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文书出现瑕疵是否影响法律效力

法律文书出现瑕疵是否影响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11-22 00:45:55

『壹』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发现所执行法律文书存在瑕疵怎样处理

这需要看具体是什么瑕疵,如果不涉及判决主文的笔误,那么可以裁定更正的。

『贰』 签章(字)存在瑕疵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签章(字)存在瑕疵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签字盖章,是形式要件,如果有瑕疵,可以更正,不能影响合同的具体内容。
但,不能分清主体或不能更正的情况,不知道谁是当事人,就没有法律效力了。

『叁』 有瑕疵的法律文书能作证据吗

您好。要区分瑕疵是否与需要证明的事实有关。也就是说只要该瑕疵不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即可以作用定案证据使用。
直接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如经查证该瑕疵属实,将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肆』 意思表示瑕疵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回。
【原则上有效,如答果真意保留的事实为相对人所明知的,无效】
2,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
【如果虚伪表示隐藏的行为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有效】
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可撤销】
4,误传,指因意思表示传达人之错误而导致的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
【可撤销】
5,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证实情况,是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民法》规定为无效;《合同法》规定为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无效,否则可撤销】
6,胁迫,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
【《民法》规定为无效;《合同法》规定为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无效,否则可撤销】
7,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为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条件的意思表示。
【《民法》规定为无效;《合同法》规定为可撤销】

『伍』 行政处罚文书有瑕疵影响行政诉讼吗

首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同时,根据《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条 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
(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九)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其次,就该问题而言,如果当事人认为相关行政机关做出的处罚决定有瑕疵的,应该先申请复议,如果其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进行起诉。否则法院不会受理。根据《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三条 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

『陆』 合同带有瑕疵在法律有效吗

看法律怎么规定,走的合同也许有漏洞,但是法律规定具体情况的,那也没关系啊

『柒』 你觉得有瑕疵的公证书还有法律效力吗

有瑕疵,隐瞒了事实。公证处没有进行详细的走访、调查,负有一定责任。这个公正结果就存在不规范性,可以依法进行申诉。申诉对象为老人的孙子,详细的你可以咨询当地律师事务所。

『捌』 执法文书不规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执法文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看是不是有权机关依据相关程序作出的,如果符合规定只是书写或者其它的一点不规范,其也是有法律效力的

『玖』 瑕疵民事行为的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及其处理

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可以分为裁判外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和裁判诉讼行为的瑕疵。对法院的不同诉讼行为瑕疵,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裁判外的法院诉讼行为,包括诉讼文书的送达、证据调查等。这些行为一旦出现瑕疵,就有可能影响到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实施以及权利的实现。例如,判决书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当事人,将可能影响当事人上诉权利的行使,如果再以当事人的上诉已过上诉期间等理由驳回上诉,就等于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显然不仅违反程序法的规定,甚至也违反宪法的基本规定。又如,调查证据时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时(套取或者压迫等),就会对裁判的基础造成威胁,不能保证裁判基于真实做出。而且,即使做出裁判,最终也不可能获得正当性。
对法院裁判外诉讼瑕疵,原则上可以采取与当事人行为瑕疵同样的处理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通过追认的方式来确认有瑕疵诉讼行为的效力,而且,法院诉讼行为瑕疵有可能成为裁判被取消的理由。 裁判的瑕疵,是指违背程序法规的规定而成立的裁判。除了裁判本身违反程序法的规定能够引起裁判瑕疵的发生外,当事人诉讼行为以及法院在裁判外实施的行为如果出现瑕疵,都可能成为引起裁判瑕疵生成的原因。
对于裁判的瑕疵的处理,不能宣布其无效,原则上只能通过上诉、申诉等当事人正当、无瑕疵诉讼行为的实施,取消判决。所以说,有瑕疵的裁判,并不必然被宣布取消,如果当事人没有行使上诉权、申诉权,有瑕疵判决就会发生法律效力,尽管它们会影响司法的公正。在我国,除了当事人的申诉、上诉外,对于裁判的瑕疵,法院内部以及检察院可以提起再审程序,通过再审程序取消已经生效的有瑕疵裁判。法院裁判瑕疵的出现,其产生的影响比当事人诉讼行为瑕疵还要重大。因为,当事人诉讼行为瑕疵产生的责任及后果主要在当事人自身。而法院裁判行为瑕疵的后果,势必涉及法律适用的是否正当,程序是否公正等关系司法生命的根本问题。因此,为了裁判的公正和有效地进行,必须减少、杜绝瑕疵,方能够取信于民,也才能维护法院及其法官的形象。
诉讼行为瑕疵,由于仅仅是瑕疵,因而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诉讼行为瑕疵及其产生的后果,往往在人们忽视之时会危及程序的公正、公平,甚或影响司法的声誉。正因为如此,在民事司法理论及实践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明确程序规则,这里的规则既有《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的规则,还必须包括法院裁判时使用的一些内部规则;第二,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过程中,法院应该积极行使释明权,及时、准确地为当事人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帮助,避免行为出现瑕疵;第三,作为诉讼行为主体的法院、当事人都应该自觉遵守诉讼规则,诚实地履行诉讼义务,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裁判权限;第四,从根本上说,应该减少诉讼行为的瑕疵,然而,在出现瑕疵后,应该积极予以补救,减少不利影响的扩散。

热点内容
刑法学十五讲 发布:2025-09-22 21:44:16 浏览:61
民法学包含 发布:2025-09-22 21:42:42 浏览:5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旧 发布:2025-09-22 21:42:28 浏览:806
地方政府规章罚款限额由谁决定 发布:2025-09-22 21:40:41 浏览:632
规章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发布:2025-09-22 21:36:20 浏览:337
婚姻法女性权益 发布:2025-09-22 21:30:14 浏览:120
中国十大知名律师 发布:2025-09-22 21:01:20 浏览:992
工业创业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2 20:56:27 浏览:536
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 发布:2025-09-22 20:47:30 浏览:551
2019民事诉讼法解释 发布:2025-09-22 20:44:50 浏览: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