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条目
A. 厂区安装监控符合那条法律法规,请给出具体的法律法规条目
1、安装监控只要在公司规章制度中规定,且不会侵犯员工的隐私即可,即不能安装在洗手间、更衣室、宿舍等可能影响到隐私的区域;
2、无具体的法律法规做出相关规定,即只要此行为不违法即可。
B. 我国的有那些法律条目规定了对公民的人格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版法律保护,禁止用权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
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
家利益的除外。
所以可以根据具体情节采取民事起诉或刑事自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 法律条目
http://www.civillaw.com.cn/
D. 法规条例中的条和款怎么区分
一、区分
1、组成
(1)法律规范的“条”,是组成法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条组成的。
(2)“款”是“条”的组成部分。“款”的表现形式为条中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款。款前均无数字。有数字排列的不称为款。
2、适用
(1)法律规范条文的适用:一个法条只有一款的,应当直接适用该法条,不应称作该条第一款;一个法条有两款或者两款以上的,应当适用到款。
(2)“款”的适用:款一般可以独立适用。
二、对于书写
关于条、引用款的数目的书写应使用中文,不能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立法法》第十条、《立法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不能写成《立法法》第10条、《立法法》第五十四条第2款。
三、法律条款项目区分意义
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是由编、章、节、条、款、项、目构成的法律条款项目区分。意义是在执法活动中正确使用法律规范的条、款、项、目,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一条 法律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编、章、节、条、款、项、目。
编、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
法律标题的题注应当载明制定机关、通过日期。经过修改的法律,应当依次载明修改机关、修改日期。
(4)法律法规条目扩展阅读:
法律中的条款项目:
法律是由编、章、节、条、款、项、目构成。
一部法律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一般由编、章、节、条、款、项、目组成。编、章、节是对法条的归类。所以,在使用法律时只需引用到条、款、项、目即可,无需指出该条所在的编、章、节。
因此,弄懂法律规范中条、款、项、目的含义,在执法活动中正确使用法律规范的条、款、项、目,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E. 电梯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有没有人按条目总结出来的
1、“电梯的相关法律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下称《条例》);
2、(1)“比如电梯困人多小时内救援人员必须赶到现场?”:《条例》第64条第3款规定“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为一般事故。以此作为基点,不同的电梯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之间在维保合同上会有不同的约定。(2)“电梯报警电话是需五方对讲还是必须设置外线?”:a、只要是能以电梯所在大厦、小区等的救援服务机构有效联系的双全供系统即可,形式不限,不一定要安装外线电话;b、按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电梯行程超过30米的,至少要有:轿厢与救援服务机构——轿厢与电梯机房(无机房为紧急操作地点,下同)三方能够有效联系的双全供通话系统;电梯行程不超过30米的,至少要有:轿厢与救援服务机构之间能够有效联系的双全供通话系统。这主要考虑的是被困乘客,而轿顶、底坑可能困住的都是持证的专业人员。按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紧急报警装置应安装于“可能有困人危险的地方”,这就包括了底坑、轿顶、轿厢,加上机房和救援服务机构,就是大家常说的“五方对讲”。(3)“电梯相关保养记录规定摘录?”:请参看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里面有详细规定。(4)“电梯无年检合格标签群众是否可以举报?”:可以。
先回答这么多,但愿可以帮到你。
至于“等等。。。”,等你问了再答吧——因为电梯涉及面很广,没有针对性很难作答。
F. 如何高效备考法律法规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考试中,总共会考察哪些法律,在这其中,又有哪些是重要的法律,需要去进行进行识记和掌握。在全国的教师招聘考试中(除四川外),通用的法律条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7)《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针对这些法律,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具体如下:
(1)法律具体的颁布时间、试行时间
(2)法律的立法依据
(3)法律中的数字类信息
(4)法律责任怎么判
(5)重要的法条识记
前四个都是比较简单的识记内容,针对每部法律的重要法条,就需要从出题的考察点去进行识记,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一章总则中的第四条中规定: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在这条法文中,需要去明确哪里是可以考察的点,首先是四个教的主体、四个教育和三个主义可以做多选考点,其次是会将集体主义替换成共产主义来进行判断对错,因此掌握这两个命题点就为考生减轻了识记困难。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真题,进行实战训练:
1.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_____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解析:对于学生而言,受教育权是作为学生最基本的权利,而人身权是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因此本题选A。
2.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母法”是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解析: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具体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指导,教育界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对我国教育界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因此本题选B。
G. 聊天记录被非法公开,具体涉及哪些法律条目别给我说泛化的。
可以以隐私来权被侵犯向法院起诉要求:自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隐私权被侵犯适用《民法通则》。 我国民事立法中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因为当时制定《民法通则》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还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末尾,公民意识上还都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国家的,不允许姓私的东西存。虽然法律上没有直接规定隐私权,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重申这一原则。该《解答》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一司法解释继续沿用1988年司法解释的原则,对隐私权仍然采用间接保护的方式。
H. 请将安全生产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列举出来,并简要说明。
安全生产涉及到各行各业,适用的法律各有不同。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行业?
有关建设工程版的有:
序号 名称权 编号 施行时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年3月14日第四次修正 1982、1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主席令第28号 1995、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70号 2002、1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席令第60号 2002、5、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改) 主席令第62号 2001、10、2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主席令第91号 1998、3、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主席令第74号 2008、1、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主席令第83号 1997、10、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2008) 主席令第6号 2009、5、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保护》 主席令第22号 1989、12、26
I. 收集法律依据(请问这法规条目的出处)
我给你一些建议吧~
律师协会是社团法人 民间自律组织,作用微弱~ 没有实权! 工作人员内的层级容就那样,不敢恭维,你也不要计较他们,层次问题……
建议你向上一级部门反映,例如律师管理处, 它属于司法行政机关下的一个分支机构, 是拿纳税人的钱运作的。因此,它必须要对纳税人负责! 效果或许要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