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违法封路的法律责任

违法封路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1-10 01:55:17

Ⅰ 私自封路违法怎么举报呢

1、可以找道路的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可以当面举报,也可以在政府的网站上提交相关信息进行举报。2、可以打市长热线进行举报。3、可以报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种植的树木或者其他植物,设置的广告牌、管线等,应当与交通设施保持必要的距离,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距,不得影响通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七条:“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和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管理、监督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由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责。第九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Ⅱ 法律:封路是否违法!

我觉得这个是对的,因为大车可能在上面走有危险。可以要求路面造的质量好点,当然前提是你们村有钱 ,不然就只有自己掏腰包了或者就是开小车了。

Ⅲ 私自围墙封路违法吗

当然是违法的,不过承担的是民事侵权责任。

一、相邻权,是《物权法》《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

1、相邻权,具体来说,在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人,任何一方为了合理行使其权利,享有要求其他相邻方提供便利或是接受一定限制的权利。相邻权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

2、相邻关系中较常行使的权利包括:

(1)土地或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相邻各方享有通行的权利,土地或建筑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

(2)相邻一方因建筑施工、铺路架线必须临时占用他方土地的,他方应予以方便,但施工方应合理使用,完工后恢复原状,造成损失要给予补偿。

(3)对自然流水,相邻各方都有权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

(4)相邻一方必须通过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另一方应当允许,但使用者应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给予对方损失补偿。

(5)在建房挖沟时,应当与邻人房屋等不动产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邻人房基,不得将屋檐水或流水泻入邻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响他人通风、采光或生活;

(6)相邻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响他人房屋的通风、采光、建筑物牢固及正常使用的,他方有权责令其截除根枝或伐去竹木,已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二、侵犯相邻权的法律责任,《民通意见》的相关规定:

第九十七条.相邻一方因施工临时占用他方使用的土地,占用的一方如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范围、用途和期限使用的,应当责令其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第一百条.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零一条.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

Ⅳ 高速公路封路是否属于行政强制 法律依据是什么

这个肯定是不会随便作出封道的决定的,一般是发生交通事故或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如大雾、暴雨、暴雪等)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Ⅳ 封路造成的法律问题

如果你叔叔的确的没有参与过封路行为的话,他就是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的。但是我说的参与指的是行动和行动的预谋、策划、或者语言精神的支持,如果只是参与精神支持的话(也就是充当壮胆撑腰人员),也顶多是个从犯的,视其具体的参与程度来处罚的,比照主犯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的。
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如果家庭还行,马上请律师,因为律师的话现在可以介入了解情况,并且帮你的叔叔澄清责任,否则怕别人给你叔叔栽赃,这种情况的话实际情况中很不少的,千万不要等主犯的律师介入后你们才参与到。找刑事律师,经验较为丰富的、关系网络全面的。如果日后能够见到你叔叔的话,一定要嘱咐,实话实说,但是自己没参与过的一定不要承认,这不是讲义气的时候,而且以前即使说的一些的承认事实的假话,自己可以再法庭上再翻供,打死不认(当然现在不会打人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及时作出反应,不要等的,越早越好,你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能证明你叔叔的那个是没有参与的证人证言等等的,这样会帮助到他,你们在外面不要着急,慢慢想办法!

Ⅵ 违法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

内容提要: 《侵权责任法》第2条采用了概括式加开放式列举的矛盾模式,根本原因在于立法者无法界定侵权。义务是法律规定的行为强制资格。债务是特定人的义务,是因特定行为发生的行为强制资格。过错是对行为人意志的间接否定,即导致欠缺必要注意的心理状态,可分为加害人过错和非加害人过错。必要注意是法律对变动稀缺资源归属关系的行为的要求,只能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官依法认定;或为义务,或非义务。行为人过错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包括发生义务,义务不消灭,丧失权利,不取得权利等。不履行意定发生之义务不存在过错问题。责任是违法之法律后果,即因欠缺必要注意而发生之债务。侵权是违法和责任之唯一根据。违约发生债务,不发生责任。
一、《侵权责任法》第2条的模式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2条规定了《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第1款实际上是全称判断:侵害任何民事权益,均须承担侵权责任,没有例外。众所周知,违约行为侵害合同债权,当然侵害民事权益,但通常情况下,违约并不侵权。因此,立法必须限制第1款的适用范围,即必须加上“但书”。第2条的通常模式应是:“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但侵害某类权利除外。”如分立两款,就是:第1款是全称条款,第2款是除外条款。
第2条第2款列举了侵权适用的权利,多达18类。立法者显然希望第2款发生“但书”的作用。然而,采用列举模式限制第1款,必须穷尽侵权的适用范围。第2 款采用列举加“等”的模式,成为开放条款,无法限制第1款的适用范围,实属多余。当然,一旦穷尽了侵权的适用范围,第1款又多余了。
那么,为什么不采用“但书”模式呢?只

热点内容
污水处罚条例 发布:2025-07-05 09:23:05 浏览:969
公司法务需普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7-05 09:16:12 浏览:274
面向21世纪教学配套法规 发布:2025-07-05 09:13:13 浏览:302
王娟司法局 发布:2025-07-05 09:11:36 浏览:582
张兰田律师 发布:2025-07-05 09:08:05 浏览:20
民事诉讼法法律文书送达方式 发布:2025-07-05 09:06:53 浏览:988
合同法中对于分包方责任界定 发布:2025-07-05 09:01:33 浏览:578
校园安全与法律知识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发布:2025-07-05 08:59:52 浏览:634
台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是多少 发布:2025-07-05 08:40:21 浏览:872
劳动合同法对60岁的规定 发布:2025-07-05 08:40:15 浏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