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信息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A. 招聘广告中的内容具有法律效力吗
这对陈某的诱惑极大。王某决定应聘该公司并被顺利录用。但是公司的格式劳动合同中并没有体现住房补贴的款项。王某当即提出异议,公司的人事经理解释说,住房补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是引进的“人才”的特殊待遇,另外再议。王某认为招聘广告上写明了住房补贴,不会有错,于是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但是3个月过去了,住房补贴的事依然没有动静。王某向人事部经理询问,对方的回答是公司按照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办事,没有任何错。陈某认为受到了公司的欺骗,申请劳动仲裁。
*分析*
即使王某能够证明招聘广告中确实存在关于提供住房补贴的款项,现有的法律对王某也很难支持。
当然,这样的分析并不代表用人单位一定占到了便宜。在《劳动合同法》环境下,用人单位的此种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及其不利的后果。(吴圣奎)
B. 从网上传递过来的招聘信息有法律效力吗
我认为不具有法律效力,顶多就算是合同中的要约邀请,所以只有在你发去你的要约的时候,对方才有根据你的情况给你作出承诺.也就是说把最后的承诺的权利留给了自己.
这个就类似寄送的合同价目表,招股说明书什么的,只能作为一个信息凭证,不能作为证据.
C. 招聘简章具有法律效力吗
至少是违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看是否是在其职权范围内的决定。
D. 事业单位的招聘启事有无法律效力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第五条 公开招聘由用人单位根据招聘岗版位的任职条件及权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进行
第十一条 公开招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 制定招聘计划;
(二) 发布招聘信息;
(三) 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四) 考试、考核;
(五) 身体检查;
(六) 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
(七) 公示招聘结果
(八) 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本规定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你认为事业招考中存在违法行为,可以向纪律部门或政府部门进行投诉。
符合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告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一样可以胜诉,比如说土地登记错误、行政处罚错误等等。
法院是第一位回答的网友家开的!
E. 招聘广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招聘广告的性质是要约邀请,而通常情形下,要约邀请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当版招聘广告的内容未列权入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并没有履行招聘广告中相关内容的义务。但是,用人单位应该对于招聘广告中的承诺予以慎重。其原因在于: 1、招聘广告的内容如果明确,从形式上符合要约的要求,并且劳动者对于要约邀请的内容产生了合理的信赖,也可能被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 2、诚信原则是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如果善意的劳动者对于招聘广告中的内容产生了合理的信赖并因此递交简历、求职申请,甚至自费“长途奔袭”参与面试等支出一定的费用,若用人单位的过失甚至恶意的行为导致应聘者损失,招聘的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在劳动合同的协商订立阶段,双方当事人都应该遵守诚信原则,如果用人单位违背诚信原则进行虚假的陈述则有可能构成欺诈,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F. 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怎样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认证,和新浪微博,qq微博一样,认证就会被信赖,做好企业认证就好
G. 社会招聘的聘用信具有法律效应吗
呵呵呵
仔细看了下这个题目我会回答
首先,明确一点,聘用信属于通知类型的书版函,其本身不构成权法律要约,即,不具备法律效力,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价值和知会效用
其次,从合同的角度来看,未标明时间的合同其本身就是无效的法律文件,也就是说对方对你没有追索权
其三,从社会常识角度而言,企业招聘往往是发出OFFER几十份,得到回应十几份,最后达成共识会愿意一起共事的只有几份,而作为具体的事务经办人根本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去追究什么责任,顶多也就是打个电话指责一下
其四,从新的《劳动合同法》而言,对员工的保护措施要强硬些,而你目前和对方的官方生效文家都没有达成,也就是说,你不是对方的员工,对方没有资格对你进行所谓的违约惩罚的。
所以,结论就是,放心啦,如果你在道德关口过不了自己的关,那就给对方的电话主动道歉,讲明原因(当然需要稍微编编谎言了)。
H. 招聘信息具有什么法律效力啊
1、劳动纠纷一般都要先仲裁才能起诉,建议先仲裁
2、不知道你们约定培训专阶段算不算试用期,如果属算的话如果你没出错公司把你辞退了就违法了
3、合同是最要命的,只要你拿出合同一切就好说了
4、骂了你几句按道理也可以告,但是成本太高,不搞也罢、
I. 用人单位的招聘简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有签字或盖章的,具体法律效力.
2.在网上或招聘现场有关证据的,也应当有法律效力.
J. 用人单位招聘广告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这在不同情况下是有不同答案的。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招聘广版告的性质及效力权;(2)招聘广告与随后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关系。
我国《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因此要约与承诺是合同订立的必经程序,劳动合同也不例外。现实中,用人单位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媒介等方式发布招聘广告,许多求职者则通过这些广告应聘,对于招聘广告的法律性质需要有清醒的认识。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第15条对招标广告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招聘广告应当属于要约邀请。受聘的劳动者如果要使用人单位受招聘广告的约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将广告的内容写入合同条款中,变为合同的内容,这样用人单位就应当受合同约束,受聘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实际履行,这时招聘广告才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