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本少列支有什么法律责任
『壹』 企业财务对外企业支出无依据,违反了什么规定
个人观点: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请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从你的问题可以得出,A企业给B企业的钱是虚假的经济业务。
文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
希望对你有用!
『贰』 收入与支出都不入账会有什么后果
严格的说你们就是想要隐瞒收入,想要偷税漏税。但是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版样做以后,税局会不会查取权决于很多方面,一,单位与税局的关系。二,金额的大小。三,对比公司以前年度的相关数据,尽量保持一致性,不容易引起税局的关注。等等。
但是,我认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还是正常入账,交点税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叁』 以白条入账作为成本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算违法吗
以白条入账作为成本少缴纳企业所得税是算违法的。
『肆』 做账时少记录收入会不会坐牢,如果一笔支出做重复了,那要怎么办啊,紧急
不会啦,最多是补缴税款。。
支出做重复了,可以原路负数冲回啊、、
『伍』 财务人员虚列收入,虚列成本承担什么法律风险
虚列成本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故意混淆成本费用核算的界限,虚增成本费用的舞弊行为。
虚列收入违反《会计法》,这样的报表如果用于对外报告给投资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不管是用于融资还是提供统计数据,根据其导致的后果不同,就会出现触犯民法、刑法,而不仅仅是行政法规。
这两种行为都属于偷逃税款行为,税务局的处理手段会从补税同时补交滞纳金,到罚款,到民事诉讼,到刑事诉讼,坐牢是肯定的。
企业违法要由违法事件的责任人来承担,除了企业本身要承担民事责任(经济触发、赔偿、停业)之外,策划、指挥、指使、参与的相关人等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承担的责任有大小,判的轻重根据角色来,如果仅仅是被老板逼的被动而为,那么在有证据的前提下,会减轻或者免于处罚。
(5)如果成本少列支有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和纳税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有虚列成本行为,应坚决制止,并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追补因虚列成本而偷逃的税款,同时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定的罚款或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政部门弄虚作假,重复列支拨款数,形成总预算虚列支出。后经落实确认这些暂存的资金,属县财政以前年度以公用、专项等名义,拨给各单位的经费,但财政部门在拨款时就明确告诉收款单位,该款项不能使用,财政还要收回。
『陆』 国家规定不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有哪些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下列各项不得列为成本、费用和损失:
(1)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支出;
(2)无形资产的受让,开发支出;
(3)资本的利息;
(4)各项所得税税款;
(5)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6)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7)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8)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
(9)支付给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
(10)与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其他支出。
『柒』 支出、成本、费用和损失有什么关系
(一)支出和费用
在我国会计界,支出一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耗费资产的流出。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能是非现金支出,就长期而言,所有支出最终由现金支出来实现。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称《制度》),“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会计上,支出仍比费用所含范围要广泛。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而其他原因发生的支出,如偿还借款、支付应付账款、为分配利润而支付的款项、为购买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等等都与营业收入无关,都不能构成企业的费用,但是支出或早或迟最终会转化为费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支出在一发生时,就是费用。
(二)费用和成本
按照《制度》规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是对象化的费用,即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虽然,《制度》中把成本只界定为生产成本,这与我国经济学上界定的涵义极为相似,但是,在会计实务中,成本应用不局限于此,即对象化不仅仅指产品,比如:为购买原材料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材料上,即为该原材料采购成本;为购买某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象到所购设备上,即为该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上的成本涵义和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一致即指一种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产耗费。当然,成本也可理解为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某项支出,如为收益性支出,则构成产品成本;如为资本性支出,则构成某资产的成本。
在会计上,我们且把《制度》界定的成本称为狭义的成本,而把实际应用的成本称为广义的成本。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会计界,费用的内涵比成本的内涵要宽广。这里可以把成本理解为费用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又是平行的,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支出、费用和成本中,只有费用构成一项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且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并且,只有成本常被当作一种计量费用的手段,而支出、费用则不能。
(三)支出、费用和成本的确认
由上述涵义可知:支出的确认较简单,一般只要流出或发生了,即可确认某项支出。但是,费用和成本的确认就不一定了。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费都是费用。在我国,会计上确认费用遵循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权责发生制;配比等三个原则。但有一点须说明: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有些损失和费用不好区分故都将其作为费用处理,如坏账损失等。根据上述原则,在确认费用时,一般应遵循,费用与收入的直接联系(或称因果关系)、直接作为当期费用、按系统的合理分摊方式等三个确认标准。
在财务会计中,狭义上的成本即为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确认过程即为一定时期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即为生产费用对象到某一产品的过程。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构成了生产成本的基础。产品完工并验收入库后的生产成本即为该产品的产品成本,它等于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加上本月投入的生产成本再减去月末在产品(生产)成本。已销售的产品成本即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但是,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总是广义上的成本,其确认要依其专门的界定,某一项成本总是有专门的界定或确指,如固定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等,现代成本管理还引入了作业成本等。
『捌』 财务支出未取得发票违反什么规定
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开具发票,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
(二)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未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的;
(三)使用非税控电子器具开具发票,未将非税控电子器具使用的软件程序说明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的;
(四)拆本使用发票的;
(五)扩大发票使用范围的;
(六)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
(七)跨规定区域开具发票的;
(八)未按照规定缴销发票的;
(九)未按照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的。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8)如果成本少列支有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第二十条
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第二十一条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第二十二条
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一)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三)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第二十三条
安装税控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并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 使用非税控电子器具开具发票的。
应当将非税控电子器具使用的软件程序说明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按照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 国家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发票管理规定使用发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
(三)拆本使用发票;
(四)扩大发票使用范围;
(五)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
税务机关应当提供查询发票真伪的便捷渠道。
『玖』 公司收入成本不成正比,收入太大,可以列支的成本太少,有什么办法规避企业所得
先确定收入成本不成比例的原因。
是进货无票或是进货票拿到的时间很晚造成的,还是加价比较高形成的?
不同的原因,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