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一审的法律效力
『壹』 刑事判决书生效具体是什么时候
判决书生效时间是送达到当事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当事人不提起上诉的,判决书发生效力。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贰』 请问:刑事判决书中判处的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
你的表述 是不是终结本次执行,但是如果被告还有财产才可以执行。
『叁』 对刑事一审判决不服怎么办
对刑事一审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肆』 刑事案件的审判期限是多少,刑事审判监督的方式
审监程序
▲提出申诉时间
申诉人最迟在刑罚执行完毕后2年内提出的申诉。
【陷阱点拨】超过2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受理:①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②原审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申诉,法院未受理的;③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对立案审查的申诉案件,应当在3个月内作出决定,至迟不得超过6个月。
▲再审审限
应当在作出提审、 再审决定之日起 3 个月内审结, 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 6 个月。
『伍』 我是原告现在不服中院一审的刑事判决,应走什么程序谢谢!
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也就是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陆』 刑事案件一审二审写作区别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进行审查,对案件审理终结后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提出上诉的和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提出抗诉的案件。” 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制作第二审刑事判决书。
结构、内容和写作方法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结构、内容等于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相同,也分为首部、事实、理由、判决结果和尾部五个部分。但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首部
1、标题、文书编号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文书编号中的案件性质和审判程序代字为“刑终”字。
2、抗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的情况
应当写明抗诉机关的名称,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情况,内容和写法语第一审判决书相同。
3、案由
案由部分应当写明案件由来、原判决的情况、上诉或抗诉的原因,以及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理经过等。常见的写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检察院抗诉的,可以表述为:“×××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写明姓名和案由)一案,于××××年××月××日作出(××××)×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人民检察院认为……(写明检察院认为原判的不当之处)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未开庭的改为:“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被告人上诉的,可以表述为:“×××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写明姓名和案由)一案,于××××年××月××日作出(××××)×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未开庭的改为:“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3)被告人的辩护人或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诉的,可以表述为:“×××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写明姓名和案由)一案,于××××年××月××日作出(××××)×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被告人×××的辩护人(或其近亲属)×××经征得原审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未开庭的改为:“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此外,还有多种情况,在文书制作过程中,应当针对具体案情。
(二)事实
1、应当概括写明原判决的情况,即写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理由和判决结果。
2、写明抗诉、上诉、辩护的主要理由和意见。
3、概括写明人民检察院在二审中提出的新意见。
4、二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通常以“经审理查明:”开头。这部分内容必须详细。不仅要说明二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和证据,而且应当确认原判认定的事实、证据,抗诉、上诉的理由等是否正确。没有争议的可以略写,有争议的事实、证据应当重点写明。
上述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前3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一个层次,第4点可以作为一个层次。
(三)理由
理由部分应当根据二审法院确认的事实、情节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原审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应否从宽或从严处理。一案多人的还应分清各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责任。并指出原判决的定罪量刑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或者全部是错误的。对于上诉、辩护等关于适用法律、定罪量刑方面的意见和理由,应当有分析地表示采纳或者予以批驳。然后写明二审判决的法律依据。依法改判的既要引用程序法,也要引用实体法。顺序上是先程序法,后实体法。程序法依据方面,对原判决适用法律不当,予以改判的,应当引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二)项;对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在查清事实后予以改判的,应当引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三)项。
(四)判决结果
判决结果主要有以下二种情况:
1、全部改判的,可以表述为:
“一、撤销××××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
二、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写明改判的内容)。”
2、部分改判的,表述为:
“一、维持××××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的第×项,即……(写明维持的具体内容);
二、撤销××××人民法院(××××)×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的第×项,即……(写明撤销的具体内容);
三、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写明部分改判的内容)。”
(五)、尾部
1、写明判决的法律效力。在判决结果的下一行,另起一段写明“本判决为终审判决。”高级法院判处死刑的,如果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未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的,应当表述为“本判决依法报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是在法定刑期以下判处刑罚的,应当表述为“本判决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
2、审判人员署名、年月日、书记员署名等。
『柒』 刑事判决书上的上诉期间不发生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
是指一审判决尚未生效,不可以执行一审所判处的刑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内果被告人、自诉人和他容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可以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提出上诉。在提出上诉后,就应该由二审法院对原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重新审理,在二审法院依法作出裁判之前,原一审法院的刑事判决不生效,即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可以执行一审判决所判处的刑罚。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二百一十九条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捌』 对一审和二审的刑事判决不服,请问我该怎么办
可以申请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