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持协议的附件的法律效力
A. 代持房产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代持协议在实际购房人与代持人间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零四条的规定: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因房屋代持人只是实际购房人的受委托人,所以基于受委托关系而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应归委托人即实际购房人享有,实际购房人有权根据协议约定要求代持人履行相关义务。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也认可房屋代持协议的效力。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借名人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登记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予支持。”
二、实际购房人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行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因此,如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代持房产的,则实际购房人可能无法追回其房产,而只能要求代持人赔偿。
三、风险及防范
1、法律风险
(1)代持人风险。如果代持人将代持的房产转让或抵押给第三人,除非实际购房人能够证明该受让人、抵押权人不是善意取得,否则,因代持约定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代持人对房产的转让、抵押行为有效,出资人可能丧失其房屋所有权。
(2)第三方风险。如果代持人在代持期间对他人有债务不能清偿,则该房产有可能被查封甚至进而被拍卖,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购房人即使提出执行异议,但是否能被法院支持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3)不能过户风险。如涉及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行政限制措施或实践操作等方面障碍,实际出资人在将来想把代持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时,有可能操作起来非常因难或根本无法办理。
2、风险防范
1、签订好购房代持协议。 在协议中应把双方的地位以及权利义务约定清楚,特别要约定好房屋权属的归属及产权过户的时间及代持人违约责任、承担责任方式、计算标准,并避免出现措辞不清、语焉不详的情形。
2、保留好证据。实际出资人在购房时最好保证资金从自己处直接支付给售方,并保留所有票据、证件在自己手中。如确实不能采取这种方法,至少也要要求代持人向自己出具支付款项的欠条,以防将来在主张权利时有书面依据。此外,保留房产所有权证、购房发票等文件,也至少能给代持人在转移房产的程序上制造一些困难。
3、担保措施。如有可能时,考虑代持人为履行代持协议向实际购房人提供担保。
4、可由代持人向实际购买人出具不可撤销的全权处置房产的授权委托书。
B. 如果,有房产代持协议书是受法律认可的吗
认可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条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在实践中,北京高院以指导意见的形式附条件地认可了这种房屋代持行为,但底线是不能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比如不能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
(2)代持协议的附件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房产代持的法律认定:
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依法受理。当事人已经在行政诉讼中申请一并解决上述民事争议,且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的除外。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异议登记因物权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事由失效后,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物权归属的,应当依法受理。异议登记失效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审理。
【关联法条】《物权法》第十九条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转移不动产所有权,或者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等其他物权的,应当依照物权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其不发生物权效力。
C. 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
股权代持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都是有效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D. 技术附件在合同中的法律效力
这中间实际上存在着合同的变更。从原来的合同来看,主合同条款包含了以技术附件为标准验收版的条款,附件权应视为合同的一部分,与主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力。
但是,你们之间既然存在大的方案变动,就应视为合同出现了变更,应以变更后的合同内容为主。你现在应当积极寻找能够证明合同有变更的证据。例如邮件往来,书面材料等。如果没有直接的证据,你可以考虑从其他的方面找证据,例如你们按照变更后的方案履行而对方表示接受的证据等,只要能证明你们双方就后来的变动达成了合意就可以了,不用担心前面的附件本身是否有效。
E. 公务员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法律效力如何认定
公务员不能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无论公务员替别人代持,还是别人替公务员代持都是不可以的,如果涉及特殊性质的公司,本身更不允许代持股权。
F. 代持股协议是否合法受法律保护
代持股协议实际上就是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的协议,约定内容对其他人没有约束,工商登记的股东依然对外承担股东责任,隐名股东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