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关于侮辱军人的法律责任

关于侮辱军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1-02 19:40:13

1. 抹黑军人,国家犯法吗如果是,则触犯了哪些法律法规

军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2. 辱骂军人是否是违法的

军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保家卫国是军人神圣的职责,破坏军婚都构成犯罪,所以辱骂军人是违法的,受到道德的遣责,我们应该敬重他们,没有军人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和平生活。

3. 侮辱骂退伍军人犯法吗

侮辱骂退伍军人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 侮辱军人该怎么处罚

一、恶意诽谤军人是什么罪处罚是什么?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不构成的情况:

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二、认定诽谤罪

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诽谤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明星、官员等公众人物经常会有一些诽谤的谣言,这些诽谤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的解决就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损失,我国对于诽谤的处罚是构成本罪的将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恶意诽谤军人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5. 侮辱现役军人犯法吗

一、侮辱现役军人,如果情节严重的,涉嫌侮辱诽谤罪,犯法,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热点内容
合同法中的保密条款英 发布:2025-07-09 07:13:39 浏览:393
法院查明事实 发布:2025-07-09 07:12:13 浏览:710
人事管理相关政策法规 发布:2025-07-09 07:08:33 浏览:928
劳动合同法关于离职赔偿 发布:2025-07-09 07:08:25 浏览:922
呼和浩特市法院书记员与法官助理 发布:2025-07-09 07:07:05 浏览:314
劳动法不保障 发布:2025-07-09 06:58:48 浏览:664
道德云创系 发布:2025-07-09 06:54:08 浏览:921
海商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 发布:2025-07-09 06:45:40 浏览:144
上海司法考试报名条件 发布:2025-07-09 06:30:28 浏览:705
药事法律责任名解 发布:2025-07-09 06:26:06 浏览: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