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之纸醉金迷
❶ 什么是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其实是英美人的一种法律传统。这源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所谓的“看得见的正义”,实质上就是指裁判过程(相对于裁判结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对于实体结论而言)的正义。
程序正义的起源及发展
程序正义,最早起源于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在古罗马法“人不能裁判有关自己的诉讼”中就蕴含了裁判程序必须公正的内容。但程序正义被当着一种法治观念,最早是在13、14世纪英国的普通法中,当时叫做“自然主义”。而后,程序正义在美国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被称为“正当法律程序”。
一是法律程序的出台不合理。法律程序作为一种规范,应当经过严格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由代表民意的机关进行表决。但我国实践中,对于程序规范的制定,往往是由部分法律人士提出,没有充分的民意基础,最重要的,我国的代议机关还不能完全代表人民,反映民意,却要让人民遵守这样的程序。这可以说是法律程序制定中存在的最大的不合理之处。
二是法律程序的内容需要完善。在我国的各类法律程序中,均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刑事诉讼中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问题、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还不太切实中国实际、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地位实质上的不平等、再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的反复申诉等等。
三是法律程序体现的理念还不合理。法律程序本身应当遵循一定的价值标准,这个标准首先应该是正义的,但我国的法律程序还有许多不正义的地方,如刑事诉讼法未规定被告的沉默权。同时,法律程序还应该体现效率价值,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效率价值的把握还缺陷,如审限的管理还没有严密的程序,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宽松,为法院不正当延长审限留有余地等。此外,程序安全也应该作为程度的一个重要价值进行权衡。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相对人不愿起诉、起诉后又撤回的,很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有的老百姓说,赢一场官司,可能输掉自己下半辈子。
(二)民众对程序正义的不认可。
如果民众对法律程序不予认可,不能够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活动,那么,程序正义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程序正义要实现首先必须是程序被严格遵守。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为了寻求实质正义,反复地申诉信访,不服从法院的终审判决,可以作为一个例证。虽然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我国诉讼制度中确立的申诉再审制度不明确有关联,但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国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普通民众,都还缺乏一种程序正义的观念,对中国多数普通民众而言,通过司法追求实质正义仍是理所当然的。刘涌案的最终判决,还可以看出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对于程序正义价值的理解并没有超越普通民众的认识,或者说感受到了民众对实质正义追求给其带来的巨大压力。
(三)法官的无权威。
目前,中国还没有确认法官的独立地位,就连法院的独立地位也是有所保留,这在全世界均是罕见的一个现象。法官不独立,就意味着要受到他人的干涉,也即意味着无权威。中国法官的身份、提拔是由党的组织部、人大确认的,工资是由组织部核准、政府拨款的,办公经费也是由政府核算报人大批准的,办公场所是政府拨地拨款建造的,可以说,法官的职业保障是控制在别人手中,而且是被牢牢控制着。“对其生活的有控制权等于对其意志有控制权。”这样,在裁判案件时,如果遇到这些控制机构的干涉,法官能够公正吗,即使这些控制机构不干涉,法官们能够对他们的权益可能更是自己的权益熟视无睹吗?民众能够从这样的判决中生出对法官的景仰吗?法官不独立不可能中立,但法官独立后,法官还应该中立才能有权威。相对独立而言中立更多的指法官要独立于应该能够排除的干扰,反之,法官如果受制于人情、关系的干扰,就可能枉法裁判,法官如果沉迷于纸醉金迷、享乐放纵就可能导致违法裁判。另外,法官的不中立还包括法官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前后不一致,对你或对他不一样,或者私自会见一方当事人或代理人,甚至证人,这些现象也会让当事人产生法官有偏见的遐想和猜测。美国学者享利·卢本斯曾指出:“在法官作出判决的瞬间,被别的观念,或者被任何形式的外部权势或压力所控制或影响,法官也就不复存在了。宣布决定的法官,其作出的决定哪怕是受到其他意志的微小影响,他也不是法官。”如果说法官变得连法官都不是,他哪里还有权威可言?法官的无权威另一个体现是法官判决的非终局性。在司法实践中,法官的判决经常被粗鲁地反复更审甚至改判。法官的无权威还体现在法官没有勇气或缺乏能力当庭作出评议和裁决,法官裁决案件时的有意或无意的拖延,以及裁判书的蛮横无理,这些对法官权威的损害同样是非常大的。
中国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标准
通过对以上程序的非正义表现的分析,笔者拟将我国实现程序正义的标准粗略归纳为:
(一)法律程序要合理。
合理的法律程序首先体现在程序的完整性。任何法律活动,都应该受到一定的程序的约束,按照程序来进行,不能出现程序的真空,如审判活动,从案件起诉、立案、送达、开庭、质证、认证、评议、裁判等,都应该有明确的程序要求,而且在时间期限上也应该有较为明确的要求,不能让当事人长期陷于诉讼,防止给当事人带来诉累。其次体现在法律程序的透明性。这既包括程序要由特定的机关按照人民授权来制定,制定后要向大家公开,让大家能够预测到程序的运行顺序和方向。还包括程序的运作要面向人民,接受监督,不能搞暗箱操作,如要公开审判、当庭评议等等。第三体现在程序的公正与效率,以及安全上。程序本身的价值应体现程序本身是否公正。这就是说,只有公正的程序才能充分体现法律的正义。如任何人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法官要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以及禁止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行为。如在民事诉讼中,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重点应该解决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减少不必要的国家干预、消除诉讼中仍然存在的行政色彩、为当事人提供平等诉权地位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保持公正的前提下,还应该按照效率的原则对程序进行完善。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以民事诉讼为例,可以重新审定诉讼时效的期限,严格执行时效制度、完善庭前程序,实行案件的繁简分流、减少发回重审的适用范围、认真总结并进一步完善申请再审制度实现司法程序的终结性等等。另外,要注重程序的安全价值。在刑事诉讼中规定司法机关对逮捕指控事由的告知义务,规定刑事被告人迅速并在合理时间接受审判和释放的权利,规定对非法司法行为的赔偿请求权,以及规定刑事被告人的辩护权和法律援助权等都在体现公正效率价值的同时,更多地还体现了一种安全的价值。在保障程序的价值方面,可以从英国的自然正义和美国的正当程序中吸取一些有益经验,坚决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改进我国司法实践中尚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如对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护问题就还有待于加强。
(二)多数民众应认同。
首先是在法律界要全面、真正地树立起程序正义的理念。司法界是法律程序的执行者,如果认为程序正义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仅当作一个美丽的花瓶作为摆设,那程序正义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其次,要让参与案件的当事人充分参与法律程序,体会程序正义。重点要让当事人详细了解法律程序的内容,充分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并反驳不利于自己的主张、观点、证据,明白自己胜诉和败诉的具体理由,从而让当事人产生程序是公正的认识和信念,即使对败诉的当事人来说,也要让在充分的参与前提下认识到,之所以败诉并非法院不公,而是自己在证据或者其他什么方面没有做好,结果是自己造成的。第三,要让普通民众逐步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据情理评价裁判的公与不公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如果程序是公正的,法官严格执行了程序,判决的结果就应该是公正的信念。
(三)中国法官有权威。
法官权威的前提是法官的独立,包括身份独立、经济独立,法官独立首先应该修改宪法,通过宪法确定法官的独立地位,才可能打破目前各种制约法官独立的因素。法官的独立要重点解决法院地方化、法官管理行政化和法官价值取向政治化等问题。法官独立必须有法官的高素质作为保障。如果法官是独立的,但又是低素质的,不能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同样会危害法治建设,损害法官权威。如同波斯纳所言:“法官希望独立就像学者希望得到确定的学术职位一样。法官不想成为有权势者的仆人。但如果独立性仅仅意味着法官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决定案件而不受其他官员的压力,这样一个独立的司法机关并不显然会以公众利益为重,人民也许仅仅是换了一套暴政而已。”因此,法官的高素质对于法官树立权威是十分重要的。法官的高素质不仅包括扎实的法律理论、娴熟的司法技能,还包括公正的司法理念,崇高法律的精神,以及自我独立的意识。只有这样,法官才能更加理性地裁判案件,才能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规定,才能始终恪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居中进行裁判。同样,只有高素质的法官,才能明辩法理,保障裁判做到说理充分,让当事人信服。而从一定程度上说,只有讲道理的法官,才能够在民众中享有权威。
参考文献
王治国.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标准.中国法院网.2005-11-04
❷ 中华财商文化通识,将本求利天经义,商业文明四字文
中华商业文明四字文强调了将本求利与天经地义的紧密联系,揭示了商业文明的核心价值。
通过“仓廪丰实,富而好礼”这一描述,展示了财富积累与社会文明进步的正相关关系,财富的积累促进了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利来利往,攘攘熙熙”,描绘了市场繁荣景象,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相互交易,共享繁荣。
“义利并重,农末相资”强调了商业活动中道德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农业与商业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管仲相齐,商贾云集”讲述了历史上的商业智慧与成功案例,展示了商业活动对国家兴盛的重要作用。
“陶朱范蠡,商业祖师”阐述了古代商业领袖的智慧与成就,其商业策略与管理理念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六街三市,南来北往”展现了繁华的商业市集,记录了古代商业活动的盛况。
“东南形胜,纷华靡丽”描绘了东南地区商业繁华的景象,展示了不同地域商业文明的独特魅力。
“六朝金粉,繁华胜地”揭示了历史上的商业繁荣,强调了商业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针头线脑,油盐柴米”描绘了日常商品的丰富种类,体现了商业活动与民众生活的紧密联系。
“不法之徒,假冒伪劣”警示了商业活动中存在的不道德行为,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百年老店,买卖公平”展示了商业活动中诚信经营的价值,强调了长期积累的商业声誉。
“和气生财,日增月益”强调了和谐与诚信在商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描绘了现代都市商业的繁华景象,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商业活动的多样性。
“冒险乐园,追名逐利”揭示了商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与诱惑,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保持理性与道德。
“实业救国,手足胼胝”强调了工业与商业在国家兴盛中的作用,展示了商业力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东方之珠,国际都市”展现了现代商业中心的国际地位,体现了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商业发展。
“中西荟萃,万商云集”描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商业的多样性与开放性,展示了不同文化与商业体系的相互融合。
“金融投资,航运贸易”展示了现代商业活动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涉及金融、物流等多领域。
“法治社会,自由经济”强调了商业活动中法治与自由的重要性,为商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❸ 面对生活中的德福矛盾 我们该如何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面对生活的种种矛盾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道德操守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好自己良好的症状还有就是符合相应的健康指标尤其是心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