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使用法律责任
Ⅰ 危险品运输违法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危险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未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从事危险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未取得从业资格上岗作业的。
(2)运输危险品,未根据危险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或者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的。
(3)使用未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适装证书的船舶,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品的。
(4)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品的承运人违反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单船运输的危险品数量的限制性规定运输危险品的。
(5)用于危险品运输作业的内河码头、泊位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范,或者未与饮用水取水口保持国家规定的安全距离,或者未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
(6)托运人不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托运的危险品妥善包装并在外包装上设置相应标志的。
(7)运输危险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托运人未添加或者未将有关情况告知承运人的。
2.道路运输危险品行驶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超过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装载危险品的。
(2)使用安全技术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运输危险品的。
(3)运输危险品的车辆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进入危险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的。
(4)未取得剧毒危险品道路运输通行证,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危险品的。
3.危险品运输车辆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危险品运输车辆未悬挂或者喷涂警示标志,或者悬挂或者喷涂的警示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2)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品,不配备押运人员的。
(3)运输剧毒危险品或者易制爆危险品途中需要较长时间停车,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
(4)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流散、泄漏等情况,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或者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
4.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发生交通事故负有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由公安机关责令消除事故隐患,未消除事故隐患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禁止上道路行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1)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
(2)用于危险品运输作业的内河码头、泊位的管理单位未制定码头、泊位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为码头、泊位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
5.内河运输危险品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内河运输危险品违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1)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品的水路运输企业未制订运输船舶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为运输船舶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
(2)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品的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未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
(3)船舶载运危险品进出内河港口,未将有关事项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构并经其同意的。
(4)载运危险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装卸或者停泊,未悬挂专用的警示标志,或者未按照规定显示专用信号,或者未按照规定申请引航的。
未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经其同意,在港口内进行危险品的装卸、过驳作业的,依照《港口法》的规定处罚。
Ⅱ 违犯危险品安全管理应当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
1.犯危险物品肇事罪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消防责任事故罪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对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犯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肇事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对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4.犯生产、销售易燃易爆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肇事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对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易燃易爆产品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Ⅲ 违反危险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刑事行为包括哪些
1.违反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肇事行为(危险物品肇事罪)
这种行为主要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危险品的管理制度。从客观方面来说,这种行为既包括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品发生重大事故,后果严重的行为,也包括虽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但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以致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从主观方面来说,这种行为是过失,即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由于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而未能避免造成了重大事故。这是指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来说的。至于对行为本身,行为人对违反国家规定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品,却往往是出于故意。由于危险品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国家对其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极易在生产、经销、储存、运输及使用中发生事故,并且会造成严重后果,故对这种行为应当予以惩治。
2.非法携带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的行为
这种行为主要是指非法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及腐蚀性危险品一旦发生事故,破坏力强、危害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以上危险品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都是人员聚集的地方,如果违反法律规定携带以上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势必危及公共安全,一旦发生危险,将造成人员伤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对这种行为应当予以惩治。
3.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易燃易爆产品的行为
这种行为主要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易燃易爆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的客体是易燃易爆产品生产、销售的管理秩序。从客观上来说,这种行为表现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的行为。从主观上来说,这种行为是故意的,即行为人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而故意生产、销售。如果易燃易爆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极有可能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危及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此,国家对比如炸药、烟花爆竹、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性更大的产品均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保障标准,对于这些产品的安全性能做了严格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危险品而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仍经常发生,因此,对这种行为应当予以惩治。
4.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肇事的行为(消防责任事故罪)
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肇事主要是指违反消防安全管理法规,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采取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这种行为,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消防法规,但是并非所有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行为都构成本罪,还必须是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采取措施而拒绝执行才构成本罪;从主观方面来说,行为人对其行为产生的后果可能是过失,但违反消防法规,公安消防机构发现的火灾隐患通知采取措施而拒绝执行,或者消极怠工、推诿、拖延等,则往往是处于故意。
《消防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对全国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军事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协助;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海上石油天然气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同时,第五十四条还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对于公安消防机构发现的火灾隐患,通知采取措施而拒绝执行,或者消极怠工、推诿拖延,就极有可能对公共消防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给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以致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这种行为必须予以制裁。
Ⅳ 违法采购、销售、购买危险品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采购危险品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品经营企业向未经许可违法从事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采购危险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2.销售危险品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危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1)向不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的单位销售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
(2)不按照剧毒危险品购买许可证载明的品种、数量销售剧毒危险品的。
(3)向个人销售剧毒危险品(属于剧毒危险品的农药除外)、易制爆危险品的。
3.购买危险品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不具有国家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规定条件的单位,购买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或者个人购买剧毒危险品(属于剧毒危险品的农药除外)、易制爆危险品的,由公安机关没收所购买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使用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单位,出借或者向不具有国家相关许可证件的单位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或者向个人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危险品(属于剧毒危险品的农药除外)、易制爆危险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Ⅳ 普货车运输危险品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如果你公司没有危险品运输资质,按非法营运或超越许可事项处理,具体是没收违法所得版并处违法所权得2到10倍罚款,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到10万元罚款。
如果你公司有危险品运输资质,但是用普货车运输危险货物,处3000到10000元罚款。
Ⅵ 违反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管理应当承担怎样的消防行政法律责任
(1)对违法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行为和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行为的处罚。根据《消防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或者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处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轻微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处罚。
(2)违反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和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行为的处罚。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行为,主要包括违法进行明火作业或者违反禁令,吸烟、使用非防爆的工具等。因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经常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品,随时都可能有易燃液体或气体的泄漏以及散发易燃蒸气的聚集,如果在此时遇到了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吸烟、使用明火或使用非防爆的工具等产生燃烧激发能源的危险行为,即可引起着火或者爆炸。因此,根据《消防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违反规定进行明火作业或者吸烟、使用明火的,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
(3)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不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行为的处罚。根据《消防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不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
以上对违反危险品安全管理行为的刑事和行政处罚措施,都是为了教育单位和个人而采取的,各生产、使用、运输、储存、销售、销毁危险品的单位与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危险品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和规章,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危险品生产、使用、运输、储存、销售及销毁的安全,保证人民生命和国家及公民财产的安全。
Ⅶ 运输危险品承担法律责任吗
1.首先要看有没有运输危险品的资质问题?还要看有没有造成危险的后果?以及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一般损害情节由民事法律调整.适用侵权责任法.
第六十九条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十二条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第七十三条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第七十四条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十五条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3,若造成严重后果如造成重大财产损害或人员伤亡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可能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或危险物品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就要看具体的行为\情节\程度等.
Ⅷ 生产、经销、使用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生产、经销、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销、使用的危险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经销、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销、使用的危险品的,以及违反国家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品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销和使用活动,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对所生产、经销和使用的危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2.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和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未经安全条件审查,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品建设项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经安全条件审查,新建、改建、扩建进行储存、装卸危险品港口建设项目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该规定予以处罚。
3.未依法取得危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品经销许可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未依法取得危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危险品生产,或者未依法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从事危险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的,分别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化工企业未取得危险品安全使用许可证,使用危险品从事生产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顿。未取得危险品经销许可证从事危险品经销活动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销活动,没收违法经销的危险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危险品标志、标签、登记和安全措施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品标志、标签、登记和安全措施违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1)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单位未对其铺设的危险品管道设置明显的标志,或者未对危险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的。
(2)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或者未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或者管道所属单位未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的。
(3)危险品生产企业未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未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拴挂化学品安全标签的。
(4)危险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其生产的危险品不相符,或者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粘贴、拴挂的化学品安全标签与包装内危险品不相符,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内容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5)危险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品有新的危险特性不立即公告,或者不及时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
(6)危险品经营企业经营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品的。
(7)危险品包装物、容器的材质以及包装的形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与所包装的危险品的性质和用途不相适应的。
(8)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单位未在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在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的。
(9)危险品专用仓库未设专人负责管理,或者对储存的剧毒危险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品未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的。
(10)储存危险品的单位未建立危险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的。
(11)危险品专用仓库未设置明显标志的。
(12)危险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不办理危险品登记,或者发现其生产、进口的危险品有新的危险特性不办理危险品登记内容变更手续的。
从事危险品仓储经营的港口,经营人有以上情形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以上规定予以处罚;储存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专用仓库,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以上规定予以处罚。
生产、储存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单位未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处罚。
5.危险品包装物、容器生产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品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销售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危险品包装物、容器的,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将未经检验合格的运输危险品的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投入使用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6.危险品储存、搬运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品的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相关许可证件,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有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事危险品仓储经营的港口,经营人有以下规定情形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此规定予以处罚。
(1)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品包装物、容器,在重复使用前不进行检查的。
(2)未根据其生产、储存的危险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关安全设施、设备,或者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的。
(3)未按国家规定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定期进行安全评价的。
(4)未将危险品储存在专用仓库内,或者未将剧毒危险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品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的。
(5)危险品的储存方式、方法或者储存数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
(6)危险品专用仓库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的。
(7)未对危险品专用仓库的安全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检验的。
7.违法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1)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单位,不如实记录生产、储存、使用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数量、流向的。
(2)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单位,发现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丢失或者被盗,不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3)储存剧毒危险品的单位未将剧毒危险品的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的。
(4)危险品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不如实记录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经办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所购买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品种、数量、用途,或者保存销售记录和相关材料的时间少于1年的。
(5)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销售企业、购买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所销售、购买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的。
(6)使用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单位依照相关规定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未将有关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告的。
生产、储存危险品的企业或者使用危险品从事生产的企业,未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者储存危险品的单位未将其剧毒危险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品的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分别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生产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品企业或者使用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品从事生产的企业,未按照规定将相关信息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予以处罚。
8.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品的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品的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置其危险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以及库存的危险品,或者丢弃危险品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品的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未依照国家规定将其危险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以及库存危险品的处置方案报有关部门备案的,分别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Ⅸ 法律之买卖危险品的相关法规
买卖危险品的相来关法律源规定主要有:
1、《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关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的规定
2、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Ⅹ 危险品运输公司出事故安全员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主要责任,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负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造成死亡的内 驾驶员 车辆所有人容 和保险公司 负责赔偿 造成死亡的赔偿项目主要有:
(1)如果住院治疗的,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营养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近亲属因处理丧事产生的交通费、近亲属因处理丧事产生的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2)没有住院的,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近亲属因处理丧事产生的交通费、近亲属因处理丧事产生的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车辆所有人赔偿。 驾驶员负责刑事责任必须是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