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取qq号所负法律责任
㈠ qq号被盗用承担法律责任吗
QQ号如果是实名注册的,被盗用来做违法的事,当事人又未进行挂失(人工申诉)的情况下,应该对被盗QQ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当然,违法者本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㈡ 盗一个QQ号会被判刑吗
属于违法行为,数额较大彀盗窃罪的起刑标准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㈢ 盗QQ要负法律责任吗
一般没有造成损失后果,就不必要太担心。但是欠款的事情最好还是按照诉讼途径解决。
qq账号申诉:
1,进入密码管理页面
点击账号申诉后会跳出来一个页面,填好验证码,然后点击确定。
2,填写联系方式
点击下一步后会转到另外一个页面,这个页面有3个大栏目,按实际情况填好,如果没有另外一个QQ的话就先申请一个,然后接着原来的步骤,点击下一步。
3,填写申诉资料
点击下一步后会转到另外一个页面,这个页面有2个大栏目,我们点击打开邮箱并登陆邮箱(接收结果的邮箱),里面有个申诉验证码。把它COPY,黏贴到验证码那一个框框。然后按记忆填写下面的资料(资料越详细、越准确,申诉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填好以后点击下一步。进入邀请好友辅助的页面。
㈣ 盗取他人的qq号该负什么责任
道德责任。自己良心的谴责。如果被查出是你的责任,也会有法律责任噢。
㈤ 不小心盗了个QQ号犯罪吗
如果说是偶然的、盗取数量少的,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构成犯罪,但应当受到治内安管理处罚。
如果盗取QQ数量容较多,并且是以盈利为目的,就构成犯罪了。
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宣判 定侵犯通信自由罪》
1月13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对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做出一审宣判,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曾智峰、杨医男各拘役六个月。
法院审理查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11日。1999年2月,该公司推出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软件。腾讯QQ软件能够为注册用户提供文字语音通讯、传送文件、视音频交流、电子邮箱、网络硬盘、网络游戏等功能。用户向腾讯公司提出申请,在接受由腾讯公司拟定的有关协议后,由腾讯公司向用户派发QQ号,并由用户自设密码,用户凭QQ号获得本人对QQ软件的使用权。依据该协议,腾讯QQ号的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并禁止转让、继受、售卖;用户若有违反协议或长期不使用QQ号码,腾讯公司有权无条件将号码回收。
㈥ 别人盗了我QQ号发布违法内容我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如明知 中有Q币,或财付通账户中有钱,通过调取 的方式获得这些钱款,可能回构成盗窃罪。答如通过 向主人的好友借钱、骗钱,可能构成诈骗罪。如果利用 发布对主人名誉造成损害的信息。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会存在侵害
㈦ 盗别人QQ号会受法律责任么
盗取他人网络账号的行为,要看其案值的大小,如果其账号中存在资金,则可以适用盗窃罪,或者涉嫌破坏计算机系统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 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6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4次会议、2011年7月1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6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或者应用程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后果严重”:
(一)造成十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软件或者硬件不能正常运行的;
(二)对二十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操作的;
(三)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为一百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域名解析、身份认证、计费等基础服务或者为一万以上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累计一小时以上的;
(五)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㈧ 盗取qq号判多少年
盗取QQ号应该不用判刑的,因为只是个QQ号,如果的话,也就是判个一两年左右吧,毕竟不是非常的严重的,只是个QQ号而已,又没有什么钱
㈨ qq号被盗引起他人财产损失是谁的责任
如果qq号主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但在道义上,可以给予损失方一定补偿。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首先,虽然作为QQ的所有者,负有管理责任及安全保障责任,但是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是很难阻挡黑客对账号密码的窃取的。
其次,行为人是在qq主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诈骗的,所以对此事不存在过错。
此外,被骗者均是成年人,他们在不确认对方真实身份信息就进行转账或充值,自身也存在过错的。
综上所述,qq主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盗窃qq给别人造成损失也属于违法。
2018年12月初,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该省一起以盗用QQ号码为手段的罕见网络侵权案已审理终结,充当“黑客”的沈阳一家数码影像公司在盗用竞争对手QQ号后,通过连续攻击,造成对方数万份客户文件被删除。受害方因此终审获赔20万元。这一案件的审结,使得“QQ号盗窃”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张颖律师认为,单就“盗窃QQ号”这一行为来讲,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仅丢失了QQ号,而没有造成其他损失,警方是不会以盗窃罪立案的。
但是,根据我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四条第(二)项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通过QQ进行的即时通讯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9)盗取qq号所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
小张的QQ号密码虽然复杂,但还是被不法分子盗取。盗号者冒用小张的身份,通过QQ聊天的方式向小张的QQ好友小李谎称他的家人因被他人打成重伤,急需10万元钱治疗。小李对盗号者的说法信以为真,于是向其汇款1万元。
汇款后,小李通过与小张证实,才发现自己受了骗,但是盗号者却无从寻找。于是,小李要求小张赔偿他的经济损失。
本案涉及的关键点是:QQ号被别人盗取,且骗取好友钱财,QQ号主人是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问题。
本案中,小张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关键是看小张是否存在过错。小张作为QQ号的主人,负有管理责任,原则上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目前网络黑客、盗号者普遍存在,作为一名普通网民,QQ号被盗时有发生,甚至防不胜防。QQ号被盗后,原QQ号主人难以阻止损害事件的发生。
所以,小张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案件中的小李自身存在重大过错,他作为一名网民,应该知道QQ作为一种网络聊天工具,存在一定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存在借用或者盗用他人QQ号的可能性。尤其是涉及金钱等财物信息时,更应当慎重处理,在借款之前应当面或电话向借款人核实信息。
结合以上分析和法律规定,小张没有过错,QQ号被盗是小张无法控制的,且其QQ号密码复杂,已经做了相应的防盗措施,从法律角度来看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小张可以基于道德给予小李适当的经济补偿。
另外,小张作为安全保障义务人,可以向盗号者追偿其对小李的补充赔偿额。但就目前来看,盗号者一般很难找到,因此提醒大家,对QQ等虚拟聊天工具要妥善保管,登录密码尽量复杂,防止被盗取;要慎重对待虚拟聊天工具上涉及的财物问题,认真核实信息,以防遭遇小李的经历。
㈩ 盗别人的QQ号犯法吗
如果说是偶然的、盗取数量少的,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构成犯罪,但应回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如果盗答取QQ数量较多,并且是以盈利为目的,就构成犯罪了。
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宣判 定侵犯通信自由罪》
1月13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对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做出一审宣判,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曾智峰、杨医男各拘役六个月。
法院审理查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11日。1999年2月,该公司推出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软件。腾讯QQ软件能够为注册用户提供文字语音通讯、传送文件、视音频交流、电子邮箱、网络硬盘、网络游戏等功能。用户向腾讯公司提出申请,在接受由腾讯公司拟定的有关协议后,由腾讯公司向用户派发QQ号,并由用户自设密码,用户凭QQ号获得本人对QQ软件的使用权。依据该协议,腾讯QQ号的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并禁止转让、继受、售卖;用户若有违反协议或长期不使用QQ号码,腾讯公司有权无条件将号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