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口法律知识

海口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1-11-15 17:56:18

㈠ 海口市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考试内容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海口市教师招聘报名时间一般在4-6月份。2013年是海口四个区各自发布招聘公告,2014年预计也是这样。海口教师招聘考试内容,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内容是:《教育公共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内容是:幼儿专业知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及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等。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㈡ 安全法制知识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小小年纪,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好奇、敏感、爱冒险、好占上风,喜欢模仿却辨别能力弱,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性,如果受到不良的刺激,极易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正确教育,是一个急需关注和重视的社会问题。

寒假快到了,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区普法办近期收集了一系列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供大家制作宣传图片参考。

家庭影响 失足的第一道坎

1、2003年2月10日晚10点,海口市发生一起13名少年持刀抢劫案,主谋竟只有13岁!

2、郭某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自从父亲和另一名女子结婚后,便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管教,后妈也不怎么管他。他在海口市某小学就读,却很少到学校上课,经常与一些在社会上流浪的小孩瞎混,并学着电影上的情节,自任这伙少年的“老大”,当晚的抢劫活动便是他主使。

3、当晚参加持刀抢劫的13名少年,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只有15岁。他们有的是缺少父母管教而经常逃学的在校中小学生,有的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而流浪街头的失学少年。缺乏家庭的管教,使他们胡作非为。

4、 2002年5月22日,海口长流镇发生一起凶杀案,杀人凶手竟是一个名叫陈里(化名)的16岁青少年。

5、陈里从小生活在长流镇一个至今不受法律保护的家庭里,他的父母亲非法同居生下他后,直到今天仍未办理结婚手续。其父亲是个武师,在当地威信很高,弟子成群。练武场里喊杀声震天欲聋,好不威风,陈里从小就受到这威严而风光的刺激。

6、陈里是独子,母亲认为只要儿子穿好了吃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对儿子的思想状况从不过问。陈里非常任性,有时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就会发脾气扔东西,母亲仍然忍着他让着他,从不指责批评他。

7、陈里经常逃学在街上游荡,结识了一伙不良社会少年。2002年3月,他模仿香港枪战片中黑社会老大组织,结成了以“恶虎”、“猛龙”和“帮爷”3人为首的海南省第一个青少年帮派——“龙虎帮”,陈里自称老大。

8、陈里领着该帮在长流镇为非作歹、横行霸道。2002年5月22日,“龙虎帮”团伙成员在一家电子游戏室将与“老大”陈里曾经有过过节的李某某残忍砍杀致死。

孙子为钱杀死祖母其父8年前因溺爱儿子弑妻

1、葫芦岛市绥中县一居民家发生命案,一名75岁的老妪被杀害在家中,老妪的脖子上有明显的掐痕和绳索勒痕。一个小时后,绥中县警方将此案侦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凶手竟是与被害老妪相依 为命的亲孙子———19岁的冯某。

2、冯某其实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刚出生两个月,生母就离开了家。冯某的父亲对儿子特别宠爱。冯某5岁时,父亲又娶了一个老婆,但他一直认为后妻对孩子不好。1996年,父亲认为后妻虐待冯某,加上其他原因,竟将后妻杀死,而自己也因此被判处了死刑。

3、11岁的冯某从此成了“孤儿”,开始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平时靠自己的退休金和其他子女给的抚养费生活,经济并不宽裕。

4、自从父亲被执行死刑了,冯某开始无拘无束,念完初二就离开了学校,一头“闯”进了网吧,在网吧虚拟世界里和浑浊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5、事发前几天,冯某曾以还别人钱为由,向奶奶借了100元钱,但是这100元钱随即被他上网花掉了。事发当天早晨,奶奶向他要这100元钱,因为他拿不出所以和奶奶发生了口角,奶奶掐了几把他的胳膊,而他伸出双手掐住了奶奶的脖子,将奶奶掐昏。随后,丧心病狂的他又用绳子将奶奶勒死,并从奶奶身上翻出150元钱,将房门锁上,离家上网去了。

6、在看守所内,他涕泪交加:我对不起奶奶,她把我养这么大不容易,我对不起她啊……我每天晚上都能梦见奶奶将热乎乎的饭菜端到我面前,每次我都哭醒了。

点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等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则为青少年团伙犯罪埋下隐患。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有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

不良环境 诱发暴力的“榜样”

1、今年3月2日,琼海少年陈某因没钱玩游戏,大白天翻入邻居家行窃,被发现后竟残忍地将59岁的老人许某刀砍致死。

2、这是陈第三次到许家偷东西换钱了,没想到这次会碰上许家的人,他心想:“坏了,万一这老头把我的丑事说出去,我的面子往哪搁?”这么想着,于是就到厨房里拿了菜刀将许某砍死。

3、杀了许某后,陈又从许某的家里找出柴油洒在屋里屋外的地上,打算放火烧了房子,但后来突然觉得心虚了,立刻翻墙逃走,一路小跑到村边的小溪里将身上的血迹洗干净,随后回了学校,但没想到这么快警察就找到他了。

4、陈似乎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冷静显得十分坦然,他说这一切都是从电视和电子游戏中学来的。

5、2002年的一天中午,家住海口市白龙南路的高一学生小潭又逃学准备去看录像。无意间看见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在一家电脑游戏厅痴迷地玩电脑游戏,小潭感到好奇,便进去看个究竟。哪知这一看竟让小潭如痴如醉,大叫好刺激……就这样,小潭开始迷上了玩电脑游戏机。

6、很快,小潭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输了个精光。为了不让父母察觉这些事,他不好再向家里要钱了。一番踌躇后,他决定学着录像片里那样去抢劫。他在地摊买来一把水果刀,到外面去转悠了好一阵子,始终没有找到下手的目标。

7、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学生走过来了。小潭上去用水果刀在她的眼皮底下晃了几下:“不许告诉任何人,否则,我的刀子就送你见阎王爷去。”女学生被吓得连连点头。

8、小潭没想到这么轻松就弄到了钱,感到十分得意。他跑到游戏厅几下子就把抢来的钱输光了。

9、回到家里,小潭整个晚上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人找上门来。几天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下小潭的胆子更大了……

10、一天晚上,小潭在一个小巷子蹲下来,假装拿着一本书翻看着。不一会儿,一位40岁左右穿得还很时髦的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抓起那位妇女的挎包就想跑,哪知那位妇女的反应相当快,顺手就抓住了小潭的衣服领口。小潭拔出水果刀就朝那位妇女的腰部捅了过去……

点评: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书刊杂志、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被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视为崇拜的英雄偶像,竞相模仿,诱发青少年犯罪。不仅电子游戏,一些“黄色”书刊的毒害,暴力影视制品的影响等,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的事件也曾多次见诸报端。被电子游戏机所诱惑的高一学生小潭(化名)就是此种现象的典型。

缺乏免疫力 悲剧的催化剂

1、吴天(化名)6岁丧父,兄弟3人被母亲从苦水中拉扯成人。因家里经济困难,从小母亲便把吴天寄养在亲戚家。吴天在学校时整天和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在一起,从不安心学习。6年级的时候,因和班里的同学打架,被老师责骂。他一气之下,纠集了一些爱打架的同学把这位老师打伤,结果被送到派出所关押教育,直到母亲凑了几百元罚款后,他才被放了出来。

2、母亲见他无心上学,就把他交给了表兄看管。谁知表哥竟是一个瘾君子,带着吴天染上了毒瘾,那时吴天才14岁。

3、由于两人吸毒,表哥的几十万的卖地款很快便在他们烟雾缭绕中化为灰烬。没有了毒资,吴天与表哥开始骗,骗亲人、骗朋友,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离他们而去,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他曾经5次下决心戒毒,但都由于承受不住每天内心像蚂蚁咬一样的折磨,又重新抽起来。

4、1995年10月的一天,吴天和毒友开摩托车在府城文化宫门口抢劫BP机,被巡警当场抓获,从拘留所出来后,他继续吸毒。

5、为了搞到毒品,他们再次实施抢劫。1996年10月的某天傍晚,吴天和毒友持菜刀在海口抢劫出租车司机100多元,一个小时后,就被城西派出所民警抓获。后被新华区法院判两年管教。这一年他才15岁。

6、1998年管教期满后,年近60岁的母亲跪在他的面前,他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发誓在家好好陪妈妈。可时间一长,他又和昔日的毒友混在了一起。

7、1998年8月,他又伙同毒友再次抢劫出租车,4天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法院判处3年零6个月有期徒刑。

点评:一些学生缺乏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的鉴别能力,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影响缺乏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他们流落街头,寻找“知己”,结成消极性的非正式群体,久而久之,极易走上团伙违法犯罪的道路。

㈢ 观看法制,新闻等节目,写学习法律知识的体会

节目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7-09/12/content_6709968.htm
这是12台的官网上的一段话,这个节目的名字叫《网梦醒来》。我是从一半开始看的,虽然没看全,给我震撼和感受却很深。

上次也写了一篇《也谈对网游和网瘾的理解和对祖国未来的担忧》的文章,却没有引起网友们的重视,大部分的网友认为不就是玩个游戏吗,以后那些孩子自然会明白的。但结果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是节目里采访山东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杨永信说的一段话:“几乎每一个孩子上网成瘾,都与他们先天性格的缺陷有关系,你比如说他们自控力差,自私狭隘,自我中心,孤独自闭,对压力、对挫折抵抗能力差等等。”有这些性格缺陷的孩子以后能明白吗,他们能在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下自己戒除网瘾吗?我想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个问题不严重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看到这些网瘾孩子在家庭中引起的悲剧性结果:有的和家人反目成仇,有的离家出走,有的因为不让上网自寻短见等等等等,如果大家想看具体情况的话可以点击上面的链接去看那个节目。大家想想这些悲剧性结果不加重视的话会成什么样子呢?您如果看到过这些例子后,你还会觉得网瘾少年越来越多后果不严重吗?上次我那篇文章谈到了我对中国未来的担忧,大家说我说的有些假大空,有点危言耸听,那是您对网瘾体会的还不够深。说实话我以前也沉迷网络游戏,后来几乎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还好在我自身的努力下终于克服了网瘾,想明白了网络游戏成瘾所带来的危害,想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其他事情值得去关注,值得去努力。而我初中的同学也有因为网瘾失去生命的,这带来的打击和震惊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现在最让人忧虑的是大部分人对网瘾的关注过于狭小,只集中于某个人,某件事,可要把这些人和事扩大到全中国,我想大家就会和我一样的担忧,一样担忧这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我在这里发起倡议:拉一把,帮一帮您身边的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吧,去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告诉他们祖国需要他们,需要他们健康聪明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个网络病夫。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国家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这些少年的手里,我不是危言耸听。
最后送给那些网瘾少年一首歌:
“在网游的茫茫雾海中,
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你没有了生命的航标。
亲爱的朋友啊,
从网梦中醒来吧,
让我们用新的生命,
乘着爱的翅膀起飞……”
这首歌的名字叫《网梦醒来》
我现在对网络游戏的理解就像是新时期的鸦片,这一点也不夸大。到国外去看看,哪里有那么多的青少年在玩网络游戏,只有中国;哪里一年产生的新的网络游戏数不胜数,只有中国。大家想到过这里的原因吗?当然游戏代理商和制作商惟利是图占首位,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在鸦片输入中国后,会毒害那么多的中国人,会使中国的战力下降。网游也是如此,这个本来不是恶魔的天使到了中国就变成了一个披着天使外表的恶魔,毒害着中国年轻的一代,难道这也要使未来中国的战力再次下降?鸦片在国外没有泛滥成灾,在中国却变成了高级的奢侈品;网游在国外根本没引起广泛的响应,在中国却成了年轻人竞相追逐的宝贝。这里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若再不引起国人的重视,那必将使第二次“鸦片”战争变为现实。所以希望政府能深刻吸取教训,严格把关,强力控制,争取能将这种趋势扼杀在摇篮里!

㈣ 小学安全法制知识手抄报

给你看几个手抄报,上面的内容很好哩

http://www.tgyzh.cn/yuhua/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07
能用鼠标放大回,并且可以看答到字

㈤ 考试海口市的留置配护支队陪护人员法律知识和时事政治用什么书

考试海口市的留置陪护支队陪护人员法律知识和实施政治用什么书这类书籍的话,它是有专门教材的,你可以去海口市滞留支队去申请。

㈥ 海口监狱的探视规则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1:新收监的服刑人员,一般是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收监训练。在这期间,服刑人员要学习法律知识和体能训练。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服刑人员认罪伏法,锻炼身体为以后的劳动改造打下基础。在这期间是按照接见日期是可以探视的。不可以给服刑人员送生活用品,但是可以通过邮局邮递生活用品。生活条件还可以,最起码可以吃饱,不像在看守所那么受罪了。吃的东西是不可以的,那是违禁物品。但是可以在监狱的超市里购买,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服刑人员的安全。存钱的话,在监狱是可以收到的,如果知道他所在的监区和具体地址,最好通过邮局邮寄,邮寄的话100%可以收到。

2:生活条件还可以,比在看守所强百倍。不会很辛苦的,因为现在也是人性化管理监狱,最起码预警不会打骂服刑人员了。主要在里面从事加工行业,例如服装加工。。。
你最好写信给他,让他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出来。

按照规定:一般监狱的号码是不外公布的。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㈦ 《法制天地》 案例

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丧同学之手

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随后这一消息被警方证实。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数被杭州警方抓获。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的同学。

昨天下午,记者获悉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

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关注。

目前,杭州警方正对案情进一步调查。

惊闻噩耗家长掩面而泣

昨天下午,记者了解到,当其中一位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女儿是5名行凶者之一后,掩面而泣。与其余4名行凶者家长一样,面对被害者家属,他们将承受一辈子的痛苦,遭受无以言尽的精神折磨。

其实早在半年前,杭州萧山区一名高二男生,也为一件不起眼的小碰擦,将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学生杀害。而这名出身贫寒之家的女学生受害时,刚参加完高考,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

这两起凶杀案中,死者和加害者都是处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拿刀杀人,而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同学?十几岁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全都归于暴力?

这样的青少年犯罪令人震惊

一位办案多年的资深警官对记者说,杀人分尸,且出自按理看连杀一只鸡都害怕的青少年之手,让人震惊。这位警官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一直存在的老问题。过去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以大欺小、偷盗、抢劫、打群架等等,类似这起集体将同窗杀害并支解的恶性事件应是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问题。

在一般人眼里,女生往往与暴力绝缘。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5名行凶者中,4人竟是女生。警官说:“女孩子在犯罪中表现出的暴力程度,大体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暴力的一种心态。”

当文静、柔弱的女孩子,开始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时,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

家长感到教育责任很重

在杭州一个学生家长论坛中,不少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家长纷纷就此发表评论。

水香苑清说:我觉得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做父母的都非常溺爱孩子,生怕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外面“吃亏”。于是传授给孩子一些“不吃亏”的方法,如何与人“针锋相对”啊,如何骂人、打人啊,等等。如此教子,虽说能培养孩子好强争胜的性格,但最终也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打手或杀手。

木子的妈说:很多家长往往在满足子女物质要求之余,而忽略了与他们沟通。我女儿正处于后青春期,情绪也是一会高潮一会低潮。我和她爸更是提心吊胆。奉劝子女在外地读书的家长,没有手机的赶快买,宿舍没有电话,要求学校赶快装,只要有一天听不到子女的声音,就忧心忡忡的。

琪琪爸说:现在的孩子不能与以前的孩子做比较,社会不是从前的社会,压力也不同从前,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他们这个年纪不应该掌握的知识,往往应该掌握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却由孩子们自己畸形完成。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心态会自闭;而在家里,父母很少能真正听听孩子们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在学校里,老师关注的只有学习、只有成绩,十几岁的孩子看似风华正茂,可心中不知淤积了多少阴暗。

对生命尊重教育的缺失

昨晚,记者采访了杭州市青少年热线心理咨询师杨迪老师。听到又一起学生杀人案,她感到非常痛心。“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们长期以来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对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

“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生命的漠视。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她说,正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强壮、更聪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去竞争,而如何爱护、同情、帮助别人慢慢淡出。“这种冷漠是最可怕的。”

青少年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后果。惩罚从来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终极可能性敞亮。毫无疑义,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中的问题虽然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但这样的追问亦是必须的: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救赎的可能在哪里?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律师点评]

一、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欲望的囚徒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层的分化加剧。"恐贫症"成了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结症也许在于肯定个体欲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个体欲望的自由被同时夸大了。于是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便成为犯罪的诱因。

(二)终极关怀的缺失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与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及时行乐"的唱词。各种价值观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让正处于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减少由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保障是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至少能够消除和减少那些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都亟待探讨、回答。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可乘之机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有人把犯罪现象视作"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智毁灭的境地。

(五)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自尊"而攀比,为"行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趋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现实中需要全社会共筑社会防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喜欢卡通、动漫的特点,将法制宣传知识融于这些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寓教于乐。

2、构筑学校防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关心。让青少年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3、构筑家庭防线。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楷模,在尽到抚养教育子女义务的同时,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构筑法制防线。对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这相对于单纯的惩罚而言更有意义。

㈧ 我有朋友被抓去海口三公里拘留所,那里的真实生活怎么样

现在的拘留所管理很严格 ,实行文明管理和科学管理 ,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在日常由拘留所民警组织进行时事政治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并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
有24小时的监控,外边的人大可放心 。

㈨ 有知道海南政法学院的吗怎么样该校的法律事务专业又怎么样再该校上学累吗 谢谢啦!

海南政法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新大洲大道280号,其前身是创办于1990年的海南省政法干部学校。1995年,干校增挂海南省政法学校的牌子。2003年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高职生,目前是我省唯一一所以法律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法律事务学制:三年 专业代码:690104所属系部:应用法律系该专业设:1、法律事务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法律知识和技能拓宽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质,通过拓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胜任法律服务相关工作从事辅助性法律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具备本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层(街道、社区、乡镇)法律服务基本能力和技能,常见民事(间)纠纷接案、咨询、答疑、相关材料的整理及前期处理的能力、常用法律文书制作等核心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刑法原理与实务;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民法原理与实务;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原理与实务、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公司法原理与实务;商法原理与实务;律师与公证实务;法律文书写作;秘书原理与实务;模拟法庭;法律实践综合实训;专业顶岗实习等。就业方向:社会各企事业单位涉法岗位及公、检、法、司机关辅助性岗位。2、人民调解员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掌握法律以及必要的说服、管理能力等相关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等相关涉法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业方向: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等相关涉法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中小企业法务助理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掌握法律以及必要的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业法律事务以及司法机关工作岗位从事辅助性法律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中作小企业法务工作岗位;也能基本适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岗位。 4、基层法律服务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掌握法律以及必要的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能够胜任基层(街道、社区、乡镇)法律服务、公正与仲裁机构以及司法机关工作岗位从事辅助性法律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基层(街道、社区、乡镇)法律服务工作、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等社会法律机构的服务性辅助性岗位;也能基本适应乡镇司法助理等其他涉法职业岗位辅助性工作。

热点内容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材料论文 发布:2025-09-24 04:02:46 浏览:338
江西省修水县离婚律师 发布:2025-09-24 03:54:11 浏览:98
30当律师 发布:2025-09-24 03:52:27 浏览:44
商品房绝卖契具有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5-09-24 03:21:51 浏览:331
商法第6次任务 发布:2025-09-24 03:17:07 浏览:588
农业保险道德风险 发布:2025-09-24 03:08:19 浏览:876
浙江利群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24 03:08:19 浏览:467
河北省撞人致死应付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4 03:06:37 浏览:845
司法考试云南省 发布:2025-09-24 03:06:05 浏览:905
李芝律师 发布:2025-09-24 02:52:55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