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条法律知识
A. 现在公民应该学习哪些法律知识
比较常用来的就是民法通则,刑自法,还有民法中的债权法,物权法,婚姻继承法,经济法中的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至于选修的吧,了解一下公司法,知识产权法 有必要了解一下程序法的过程,一般看民事诉讼法,了解行政法就好了
B. 怎么学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要教育孩子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第一、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总之各位家长要切实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C. 小学生应该学习哪些法律知识
小学生主要了解两个方面,一个是权利,另一个是义务。其实,就是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1、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如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获得社会保障权等。重点要掌握生命健康权的有关内容,珍爱生命,自强自立。
2、公民要履行哪些义务,如遵纪守法等。重点掌握与生命健康权有关的义务,如道路交通安全法、人身损害赔偿等法律规定。
3、明确权利要依法行使,义务务必履行。
4、主要学习的科目: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等。
D. 如何学习法律知识
先从民法开始学,有句话叫“得民法者得天下”,想当年我参加第一届司法考试时,只有民法教材看完了,其他都没怎么看,就过了
E. 学习法律知识怎样入门
入门,不是阅读几本中外皆知的大作就入门了,就像学汉语言文学的不是读了孔老孟庄就入门了,学外国语言文学的不是读了莎士比亚就入门了,都得字、词、译、文一步步来,然后随着专业知识的反复积累和阅历的渐增反复的阅读经典著作,同理,法学也一样。刚进大一时或刚学法学时,很多人法理学教材就整不明白,何况中外皆知的法学专著。
既然是入门,我也赞同首先是兴趣,我相信大多法学新生or外专业想学法学的,看这种枯燥的书籍想摔书,就像法学生去看经济学原理一样,那种想撕书的痛苦是很煎熬的。但,我们经常八卦的说,A从少女时期就跟着B渣男,B渣男婚后出轨了,财产若干,孩子一个,A现在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怎么要抚养权,程序上该怎么走,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咦,有意思了,或者那个经典案例,女的熟睡被误认为是自己老公事实上不是自己老公的人强奸,这样就可以各种分析了。。。用案例切入是不是有意思的多呢?
所以,关于入门,我的推荐是:
一、阅读案例。推荐网站,中国法院网 中国法院网,裁判文书-中国法院网,齐全而又专业的网站。
二、关注大案。推荐平台,微博,比如平西王的案子济南中院官微全程直播(链接Sina Visitor System),当社会都在关注时有意无意也会引发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另,关注大案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多方学者的观点,有时候观点的碰撞更能开阔眼界。
三、电视节目。推荐庭审现场,播过很多经典案例,比如吴英案,或者名人案例,比如李代沫涉毒案有木有。此外,今日说法,法律讲堂,一线也都不错。以上可在CCTV12网站找到,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官网,中央电视台CCTV12法制频道在线直播及节目表预告
当然,兴趣不是一切,靠几个网站和案例也入不了门,所以:
四、教材和法条。系统的学习,教材和法条始终是基础和根本,神马,你看不起教材,你觉得教材不过just so so ,哪有孟德斯鸠伯纳德施瓦茨哈耶克高大上,中国法律哪有《美国法律史》《社会契约论》够装逼,你门都没入就开始鄙视最最基础的法条和教材,就是还没走路就去跑了,还没入前戏就直接X了。不管是网站、电视节目或专著,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不成系统的,教材和法条,能让你由浅入深的入门和系统的学习,以前一般牛的一个学者在讲座上说,他的包里随身带的是他那个研究方向的法条,掂量一下,这句话说明法条的分量有多重。在此基础上,课外看看案例和电视节目,在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基础上,阅读专著和学术论文,专著随便一网络就一堆书目了,不作推荐,论文中国知网加核心期刊。
F. 关于学习法律知识
看看中央一套的今日说法,中央12套的感兴趣的法律节目。学法律不一定内非得从理论书籍开始,还容有就是看一些跟自己紧密相关的民事法律案例书籍,里面带有法律学习的东西,另外,可以看些普法想资料,包括带图片的,总之,由浅入深,等你感兴趣了,去看法律理论书籍,就自然的不头晕了。祝你成为法律中人!你能行!
G. 如何高效学习法律知识
法律人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社会不断变化,时代不停发展。法律是一个不断适应现实生活变化的学科,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新的法律知识、判例。因此,没有终身学习习惯的人是不能够从事法律行业的。其他职业的工作和业余时间分得很清楚,想做一个称职的法律人,业余生活不会太丰富多彩,一定要和枯燥的法律书籍条文打交道。
法律的学习有没有捷径?怎么利用较短时间实现高效的学习?这是很多法律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今天,登出有“华人民法第一人”之称——台湾王泽鉴先生关于“如何高效学习法律知识”的论述,以飨广大读者。
他认为,高效的学习法律知识,至少要做到以下方面:
法律是思维的训练而非单纯的记忆
法律不一定要念得多,法律念得多只是记忆而已,法律是要选几个重要的题目,训练思考能力,这个思考能力用在哪里,哪里就解决问题。法律的问题千千万万,光靠你的记忆不行,你也不必都懂,法律全书这么大,念的只要一点点,法律是通过一些重要问题的训练,让你养成一种思考的方法跟思考的模式,实例题训练的能力是什么呢,不是说你记忆这个案例题,而是让你能够处理新发生的案例,这靠什么呢,就靠你思考的方法,思考的能力,这个思考的能力也要反复练习。
靠写着来学习而不是阅读
如果你到美国去念书的时候,学生在图书馆都在做什么呢?都在做笔记,学生在那里不是在拿一本书在看书,而是在划来划去,你去看英美法的学生的时候,他前面都是很多的判例集,整理分析判例,或者把判例节录下来,并总结判例的原则,上课要交报告,要做笔记,要进行不同的案例的归纳。法律的学习一个是归纳一个是演绎。你如果到德国去的时候,学生图书馆没太多人在很休闲地看书,因为老师都出了实例的题目,他前面都摆了六七本书,那个图书馆都比较大,可以容纳很多人,它的教科书一买就买二三十本,很多人要用,你不会看见一个学生一直坐在那边看书,他一定跑来跑去,为什么呢?他这本书写完了笔记他就放回去另外拿一本来看,他都是在写作,不是在念书,因为要交作业,要交实例题的报告,所以他是靠着写来学习,而不是阅读来学习,就是说结合着法律的实际问题来学习。
H. 怎么学习法律知识
首先,要明确所要学习的法律,大体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制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其中民法又包括民法总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
其次,市面上的法学类教材,辅导书,司法考试培训资料品类较多,难以选择,其中较为出名的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司法考试三大本,但与我来说实用性不强,内容繁多,花费大量时间却不方便记忆,我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纸质讲义加音频课件
推荐几个网站可以下载到课件,如考渡,学法网,法法网,法硕联盟贴吧等,下载语音课件,打印讲义,对照讲义听课件,推荐讲得很精彩的老师:其中钟秀勇老师讲的民法;韩心怡老师讲的民诉法;阮齐林,刘凤科两位老师讲的刑法和刑诉;张海峡老师讲的经济法,合同法;杨帆老师讲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学习初期选择基础班课程讲义和音频。后期选择提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