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口头担保有法律责任吗

口头担保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1-11-21 07:32:57

㈠ 口头保证的保证人需承担保证责任吗

我国法律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其明确肯定了保证合同应为要式合同,以口头形式订立的保证合同通常情况下不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
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㈡ 借款到期后口头去找担保人要钱起法律责任

担保人的责任: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担保法解释》,在不同情况下,保证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担保(保证)责任、赔偿责任。
《担保法》第六条 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第十八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责任:

民事责任: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连带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责任: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风险:

给别人担保贷款需要承担以下风险:
担保人可能被控告:
要是借贷者违约而欠债,银行或金融公司就会控告担保人。
担保人可能被宣判破产:
如债务超逾30,000元,担保人可能被宣判破产。
多名担保人并非安全:
债务不一定由多名担保人平均承担。银行也不须要选择向较富裕的担保人追债。贷方有权选择向所有或其中一名担保人追债。
死亡并不代表免除担保:
如属联保而涉及多项担保,担保人死后,其遗产仍得用以偿还债务。可是,如只是一项联保,其遗产就无需用以偿债。
综上,一般担保人需要承担以上责任。

㈢ 口头上的担保人在法律上有多大的责任范围

我国《担保法》第十三条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其明确肯定了保证合同应为要式合同,以口头形式订立的保证合同通常情况下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口头保证可以视为生效,具有法律效力。一是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的公民之间的口头保证;二是保证人已履行保证债务且对方已接受,保证人的履行行为足以证明保证合同的存在。故此时口头保证合同应有效。

㈣ 过了担保期限,还口头承诺偿还,有法律责任吗

过了担保期限,还口头承诺偿还,是没有法律责任的,再担保期内担保人的责任如下:
1、民事责任: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连带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3、担保责任: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㈤ 口头担保有法律效力吗

没有,中国成语口说无凭立据为证

㈥ 口头担保需要承担责任吗

你好!
依据我国《担保法》第十三条,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就凭这一条,可说明该担保合同未生效,即你的口头担保无需承担责任。

㈦ 口头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力吗

口头担保没有法律效力,对于担保合同的形式,《贯彻民法通则意见》第108条规定:“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应当与债权人订立书面保证合同

㈧ 口头协议担保人是否有法律效力

如果你只是口头上答应,而没有进行签字,该担保责任是无效的。
本案中,你可以看作是一个见证人,不用承担担保责任。

㈨ 口头保证,我录了音,请问在法律上口头保证有效吗

若该录音未侵害其合法权益如名誉,隐私权等,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但问题的关键版不在权于是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在于该口头保证是否具有保证的效力。《担保法》第13条明确保证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使得保证合同成为要式合同,无书面合同的,合成不成立。但《民通意见》108条规定,口头保证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见证人的,成立保证合同。考虑《担保法》1995年颁布,《民通意见》1988年发布,新法优于旧法,应当不承认口头保证合同。
但是,口头保证是否有保证的效力是有争议的。现在的司法考试的观点(2017年),认为口头保证仍然是成立的。
最后,在特殊情况下,所谓的“口头保证”,经保证人同意录音的,可形成电子数据,本质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成立书面合同【合同法11】,此时成立书面保证。如果未经其同意记录的,仍然为口头保证,该录音若无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事由,可作为证据证明口头保证的存在。

热点内容
关于小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03:12:14 浏览:961
霍邱司法局招聘 发布:2025-09-23 03:08:10 浏览:848
行政诉讼法证据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23 03:08:07 浏览:947
历下区人民法院官网 发布:2025-09-23 03:08:07 浏览:436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 发布:2025-09-23 03:07:27 浏览:868
村部法律顾问职责 发布:2025-09-23 03:03:15 浏览:95
商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9-23 02:57:35 浏览:915
社会保障法实施年份 发布:2025-09-23 02:44:42 浏览:162
13岁儿童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02:37:23 浏览:53
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 发布:2025-09-23 02:36:41 浏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