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资金账户法律责任
⑴ 我的账户借给朋友周转资金,发生纠纷后我担什么责任
不会承担连带责任。
按现行法律规定,账户持有人由于在这次法律行为中并没有获利,根据权利义务相适应原则,不能认为持有人承担担保义务。所以,账户持有人无责任。
⑵ 公司资金转入个帐户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后果1
窃取公司集体等财物的看单位性质,如国有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属贪污罪、如一般企业属于职务侵占罪。
⑶ 公司出借帐户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企业间借贷,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有关其合法性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方面的依据,只是根据国家有关的金融规章或政策或者有关司法解释所作的一种判断,司法实践一般认定其为无效。最近,笔者办理的一起企业间的借贷纠纷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第三方为企业借贷双方提供帐户,那么出借帐户的企业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案件的背景是原告东方公司为帮助被告西方公司解决在筹建初期的资金短缺问题,与其签订了借款协议,借款金额为50万元人民币,同时被告要求原告将全部款项用电汇方式汇入南方公司的帐户,并提供了南方公司的帐户名、帐号。原告依照约定向南方公司的帐户上汇款50万元,待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后,被告西方公司并未偿还该笔借款。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被告还款,南方公司一并承担连带责任。争议焦点: 现本案中,被告返还原告借款无可厚非,争议的焦点在于出借帐户的南方公司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法院判决: 东方公司作为一般的企业法人以出借人身份与西方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并向其提供借贷资金,属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取缔办法》关于“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规定,认定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无效。南方公司应被告的要求为其借款提供了公司帐户,但没有实际使用该借款,原告要求南方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笔者观点: 在借款协议签订时,西方公司尚未正式成立,还没有企业专用银行帐户,于是借用南方公司的银行帐户,告知东方公司将该笔借款汇入南方公司帐户。东方公司按西方公司要求将款汇入南方公司帐户。根据《最高院民诉意见》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帐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列为共同诉讼人,意味着出借银行帐户方要为自己的出借行为与借用人一同承担连带责任。企业的银行帐户是用以经营性资金存入、转出专门设立的,并不是用来出借给其它企业转帐用的。另,对于直接以借款合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企业间借贷,法院一般认为其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法规(《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认定其无效。南方公司在该笔借款中扮演的角色,无疑对出借方与借用方违反金融管理法规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理应对合同无效承担连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⑷ 我借用了别人的帐户做了股票,请问我还能要回属于我自己的钱吗
风险太大啦,你要是有什么凭证应该好点,怎么能证明账户里的钱是。比如汇款记录、交易记录什么的。
账户是别人的名字,办三方存管的银行卡肯定也是他的,他要弄个挂失,就惨啦。
⑸ 不知情资金来源从自己帐户过帐有没有法律责任
所以如果不知情的资金(非法)进入你的账户,但是没挪用过的话正常情况下是没有责任的,但若动用了这笔钱,那你就要为此而承担相应责任。
不知情的钱进入账户可以是完全不知情的,但是如果这笔钱从你的账户转出,那么理应是知情的,法律上称之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假若钱的来源的合法的,但是误转到你的账户,而使用了这笔钱,也会构成非法侵占。
综上所诉,如果发现账户有不知情资金转入,建议马上报警。
《刑法》第270条明文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拒不退还的是侵占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借用资金账户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在本单位所具有职务所产生的方便条件。对于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实践中一般表现为侵吞、盗窃、骗取等非法手段。
构成本罪,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眠一应予追诉,这里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犯侵占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⑹ 不知情资金来源从自己帐户过帐有没有法律责任
不知情的钱进入你的账户,你可以是完全不知情的,但是,如果这笔钱从你的账户转出,那么你理应是知情的,法律上称之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所以,如果不知情的资金(非法)进入你的账户,但是你没挪用过的话,正常情况下是没有责任的。但若你动用了这笔钱,那你就要为此而承担相应责任。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假若钱的来源的合法的,但是误转到你的账户,而你使用了这笔钱,也会构成非法侵占。
综上所诉,如果你的账户有不知情资金转入,建议马上报警。
⑺ 利用他人的银行账号进行犯罪,被使用账户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如果使用账号的人是未成年人,而账号所属人是TA的法定监护人(家长),则内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容果不是这种情况,则他不需要承担责任,从刑法上讲,他既没有犯罪的故意也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当然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进行犯罪的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⑻ 关于提供资金账户方式的洗钱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何种人
提供资金账户方式的洗钱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
第一百九十一条 【洗钱罪】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8)借用资金账户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
第一条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
(一)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通过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三)没有正当理由,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
(四)没有正当理由,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收取明显高于市场的“手续费”的;
(五)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
(六)协助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或者转移与其职业或者财产状况明显不符的财物的;
(七)其他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被告人将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某一上游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误认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上游犯罪范围内的其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不影响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明知”的认定。
第四条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应当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证属实的,不影响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审判。
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认定。
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依法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的,不影响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认定。
本条所称“上游犯罪”,是指产生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各种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