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万能论
⑴ 如何理解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
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是两种极端的道德观点,它们对道德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持截然相反的看法。
道德万能论认为,道德具有无穷的力量,可以解决社会和个人面临的所有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相信,只要人们遵循道德规范,就能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例如,他们认为通过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就可以消除贫困、犯罪和社会不公。在这种观念下,道德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被视为解决一切社会弊病的万能钥匙。然而,这种看法忽视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道德规范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差异性和局限性。
相反,道德无用论则主张道德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毫无作用,甚至可能是一种束缚和障碍。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应该完全由法律和利益来调节,道德只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或虚伪的掩饰。例如,他们可能认为在商业领域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道德规范只会束缚企业的发展。然而,这种看法忽视了道德在塑造社会价值观和引导个人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个缺乏道德约束的社会可能会陷入混乱和失序,而个人也可能因缺乏道德指引而迷失方向。
实际上,道德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用的,而是社会和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德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区分是非、善恶,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同时,道德也需要与其他社会规范如法律、经济等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例如,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和惩罚机制,而道德则通过内化于心的信念和价值观来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的极端观点,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道德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道德的局限性并努力完善它,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道德在塑造美好社会和个人品格方面的积极作用。
⑵ 你如何看待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
在探讨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伦理观时,我们常常遇到道德万能论与道德无用论这两种极端的观点。道德万能论者坚信道德的力量不容忽视,他们认为尽管道德可能不直接带来物质利益,但它在塑造个人品格,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强调,道德是道的体现,虽然无形无言,但通过人们的行为得以彰显,没有道德,道的理念将难以理解和体验。
然而,道德无用论者持有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道德如果没有实际效果,其存在价值就值得质疑。他们指出,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总是能产生预期的约束力,因为个体差异和道德实践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道德规范的失效。他们强调道德的实践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否则就可能变得抽象而无用。
实际上,道德并非生活的绝对必需品,但它对个体的内心成长和精神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它为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基础,尽管历史上不乏因道德压力导致极端行为的案例,但这正反映了道德在引导行为和决策中的影响力。
道德的传承和实践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工作和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对道德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要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道德视为无用或万能。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理性看待道德,既要认识到道德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也要承认道德在解决所有问题上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道德的真谛和价值。
⑶ 说出“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两种极端论的观点错在哪
首先要清楚道德万能论与道德无用论:
道德万能论一一认为道德是社会调控体系中性一起作用或起决定性因素;
道德无用论一一根本否认道德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
道德万能论者的主张不能实现,这是因为:
1、道德并不能反击人的切属性;
2、人的社会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道德作为个体的一种外在规范要求,不是个体
生而知之的,它必定存在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
3、“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4、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各阶级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各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形成的道德观念也是大相径庭的。
道德无用论:
道德无用论者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根本否认了道德在社会调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承认道德维护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价值和利益。
从历史上看,道德无用论思想泛滥的时期,一般从历史上看,道德无用论思想泛滥的时期,都是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缺乏最起码的生存保障和安全感的时期。……
所以从两方面来讲又可以说
1、法律不是万能的。
(1)例如道德问题,行政问题,法律管不着。
(2)法律的手段有时候不一定能够继续亲情,例如赡养纠纷的案件有时候不能够解决冷暴力等等。
2、法律也不是无用的。在法律能够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内,法律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所以说“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都是错误的。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