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事实举报的法律责任
⑴ 如果律师帮助犯罪嫌疑人虚构事实,掩盖真相来逃避法律责任,要承担法律后果吗
这必须承担法律后果,还有就看这个律师,能不能做得很高明要是做得高明的话其他人也不知道啊,话说了别人是为了你好何必去揭开整个谎言呢!请你记住哥们儿做任何事情都得承担风险
⑵ 民事诉讼中虚构事实法院应怎样处理
正常情况下,对于虚构的事实,法院不予采信,并对当事人予以训戒、警告;如果严重干扰案件审理的,可以予以罚款、司法拘留;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追究相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一、《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1、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刑法》的相关规定:
1、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2、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⑶ 起诉状上虚构事实会有什么后果
虚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是指原告以虚构的事实为根据,向人民法院诉请保护其“民事权益”,从而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损害被告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个行为会依据不同的后果得到不同的惩罚
⑷ 实名举报,被告无罪如何维权
关于举报证据来不足的问题,有两种源情况,需要区别对待一种是恶意举报,通过捏造事实,捕风捉影的方式,诬陷被举报对象的,如果被查出来,肯定会被严肃处理,纪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恶意举报人作除相应处理,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或诬告陷害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另一种是证据不足的,即举报人正常进行举报,但实际情况因客观原因导致举报失实的,不构成违法违纪,纪委不应当对其进行处分
⑸ 法律第几条是虚构事实 诈骗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版其他金融机构的权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⑹ 举报后没被抓到现形,举报人承担什么责任吗
举报来不以司法机关抓到被举报对源象的现行犯罪为依据,只要举报的事实存在,或者举报的是可能真实存在的事实,举报人没有虚构事实故意陷害他人的,都是国家法律允许和支持的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国家不要求举报人有证明自己举报属实的义务,只要求举报的动机是制止违法犯罪。只有举报人故意虚构事实陷害或者报复他人的,才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⑺ 匿名举报不真实被举报人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
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举报不实可能会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也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
根据《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根据《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7)虚构事实举报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举报人举报不实的处理办法:
举报人举报不实的,如果并不是通过捏造事实、虚构事实等方式进行举报的,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如果是违法举报的,要承担治安处罚或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⑻ 误举报他人该担什么法律责任
误举报他人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而不是诽谤罪。诽谤罪一般是通过虚构事实以造内成不良的社会影容响,并不需要举报的要件。而诬告陷害罪要求的是行为人虚构事实并意图使他人受到刑罚处罚,并不要求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两者都是故意犯罪,必须是行为人明知不存在该事实而故意虚构事实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只是不了解情况导致的过失,不会构成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