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律知识竞赛的意义
Ⅰ 学校进行法制教育时,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向居民宣传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宣传意识。学生编故事小品相声哑剧等。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到这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并加以执行。表演的学生生动,观看的学生享受。一些学生坐在座位上看着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通过正规的法律教育,学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有时是一定的法律知识竞赛;
因为现在的学生减负后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如果学校不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走进商业电玩室等场所,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再比如,对于学生来说,知道如何有意识地抵制有害读物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通常喜欢看杂志、画报之类的书。因为年纪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不健康的出版物所诱惑,毒性很大。
Ⅱ 知识竞赛的意义和目的
那么首先我觉得知识竞赛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所以目的机遇见到合专乎愿望试图实现的目标,属展开安全竞赛有什么目的呢?
那么首先我觉得就是发展和维护校园稳定,实际应到学生学习自护,自救知识。强化大学生安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确保学生安全达到析出,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为构建平安校园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这事竞赛的形式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增强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通过此次活动,搭建同学们与学校安全问题的交流平台。激发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的一个保护能力。
学习热潮,取得较好的一个社会效益啊组织的活动,这是竞赛,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热爱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关注社会,拓展知识面,充实和激励自我,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
Ⅲ 请教一道题,《学校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参加竞赛的人数在80--90人之间,
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5:6,
5 +6 =11,总人数肯定是11的整数倍,即能被11整除。
90/11=8余2,整数倍是8,所以总人数是:11*8=88
男生是5*8=40(人),女生是6*8=48(人)
Ⅳ 国学知识竞赛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
目的:旨在激发人们学习国学知识的热情,加强对人们的人文精神教育,使其在丰富趣味的竞赛氛围中增强文化意识,共享国学之美,在构筑书香校园和虹色青春文化建设中,让古典文化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焕发出青春光彩。
意义: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国学知识,且大部分参赛选手通过题库掌握了大量的国学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贮藏,使当代大学生从“电脑手机化”的愚昧生活中脱离出来,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力量对抗命运。
有利于巩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重要地位,正确对待国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在丰富趣味的竞赛氛围中增强文化意识,共享国学之美,在构筑书香校园和虹色青春文化建设中,让古典文化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焕发出青春光彩。
拓展资料: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Ⅳ 校园法制教育
反思校园法制教育:
从2000年浙江金华高二学生弑母,到2001年清华大学硕士生伤熊,再到马加爵杀害同学。这些案件发生前,涉案人都是成人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中的“成功者”,但悲剧为何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马加爵案件”基本上已经是水落石出了,而“马加爵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马加爵的杀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需要我们全社会来反思的问题。这里面势必涉及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价值观、人生观、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此前各媒体都关注过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我们一些学校的法制教育有问题,大而空,不切实际。”谈到马加爵案件时,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胡光伟副所长矛头直指学校的法制教育。他说,我们的法制教育要在形式、方法、内容上反思与加强。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为预防犯罪做了些什么?谈及那种进校园讲一下法律常识后就走人的泛泛的法制教育现象,他表示深恶痛绝。
胡光伟认为,应该让学生建立一个犯罪成本观念,让他明白犯了罪要承担多少责任,“让学生从小明白:违法、犯罪划不来。”胡光伟参加过许多少年犯的审判工作,他说,很多少年犯在被宣判时都说“我没有想到会判这么重”,为什么没有想到?是因为我们的法制教育没有讲到这些,我们的法制教育不具体、太空了。他认为,法制课就要讲打同学一拳头会有什么惩罚、捅一刀与三刀的区别、抢一元钱和100元钱的区别等等。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有作用,我们的校园里才会少几个“马加爵”。
Ⅵ 学校组织学生竞赛的作用是什么
学校组织学生竞赛的作用:
一 培养学生集体思想
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中,每一个学生不仅是代表自己,还代表自己所在的班级或学校,个人行为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集体的荣誉。因此,集体主义意识就自然地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增强,而一些学生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特别是在接力、拔河、篮球、广播操等集体比赛项目中,同学们齐心协力,大大增强了集体凝聚力,随着集体主义荣誉感的多次重复体验,同学的集体主义意识升华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任何好成绩的取得都不是独立取得的,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二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不少学生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体育正是医治这些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在体育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同学或朋友间尽情玩乐后感受到心情愉快舒畅;学会新动作、取得新进步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对帮助学生增强改正错误、努力上进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些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后,在多次的情感体验中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困难时充满信心,紧张时沉着镇定,胜利时保持清醒。在体育运动中,艰苦的锻炼、顽强的拼搏和超越自我的境界,是对意志的最好磨炼。
三 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竞赛的激励作用是由其竞争性所决定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通过竞赛活动,让同学们发现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教师要紧紧抓住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加以耐心、适时的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转化。
四 培养学生法规意识和自觉心态
在学校里,你会发现一些平时顽皮、难以管教的学生,却在体育游戏中能自觉地容忍规则的约束,很少扰乱课堂秩序。以规则约束行为,公开、公正地竞争,尊重客观事实的观念,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渗入到他们的意识之中,造就了他们刚正不阿、以“规”律己的品质。
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要求。在体育竞赛中,每一位参加者都必须严格地执行规则、服从裁判,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服从整体的需要,否则将导致失利。队列训练、广播体操等项目则要求学生按统一的口令完成动作,统一步骤、统一行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做到一切行动听从指挥。让学生参加这样的体育训练,其自觉性、自制力必然得到不断的提高。
五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青少年有较强的表现欲,特别是男同学较为明显。这种表现欲实际上是一种“求上进”的萌芽状态,如能很好地引导,可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刻苦认真,在锻炼中顽强拼搏,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忘我奉献。反之,则可能导致个别同学好勇争强,惹是生非。体育竞赛实际上是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尽情表现自己的机会,一些喜欢在同学中挥拳头、显示力量的差生在紧张激烈的体育活动中有了用武之地,并由此而引导他们分清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所以不少使老师头疼的学生,在参加业余运动队后,会逐渐变为好的学生。知识竞赛会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明白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和其他同学的竞争,明白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激励学生们学习的劲头。
六 使学生愉悦身心和磨炼意志
竞赛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减轻焦虑状态,缓解抑郁症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训练和拼搏,一旦完成预先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如果未完成预先的目标,也能通过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抓住挫折教育的良好时机,磨炼同学们百折不挠的意志。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在现代社会,这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七 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其他能力的独到之处
体育与智育是密切联系的。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它主要靠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来进行的。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消除大脑的紧张状态,促进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大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更加健康完善,进而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和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感官接受外界刺激的敏锐性,有助于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增强,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脑力劳动的效果。因此,不少人将体育运动作为脑力活动后的“积极性休息”。青少年学生体质增强,精力充沛,才能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Ⅶ 学校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参加竞赛的人数在80一90人之间。如果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5:6,参加竞赛的
男生:女生=5;6
那么总人数就是5+6即11的倍数
80-90之间11的倍数只有88
所以总数是88人
男生人数就用88乘以11分之内5 也就是40人
女生容人数就用88乘以11分之6 也就是48人
Ⅷ 学校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参加竞赛的人数在八十到九十人之间如果男生女生人数比是五比六那么参加竞赛的男女
1、人数均为自然数、没有小数,所以在80——90之间只能取(5+6)*8=88
2、男生:女生=5:6=(5*8):(6*8)=40:48
3、男生40人,女生48人,共计88人。
Ⅸ 学校是怎么加强大学生法纪教育意义的认识的
对学生法制教育应当时时处处进行,注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学校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学校周边的娱乐性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解决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加强学生周围环境的管理,尽量改善起居条件。
(3)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身心打造良好环境也很重要
2、改革法制教育内容,提高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实效性教学。
(1)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满足大学生守法的需要,实现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根本目的。
(2)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预防经济犯罪专题讲座,改革法制教育方式。
3、营造健康校园法治氛围,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1)要充分利用校园人才最集中、思想最活跃这种优势,努力创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法治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将人的管理变为制度的管理,以法律为指导,贯彻《高等教育法》,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3)严明校风校纪,有法必依,令行禁止,让学生明确若不遵守纪律,则会生受到依法治教的法治氛围的熏陶,形成以依法办事为荣,以违纪犯法为耻,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4、通过各种校园媒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1)通过文字、声频、视频等形式,影响学生生活。
(2)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案例展览、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3)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坚持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和各类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
意义: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 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 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 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 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