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第三章案例分析答案

经济法第三章案例分析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9-28 05:33:22

㈠ 专升本的《经济法》中关于合伙企业的案例分析,求答案啊~~

1、四人理由均不成立。
(1)甲应对退伙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故其理由不成立;专
(2)丁应对入伙前后的债属务承担连带责任,故其理由不成立;
(3)四人先后系合伙关系,对外均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不存在比例清偿问题,故故其理由不成立;
(4)丙提出的理由没有法律依据;
2、四人连带清偿责任;
3、有约定依约定,无约定按出资比例,出资比例无法确定平均分担。

㈡ 经济法案例分析,急求人帮助

(1)的答案:首次出资不符合公司法规定,首次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即不低于120万元,而案例中首次出资只110万元。货币出资额符合公司法要求,货币出资要达到注册资本30%以上,即高于180万元,本案例中符合这一要求。特许经营权不得作为出资,特许经营权是不可转移的权利,而对公司出资要转移所有权,因此,不能以特许经营权出资;软件可以作为出资,因为软件可以准确评估价值,可以转移所有权,可以作为出资资本。李某、王某的出资时间符合法律规定,白某的出资时间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要求首次出资后,其他出资要在2年内缴齐,而案例中白某在3年内出资的约定不符合公司法要求。
(2)的答案:董事会出席人数符合法律规定。董事会会议应半数以上董事出席方可举行,案例中有4名董事出席,已过董事半数,符合法律规定。金某和程某的委托无效。董事不能出席董事会的,要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两从分别以电话委托和委托非董事人员的方式委托出席董事会,不符合公司法规定。
(3)的答案:董事会做出增加两名独立董事和修改公司章程按普通程序决议的做法错误。董事会的组成由股东会决定,董事会无权做出决定;修改公司章程应按特殊表决程序进行,即必须经股本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方为有效,不得按普通程序进行。
(4)的答案:根据总经理提名设立财务负责人的做法合法,董事会有权做出。设立公司内部设置方案由董事会做出,但因董事王某反对,全部7名董事只有3名赞成票,未形成全部董事过半数以上票数,不能形成决议,因此,决议不合法。
(5)的答案:李某、王某、白某应对损失承担责任,唐某不承担责任。公司法规定董事因董事会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做出决议的董事应对损失负责,提出反对意见并记录在案的可以不承担责任,因唐某提出了反对意见并记录在案,可以不承担责任。
(6)的答案:起诉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股东认为自己权益受损的,连续180天持股1%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因此郑某起诉合法。

㈢ 求经济法案例分析解答

1、若乙副食品已经知道李某被解聘,该合同无效。该情况下,李某构成无权代理,且乙副食品非善意第三人,该合同无效。
2、若乙副食品不知道李某被解聘,该合同有效。李某持有空白合同书和介绍信,乙副食品有理由认为李某拥有代理权,构成表见代理,合同有效。

㈣ 经济法基础案例分析 3

(1)银行可以将其担保债权作为破产债权申请受偿。依据规定,被申请破产的债专务人为他人担任保证人的,保属证责任不因保证人被宣告破产而免除。债权人在得知保证人破产的情况后,享有是否将其担保债权作为破产债权申报受偿的选择权。

(2)甲企业提前偿还丙企业未到期债务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依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破产企业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行为是无效的,是违法行为。

㈤ 经济法案例分析求答案

区分原则,张三与李四买卖合同成立;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以交付为生效要件内,李四取得容所有权;银行与张三的抵押合同生效时,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而取得汽车的抵押权尚有争议;李四已取得汽车所有权,有权要求张三协助变更登记,亦有理由拒绝银行实现轿车的抵押权。

㈥ 经济法概论(第3版)第三章合同法课后案例分析的答案

第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1.答:在本案中,新华书店与华联公司所签订的购销合同,合同主体合格,内容合法,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具体,应视为有效经济合同。既为有效经济合同,在新的协议没有达成之前,合同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履行合同,任何一方违约,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与合同规定的有关违约责任。
新华书店的上级主管部门市文化局对于新华书店未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购置电脑,是属于违反财经纪律,新华书店与华联公司的合同无效的认识与行为,是缺乏法律意识,侵犯企业经营劝,是完全错误的。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企业经营权是指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即企业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新华书店作为独立法人的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上的需要,与华联贸易公司签订电脑购销合同,是属于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物质采购权是企业经营权的一部分,而其上级主管部门市文化局的干预行为无疑是侵犯企业经营权,是完全错误的。
在本案中,新华书店仅在提货时付款5万元,余款迟迟未付,属于违约,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与合同规定的有关违约责任。法院应支持市华联贸易公司有关要求市新华书店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的请求,判决市新华书店履行合同,清偿所欠余款并按照合同规定,按合同违约部分标的总价款额的15%承担违约金。
2.答:法院不应该受理此案。
《破产法》第三条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债务人均可以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但是,如果是债务人申请宣告破产的应当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法院在受理此类案件时,如果是债务人申请宣告破产的,应当检查“破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授权部门同意其申请破产的意见”及有关资料才能受理。在本案中,第四棉纺厂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已资不抵债。直接向所在地C区人民法院申请破产。不符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C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是不对的。

㈦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目,求详细解答。谢谢

【答案】
(1)甲以A企业的名义与B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有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在本题中,B公司属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因此,买卖合同有效。
(2)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方式。
①乙的质押行为无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其行为无效,由此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行为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在本题中,普通合伙人乙的质押行为未经其他合伙人的同意,因此,质押行为无效。
②丙的质押行为有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人可以将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在本题中,由于合伙协议未对合伙人以财产份额出质事项进行约定,因此,有限合伙人丙的质押行为有效。
(3)①普通合伙人甲、乙、庚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②退伙的有限合伙人丁以其退伙时从A企业分回的12万元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4)甲、乙、庚决定A企业以现有企业组织形式继续经营不合法。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普通合伙人的,应当转为普通合伙企业。在本题中,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丙在A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后,有限合伙人丙当然退伙,A企业中仅剩下普通合伙人,A企业应当转为普通合伙企业。

㈧ 经济法案例分析,求高手解答~

【评析意见】
首先,当合伙企业发生亏损时,对于债务应当先以企业的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当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各合伙人所有个人的财产,除去依法不可执行的财产,如合伙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已设定抵押权的财产等,均可以用于清偿。这种责任的承担可能导致个人破产,但是我国目前只有企业破产制度;而随着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个人破产制度必将建立起来。本案中,王海、俞颖和舒立欣在未清偿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将合伙企业的财产进行分配,这是无效的行为,应该全部返还,因5万元不足以清偿银行贷款,所以还有追究各合伙人的个人财产。
其次,以合伙企业财产清偿合伙企业债务时,其不足部分,由各合伙人按照合伙企业分担亏损的比例,用其在合伙企业出资以外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担;合伙协议未约定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但是需要注意,合伙协议中的分担比例只是合伙人之间的一种约定,对合伙企业的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债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清偿利益,请求全体合伙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承担全部清偿责任,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比例向各合伙人分别追索。如果合伙人实际支付的债务数额超过其依照既定比例所承担的数额,该合伙人有权就超过部分向其他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应承担数额的合伙人追偿。
再次,舒立欣虽然不是该合伙企业最初的合伙人,但是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他经过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并依法订立了书面入伙协议而成为合伙人;且原合伙人又向他介绍了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即向他履行了告知义务。入伙的新合伙人舒立欣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权利。依《合伙企业法》,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舒立欣对该笔贷款负有清偿义务。若他清偿后,清偿数额超过其应当承担的份额时,他可以按照合伙协议向其他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应承担数额的合伙人追偿。
最后,李平尽管经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已退出了合伙企业,但是退伙以后,并不能解除他对于合伙企业既往债务的连带责任。《合伙企业法》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向银行贷款发生在李平退伙之前,所以若银行要求他清偿贷款,他应承担连带责任予以清偿。又因为他已退伙,在合伙企业内部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若他向银行清偿了,则可以向王海、俞颖和舒立欣追偿。后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李平、王海、俞颖和舒立欣对银行要求他们清偿贷款而各自提出的理由拒绝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他们对该笔贷款都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防止合伙人逃避企业的债务。

热点内容
依法治国结合实际 发布:2025-09-28 09:06:53 浏览:909
检察司法改革 发布:2025-09-28 09:04:47 浏览:68
2015新劳动法 发布:2025-09-28 09:03:12 浏览:120
法官老爹豆瓣 发布:2025-09-28 08:59:36 浏览:961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感想 发布:2025-09-28 08:57:57 浏览:778
2018年法律硕士教材 发布:2025-09-28 08:35:33 浏览:790
做司法的男生 发布:2025-09-28 08:34:34 浏览:920
大陆法系的合同法是以什么形式 发布:2025-09-28 08:33:01 浏览:78
甘肃新版计生条例 发布:2025-09-28 08:32:16 浏览:866
立法法第八十四条 发布:2025-09-28 08:25:17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