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梯事故物业法律责任
『壹』 电梯坠落事故谁负责
您好!发生电梯坠落事故,如果是因电梯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由生产厂家负责;如果是因管理、维修、保养不到位,电梯带病运行造成的,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如果是因乘坐电梯的人违反电梯使用须知,超载或者误操作造成的,由电梯的使用人负责;如果既存在电梯带病运行现象,又有超载和误操作的情况,则由物业管理公司和乘坐电梯的人共同负责。谢谢阅读!
『贰』 物业小区内电梯出了安全事故谁的责任
物业小区内的电梯出了安全事故,第一责任人是物业公司,若是第三方(如:人为故意或电梯维保公司)造成的安全事故,再由物业公司按照法规去追究第三方的责任。
『叁』 没有物业公司的住宅发生电梯安全事故应追究哪方责任
你好,如果小区内没有物业公司住宅发生电梯安全事故的话,应该由公共维修基金来维修电梯,至于造成的损失应该由小区的开发商进行赔偿。
『肆』 这样的电梯伤人事故,物业是否该赔偿
1.物业管理企业就此案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2.物业作为写字楼的管理者,负有保障电梯等共用设备安全运行的法定义务,从案例看,物业的行为存在严重过错,应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具体表现在:①物业没有在电梯轿厢内和电梯前厅张贴电梯安全使用说明和乘客乘梯的注意事项,没有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存在明显的过错。②物业未能及时检查、排除电梯故障,导致电梯楼层显示装置不能正常显示,乘客无法判明电梯所在位置。因此,物业也存在明显过错,应承担损害赔偿的主要责任。3.李弟本身也有一定的过错,作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应当预见到电梯坏了,继续乘电梯有危险,但却疏忽大意,产生严重后果,应承担次要责任。
『伍』 电梯出现事故,是该物业承担责任还是电梯公司承担责任呢
电梯事故的赔付,住宅或商务楼的物业管理单位多被列为第一顺位索赔对象。所有的电梯事故,如果能查明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会依据调查结果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如果无法查明事故原因的,一般由电梯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公司来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电梯的管理单位是质监局、安监局,电梯坠落(滑梯)是否属于因维保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还是属于正常机械故障范围,须有质监局或安监局给予正式结果认定。
如果维保单位没有按照维保合同约定,进行电梯日常维保服务,由此引发的质量事故,严格意义上应当由维保单位承担责任。
这需要物业服务公司配合,并承担举证责任。
『陆』 物业对电梯安全的责任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物业公司在电梯管理中,具有以下职责。:
受托人必须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
具体职责: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有演练记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6条、34条、69条3款)。
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7条,“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3条,“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本法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紧急情况下要求有关单位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应当随后补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受委托人要建立设备档案
具体职责:包括建立齐全的设备出厂、安装等技术资料;有效期内的设备定期检查报告、检验证书;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有效的维保合同、维保资质及人员资质材料;经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的维保记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5条、40条3款、15条、39条1款)。
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3条,“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或者安全技术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者未依法设置使用登记标志、定期检验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4条,“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受托人要建立管理人员档案
具体职责:抽查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记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14条、13条2款)。
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6条,“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受托人要定期检查
具体职责:定期检查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报警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呼层、楼层显示信号系统功能是否正确有效、门防夹保护装置是否有效、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入口处急停开关是否有效;现场监督合同维保单位的维保人员持证上岗和维保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受托人必须提前一个月申请定期检验。(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40条,41条,42条)。
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3条,“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或者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柒』 电梯事故各方应承担的责任
小事故谁都没事,大事故谁也跑不了,厂家,维保单位,只要是接触到这电梯的,基本上全倒霉
『捌』 如果电梯故障造成人员伤亡,电梯安全管理员要承担哪些责任,
1、出现电梯安全事故,对外公司承担责任,对内公司可以依据规章制度对电梯管理员处分。
2、若事故出现人员死亡,由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电梯管理员追究法律责任。
3、如果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责任问题,可能涉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罪,有牢狱之灾的可能。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国家制定的电梯安全运行规范进行管理。定期参加和接受相关主管单位的业务培训,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各项工作。分管单位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电梯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做好电梯服务工作,定期巡视电梯运行情况;确保客户及工作人员乘电梯的方便和安全;配合做好每年一次的电梯年检工作和各项检查考核工作。
3、督促驾驶员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电梯,遇到电梯故障,应立即采取措施,设法让乘客就近安全离开电梯;认真做好电梯运行安检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教育。
4、协助特约维保单位检修人员做好电梯安全维护工作,及时通报电梯运行情况,确保安全运行。
5、负责记录电梯维修单位每次维保工作质量情况。
6、在电梯定期检验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检验机构做好申请定期检验工作。
7、完成上级交给的突发性、临时性工作。
(8)扶梯事故物业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有关负责人:电梯安全涉及房屋开发建设、设备制造安装、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等多个环节,涉及楼宇建设单位、电梯生产单位、电梯产权单位、使用管理单位、维保单位等多个主体。
目前存在着各方责任不明晰、安全主体责任未能有效落实的问题。对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以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实。
在房屋建设环节,有些房屋开发建设单位为压缩建设成本,存在减少电梯数量、缩减电梯载客人数、降低电梯选型配置水平、忽视电梯质量等现象。
对此,《意见》特别强调了房屋建设单位应当对电梯井道、底坑、机房等依附设施的设置和土建质量负责,并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等要求,保障电梯选型和配置符合相关规定,满足乘客乘用的需要。
在制造安装环节,针对部分电梯生产企业降低产品质量抢占市场的行为,《意见》规定,电梯生产企业不但要对电梯制造、安装质量负责,还要做好在用电梯的跟踪监测,为使用管理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等。
在使用环节,根据法律,电梯所有权人应当对电梯的使用与管理负责。但住宅电梯一般是多业主共有,业主再委托物业公司对电梯实施管理,这样物业公司即承担电梯的使用与管理责任。
实际工作中,因业委会难以对物业实施有效监督,一些物业公司对电梯投入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电梯加速老化、带病运行等现象。特别是有的物业公司“以包代管”,错误认为将维保业务承包给维保单位,自己就不需要履行管理责任。
对此,《意见》强调了电梯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管理人应保障电梯使用安全,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对电梯做好日常检查,对维保工作进行监督,做好值班,乘客困梯要及时安抚,及时通知维保单位实施救援等。
在维保环节,针对目前电梯维保企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部分维保企业低价竞争、偷工减料、流于形式等问题,《意见》强调了维保单位要保证其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另外还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在得到电梯困人等信息后,快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玖』 小区电梯出了事故物业负什么责任
物业小区
内的电梯出了安全事故,第一责任人是物业公司,若是第三方(如:人为故意或电梯维保公司)造成的安全事故,再由物业公司按照法规去追究第三方的责任。
『拾』 电梯出了事故,谁的责任最大
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问题,法律也作了专门规定:如果业主委托物业服务单位管理小区的电梯,物业服务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管理义务。一旦发生事故,物业服务单位如果没有尽到安全管理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