促进奶牛产奶,最高可增产20%。但增加了牛奶产量以后就发现,在这种牛奶里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也随之增高,如果食用该牛奶或其制品,患前列腺癌或更年期乳腺癌的几率将增加。 据英国女教授简·普朗特研究发现,喝了此类牛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确实提高了一些。据悉,rBGH在欧洲及加拿大已经被禁止使用。
D. 为什么进口产品有的是中文包装而有的是原产国文字包装
或是出口转内销。
出口转内销指原来已经出口到外国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经由各种渠道返回本土销售。
广义上的出口转内销是一种经营手法的转变,指的是经济危机背景下,原来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到国际市场消费的压缩,产品销售压力加大,企业为求生存,把销售途径从国外市场改为国内市场,通过转内销的方式来获得商品出售的新渠道,进而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成为企业在危机中寻求出路的一个途径。
国内企业掉头转向做内销,不但可以消化库存,还可以通过促销等手段尽快实现资金回笼,加大企业的利润度和资金周转率,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通过这样一个转向的机会,还可以拓展产品在本国国内销售渠道,增加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增加市场机会。
(4)进口奶粉相关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要解决中国出口转内销引起的不良影响,有以下的办法:
一,大力发展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吸引更多的国际物流企业将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设立到中国国内来。尤其需要加快中国保税港、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载体的建设,为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更合理、宽松的环境。
二,大力改善中国服务业环境,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将区域销售总部设立到中国国内。
例如可进一步考虑赋予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物流载体以贸易功能,从而建立更多的可体现进出口贸易性质的载体,允许在区内、中心内设立纯贸易公司,吸引企业在区内、中心内完成国际贸易结算,逐步推动建立起一些带有行业特色的区域性国际商品交易市场。
这既可解决因多方贸易因素引起的出口转内销问题,更重要的是可将贸易所带来的增值部分及其税收留在中国国内。
三,加强监管,由中国海关监管结转货物最终实际出口,一旦内销由海关按进口货物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四,重新合理设置进口关税率、出口退税率。抑制因进口关税率倒挂而引起的国货以一般贸易方式复进口的现象。使出口退税率更合理地体现抑制资源性初级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导向性作用,使国货复进口企业虽然提早获得退税,但也损失了退税率的差额。
五,调整部分政策抑制国货复进口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常情况。如中国国产设备出口后复进口享受减免税政策,这有违减免税政策是为了吸引国外先进技术的初衷,应该明确限制国产设备不得享受减免税政策。
E. 飞鹤奶粉和伊利金领冠哪个好
国产奶遭遇抵制,主要是因为“三氯氰胺奶粉事件”造成的恶果,而且“三氯氰胺奶粉事件”的主角,还是中国驰名商标的持有者三鹿集团,虽然经过这次事件,三鹿集团轰然倒塌,但是“三氯氰胺奶粉事件”持续发酵,最终导致国产奶粉不被信任。“三氯氰胺奶粉事件”之前,国产奶市场份额是65%,事件之后跌至30%以下,一线城市更是跌到了15%以下,这促使了监管层对国产奶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
目前在国内市场比较受欢迎的国外奶粉,主要还是国外大品牌奶粉,毕竟这些企业都有多年的经营经验,无论是技术,还是质量确实要比国内品牌更具竞争力,只是价格比较贵,普通大众很难接受而已。国外中低端品牌在国内的接受程度并不是特别高,这个领域的市场依旧是以国产奶粉为主。
F.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范市场秩序,题干说国家制定了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用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中国产品的信誉,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故 ① ③ ④均符合题意, ②优化外贸结构与题意无关,没有涉及到外贸,故答案应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排除无关选项,难度一般。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G. 进口食品没贴中文标签如何处罚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以及罚款。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七)、(九)、(十一)、(十二)项,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7)进口奶粉相关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 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十一)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
(十二)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停止经营的食品,在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取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