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没付钱的法律责任
Ⅰ 加油不给钱跑了是什么罪
加油不给钱跑了如果数额较大的,涉嫌抢夺罪。
抢夺罪是指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对犯罪人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加油不给钱偷跑,公安依据什么处理?
1、加油不给钱属于民事争议,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若要主张权利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从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看出,车主到加油站加油,双方之间实际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或者服务合同关系,双方本应按照约定一方加油,一方支付款项,且加油站已经提供了加油服务,那么双方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并且一方已经实际履行,一方也已经接受了,因此加油不给钱属于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属于民法领域,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若要主张权利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
二、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通过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Ⅱ 加油站收费少收了,不补,负法律责任吗
加油站收费收少了,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加油站多加了油但是收费收少了,消费者属于不当得利的一方,加油站有权要求取回加油站应当取得的利益,在本案中就是消费者少付的油费。加油站有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如果消费者拒绝返还的话,加油站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不当得利,就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而获得利益,具体而言在本案中,加油站因为少收取了油费而获得了损失,消费者因为少付了油费而获利,并且该获利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或者基础,并且加油站的损失和消费者的没有法律依据的获利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消费者在本案中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在不当得利案件中,受损失的一方有权获得得利方的赔偿,范围是本应当获利的利益,因此加油站一方享有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消费者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如果消费者不返还不当得利,那么加油站有权因为不当得利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因此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当然,由于民法规定了意思自治,消费者和加油站可以经过协商解决具体的补偿事宜,而非直接诉诸法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第九百八十六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