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招投标书有法律效力吗

招投标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2-01-08 10:00:12

❶ 关于招投标法的法律法规

关于招投标法的法律法规如下:
违反本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招标代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暂停直至取消招标代理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的,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任何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的,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的,强制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的,责令改正;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处分,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违反本法规定,中标无效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中标条件从其余投标人中重新确定中标人或者依照本法重新进行招标。

❷ 中标的法律效力

中标通知书实质上就是招标人对其选中的投标人的承诺,是招标人同意某投标人的要约的意思表示。但是招标投标法对于中标通知书的规定,有两点不同于合同法关于承诺的规定。一是合同法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发生法律效力,而中标通知书只要发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以后,如果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合同法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而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承诺虽然发生法律效力,但在书面合同订立之前,合同尚未成立。招标投标法这种特殊的规定,是为了适应招标投标的特殊情况,更加有利于招标人对投标人的约束,保护招标人的权利。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如果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法律责任是指缔约过失责任。由于招标人或者投标人的上述行为在订立合同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订立招标合同
招标合同,是指招标人和中标人依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的确定招标人和中标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6条的规定,合同订立的时间,是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招标合同的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招标合同的内容,应该是对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所载内容的肯定。招标人和投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接受分包的人的连带责任。根据合同法原理,在分包合同关系中,分包人只与中标人有合同关系,而与招标人没有合同关系。分包人仅就分包合同的履行向中标人负责,而不直接向招标人承担责任。但是,由于分包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中标项目的完成及其质量,有必要适当加重分包人的责任,以维护招标人的权益。招标投标法作出特殊规定,接受分包的人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分包项目出现问题时,招标人既可以要求中标人承担全部或者一部分责任,也可以直接请求分包人承担全部或者一部分责任。

❸ 招标投标法是什么法

招标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专各种关系的属法律规范的总称。
按照法律效力的不同,招标投标法律规范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发的招标投标法律;
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发的招标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法规;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
本法所称的招标投标法,是属第一层次上的,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律。
《招标投标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是整个招标投标领域的基本法,一切有关招标投标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与《招标投标法》相一致。

❹ 招标文件的法律效力

招标文件是要约邀请,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订立合同的,投标人向招标人发出的投标为回要约,招答标人的定标为承诺。承诺发出后即合同生效,我国立法对要约的生效时间采取到达主义,即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才生效。
《合同法》第16条有规定。

❺ 中标通知书一经发出,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中标通知书一经发出,具有法律效力。

依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招标公告属于要约邀请。而招标文件实质上是招标公告内容的具体化,所以也属于要约邀请的范畴。所谓要约邀请,依照《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所谓要约,依照《合同法》第14条的规定,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合同法意义上讲,招标人的招标是指招标人采取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的方式,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以吸引其投标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属于要约邀请。

投标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人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招标人发出的包括合同主要条款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属于要约。但招标文件又不同于合同法意义上的一般的要约邀请,本法对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内容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

(5)招投标书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合同分类:

一、计划合同与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据国家经济计划而签订的合同,称为计划合同。如企业法人根据国家计划签订的购销合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

普通合同亦称非计划合同,不以国家计划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间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计划合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计划合同日趋减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围之内。

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双务合同即缔约双方相互负担义务,双方的义务与权利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合同。如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无偿有偿都是双务)、保管合同(无偿有偿都是双务)。

单务合同指仅由当事人一方负担义务,而他方只享有权利的合同。如赠与(唯一一个纯粹的无偿合同)、自然借款(无偿有偿都是单务)等合同为典型的单务合同。

❻ 合同签订后,投标书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力

投标书是合同不可分割的附件,但合同的效力大于投标文件,也优先于投标文件。
有冲突按合同执行。

❼ 中标后,未签合同前,投标书是否存在法律效力

同二楼,招标文件相当于要约邀请,投标文件相当于要约,中标通知书相当于承诺。按合同内发生的要素,一旦容发出中标通知书,即使没签书面合同,合同实际上已经成立,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只是,中标通知书按规定应采用书面格式,甚至对必须招标项目,中标通知书还必须主管部门核准后才会发出。
你的情况只能认定为招标人未发出中标通知书。(如果你有证据表明,对方有口头上的表示并且得司法机构的采信也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只是在司法裁定时对你有利而已。)
处理方式:
首先,中标通知书的发出有时间限制,可在这上面做文章。
其次,法律规定签订合同时不得背离招投标实质内容。
可按缔约过失责任或者预期违约或者无效合同条款来处理,总之途径很多,看你按那个立场寻求司法救济。

❽ 请问中标通知书什么时候对招投标双方产生法律效力

中标通知书以发出后具有法律效力,而不是以中标人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发生法回律效力。答

《招投标法》
第四十五条第二款 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❾ 为了方便投标,刻投标专用章是否合理合法,投标期间加盖投标专用章是否与加盖公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可以为了投标而刻章,投标专用章如果经过了法定刻制程序,即可以认定为公章。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只要经过法定的程序并且到相关部门备了案,投标专用章就属于公章的范畴。

仅仅将公章的范畴认定为法人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是不全面的。我国对公章的认定一直缺乏严格的约束。

一般来说,如果经过了法定的刻制程序,到公安部门备了案,并且到公安部门指定的场所刻制,最后到工商部门备案的,都可以认定为公章。当然,如果投标专用章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没有到相关部门备案,就不能将其划定为公章的范畴。

《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为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从事民事活动时代表公司,因此仅有法定代表人签字也能使合同成立生效。同理,虽然没有加盖公章,但如果在合同上签字的人得到了公司相应的授权,那么合同一样是有效的。

(9)招投标书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企业即告成立。

企业法人凭据《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帐户、签订合同,进行经营活动。” 一个企业法人领取了营业执照以后,即可刻制三枚公章并在工商局备案:公章、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一般来说,这三枚公章是具有代表企业法人行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印鉴。

基于以上规定,我们可以如下解释:

(1)有权代理。若分公司在总公司的授权范围内签订合同,属有权代理,其签订的合同有效;

(2)无权代理。若分公司无总公司的授权,或超越总公司的授权,属无权代理,其签订的合同无效;

(3)表见代理。虽属无权代理,但合同相对方(如贵司)有理由相信分公司有完全的代理权的,属表见代理,其签订的合同仍然有效。

因此,在需要盖公司公章的地方使用分公司章时,应要求分公司提供总公司的授权函,明确分公司章的使用权限。同理,办事处亦可据此执行,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解释或质疑。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