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和立法
A. 利益平衡原则
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
基本信息
简介
目录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基本信息
4简介
5目录
《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晓青。本书对知识产权法教学科研人员、立法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高校广大师生和对知识产权感兴趣的读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
作者
冯晓青
语言
中文
ISBN
756202908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展开全部
基本信息
书名: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
ISBN:756202908
作者:冯晓青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定价:76
页数:788
出版日期:2006-8-1
版次: 1
开本:16开
简介
本书以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法哲学、法律经济学等研究方法,从利益平衡机制入手,探讨知识产权法的制度理性和价值构造,透视其背后的利益平衡机理。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的专著,具有较高的理论品位和学术价值;同时,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实践问题的广泛考察与分析也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目录
第一编 导 论
第一章 利益平衡引论
一、利益
二、平衡
三、利益平衡
四、利益平衡的合理性
五、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地位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必要性:法理学考察
一、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冲突的平衡与协调
二、知识产权法追求的平等和正义价值的实现
三、知识产权法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与保障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必要性:财产权理论考察
一、财产、财产权与知识产权
二、从产权制度看财产权和知识产权
三、财产权、知识产权的效益价值取向与利益平衡原则的功能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原理
一、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总体框架
二、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结构
三、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价值构造
四、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两种趋向
第二编 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第五章 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概述
一、知识产权法的目的
二、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三、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美国《宪法》知识产权条款为例
第六章 著作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一、著作权法的目的
二、著作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第七章 专利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一、专利法的目的
二、专利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第八章 商标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一、商标法目的的内涵
二、商标法的目的
三、商标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第九章 商业秘密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一、商业秘密法目的的内涵
二、商业秘密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第三编 知识产权的私权保护及其扩张
第十章 知识产权的私权性
一、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二、知识产权私权性的理论认识
三、知识产权私权性面临的挑战
第十一章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一、知识产权专有性的内涵
二、“垄断”层面上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第十二章 著作权的扩张
一、著作权扩张的表现
二、著作权扩张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三、著作权扩张的正当性和原因
第十三章 专利权的扩张
一、专利权扩张的表现
二、专利权扩张的原因
第十四章 商标权的扩张
一、商标权扩张的表现
二、商标财产化、商标权人“准作者化”——商标权理论的扩张
三、商标权扩张原因的解释:利益平衡视角
第四编 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
第十五章 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
一、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
二、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
三、实现公共利益是确立知识产权专有性的重要理由
第十六章 公共利益在著作权法中的体现
一、著作权法中公共利益的历史考察
二、著作权立法、司法实践与公共利益
三、著作权法中公共利益的不同认识视角
第十七章 公共利益在专利法中的体现
一、专利法与国家利益
二、激励发明及发明的公开和应用的公共利益
三、专利法中的公共利益实证分析
第十八章 公共利益在商标法中的体现
一、商标法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商标法促进有效竞争的公共利益
三、商标法保护消费者的公共利益
第十九章 公共利益在商业秘密法中的体现
一、两种类型的商业秘密保护
二、商业秘密法中的公共利益
第五编 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第二十章 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信息产权理论考察
一、信息产权理论框架下的知识产权
二、信息生产与信息分享之利益平衡机制
第二十一章 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著作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内涵与价值目标
二、著作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著作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微观透视
四、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利益平衡机制分析
五、著作权法中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实证考察
第二十二章 专利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专利法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二、专利法中利益平衡的微观分析
第二十三章 商标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商标竞争性利益平衡的主体结构
二、商标竞争性利益平衡的价值构造
三、商标竞争性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四、商标竞争性利益平衡的微观考察
第二十四章 商业秘密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商业秘密法中利益平衡的价值构造
二、商业秘密法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第二十五章 知识产权与促进竞争、反垄断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知识产权法在合理限制竞争的基础上促进竞争的机制
二、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的协调及在促进有效竞争方面的利益平衡
第二十六章 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一、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平衡的背景考察
二、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平衡的原则与要求
三、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平衡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知识产权协定》的实施与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之利益平衡
五、后TRIPS时代国际社会知识产权利益平衡之重构
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及与国家社会的法律平衡
第六编 实现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主要制度设计
第二十七章 知识产权限制的基本理论
一、知识产权限制的法哲(理)学考察
二、知识产权限制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三、知识产权限制实现的利益平衡机制
第二十八章 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
一、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内涵及其沿革
二、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合理性
三、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限制
四、关于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地域范围问题
五、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体现
第二十九章 知识产权有效期的限制
一、知识产权有效期限制的内涵
二、知识产权有效期限制的合理性
三、知识产权有效期限制的实质
四、知识产权有效期限制的不同表现
第三十章 著作权的限制
一、著作权限制的理论思考
二、著作权限制的重要形式之一:合理使用
三、著作权限制的重要形式之二:法定许可
四、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限制
第三十一章 专利权的限制
一、专利权的例外
二、为促进专利的实施而采取的限制专利权的措施
三、专利权的合理使用:专利权限制理论的一种新视角
第三十二章 商标权的限制
一、商标权限制的概念与正当性
二、商标权合理使用
三、先使用权人的使用
四、非商业性使用
第三十三章 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有领域
一、“思想”与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有领域
二、著作权法中的思想与表达的二分法
三、知识共有物与公有领域的保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
头条网络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头条网络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头条网络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ke.com。
意见反馈
©2020 ke.com
B. 法哲学是什么
法哲学
law,philosophy of
西方国家关于法的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又称法律哲学。在英美等国往往又称法理学。
法哲学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存在,其名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盛行。1798年历史法学派的首创人胡果将其出版的著作定名为《作为实在法,特别是私法哲学的自然 法教科书 》。1821年,G.W.F.黑格尔的《 法哲学原理》出版。那时科学还不发达,哲学作为“科学的科学”而代替一切科学,特别是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力图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将其他学科都作为这一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黑格尔 的哲学可以说 是这种体系 的最后尝试,他的法哲学是他的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9世纪中期起,随着资本主义立法和司法的广泛发展,法学才逐步与哲学、政治学相分离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 ,哲学家或政 治学家的法哲 学也逐渐成为 主要是法学家的法哲学,法哲学也就相应成为法学的一个分科。
在17~18世纪的西方法哲学领域中,古典自然法学派最为流行。19世纪,历史法学、哲理法学和分析法学三派兴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派开始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法哲学的分派 更为繁多 ,占主导地位的 是新自然法学(或与此类似的价值论法学)、新分析法学和法律社会学 。除这三大派外,还有些较难列入以上三派的学派,如二战前的新康德主义法学和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战后兴起的经济分析法学、批判法学、新修辞学法学等。
西方法 哲学自 20世纪 初开始传入中国。80年代以后 ,中国若干法律院校开设有关课程,一些法学家还出版或发表有关这一学科的教材、专著、译著、论文等。也有少数法学家提出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