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卫生法律知识培训
『壹』 关于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的问题
你好,我在天津市从事卫生监督工作,以下是几条建议: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二十七条的相关规定,你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证明,如果只是批发或零售,办证的成本会很少,时间也短,加工行业需要收取委托检验费等等的各项费用,审证时间相应延长。
2、你需要先去工商局申请一份“单位名称核准书”简称“查名”,然后带去卫生监督所办理卫生许可证,取证后再回工商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3、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每个市、区都设有“行政许可中心”简称“办证大厅”,具体情况可以去那里咨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_^
『贰』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制度。为了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自觉性,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劳动力需求增大,出现了大量的流动职业人群,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用人单位从事生产活动。这些劳动力大部分来自相对贫困的农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职业危害缺乏必要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由于流动职业人群多处于婚育年龄,他们的身体健康遭受职业病危害后,还可能会危害到子代或者丧失生殖能力。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建立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教育制度,没有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卫生知识得不到普及,也会致使劳动者因无知而遭受职业病危害。
如果用人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自身对职业卫生知识也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其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足,缺乏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采取保护措施的意识和自觉性,同样是造成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劳动者实现职业卫生知情权的一项保障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是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及要求:
①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首先是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知识。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关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总结,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的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从业人员对这些内容务必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有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生产、运输、储存、经营许多环节,无论哪一处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从业人员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作业者,必须掌握与生产有关的安全知识,只有如此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从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才能得到保证。
还有就是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的知识。从业人员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应能够运用所学的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尽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②掌握本岗位的安全卫生操作技能。一个单位是由一个个岗位组成的。如果每个岗位安全了,整个生产经营单位也就安全了。所以,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是整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狠抓作业岗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规程,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降低每个生产岗位的事故发生率。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认真、安全操作技能差、考核不合格的岗位人员,坚决不允许上岗。同时还应制定措施,鼓励生产岗位的职工开展各种安全知识技能竞赛,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只有抓住了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才能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广大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的基础,是劳动者健康权益得以实现的措施之一。因此,用人单位对录用的新的劳动者、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培训的一律不得安排其上岗。劳动者上岗后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有关的规定组织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同时,用人单位应当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不得疏于管理、督促和指导。
③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既是劳动者的义务,也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有义务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有义务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一旦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立即向有关部分报告。
如果劳动者不履行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督促劳动者履行义务。如果劳动者拒不履行义务,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
(2)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的形式。安全卫生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是要提高组织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第二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组织安全卫生教育的形式一般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特种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职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
①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主要应进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规章制度、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知识及安全文化的教育;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教育。
技术干部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行业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本职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系统安全工程知识等。
行政管理干部安全卫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知识以及其本职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教育内容应包括: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知识、安全文件;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项内容。
班组长和安全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安全技术、本班组和一些岗位的危险因素、技能及本企业、安全注意事项;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
②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对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按照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有十二类: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电工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登高架设;制冷作业;压力容器操作;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爆破作业;矿山排水作业(尾矿坝作业)和其他符合特种作业基本定义的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年龄满18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这种培训教育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操作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应放在提高其安全操作技术和预防事故的实际能力上。
③一般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组织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教育。
三级教育是指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三级职业安全卫生教育。
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的安全卫生教育,是指企业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卫生教育;企业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调离岗位作业的安全卫生教育是指当组织内部职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某工种改变为另一工种,或因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情况,组织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以使其掌握现岗位安全卫生特点和要求。
④经常性职业安全卫生教育。不管什么教育,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也是这样,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这就是经常性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在经常性安全教育中,安全态度、安全思想教育最重要。进行安全态度、安全思想教育,要通过采取多种多样形式的安全活动,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热情,促使员工重视和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和班后会上说明安全卫生的注意事项;安全卫生会议;事故现场会;安全卫生活动日;张贴安全卫生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等。
『叁』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几年一次,健康体检每几年一次
1、参照健康证办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每年一次。(并且必须办理健康证)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2年一次。
健康证是指对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有害作业人员、放射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等按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规定所进行的从业前、从业和就学期间的健康检查。
(3)行业卫生法律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办理程序
体检地点: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此项工作的,其出具的体检单卫生监督机构不予受理签发健康证。
一、对象:
从事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化妆品生产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不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接触直接人口食品或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生活饮用水的供、管水人员、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人员;旅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其他场所的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每两年体检一次。
二、主要检查项目:
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内外科常规、X光胸透、粪便细菌学培养(某些地区无此项)等。
三、体检和办证流程:
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性健康检查用表》,按照卫生监督机构确定的人员到健康体检单位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
一、办理健康证前先进行健康查体。
1、带身份证和个人免冠一寸彩色照片2张,领取体检表到,收费处缴纳体检费,粘贴照片(另一张领健康证用)、填写好姓名、性别等基本情况。
2、检验室采血、大便肛拭化验。
3、内、外科常规体检。
4、x光胸透。
5、完成全部体检项目。
二、查体结果符合发放健康证条件的,查体结果不符合发放健康证条件的,不予办理健康证。经卫生监督机构组织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合格后,将本人正面免冠彩色照片到所管辖的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理健康证明。
四、注意事项
1、采血需在每天上午9时前空腹进行;
2、体检前避免剧烈运动,忌饮酒和肉类食物,以免影响肝功能化验结果。
『肆』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有哪些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如下:
一、洗指标或使用快手消毒剂指标。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患者前后。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涂料后。
(3)穿脱隔离服前后,摘下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
(5)医务人员手中有可见的污染物或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后。
二、洗手的方法。
(1)在流水中充分湿润双手。
(2)取适量肥皂(肥皂液),均匀涂抹到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摩擦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摩擦程序如下: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手掌对手的背沿指缝摩擦,交换。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互相摩擦。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右手握住左手拇指旋转揉搓,更换进行。
将五个指尖并拢放在另一个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在流动水中彻底清洗双手,擦拭,取适量的手液护肤。
三、手消毒的指征。
(1)在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的患者之前。
(2)进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伤害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病房等重点部门。
(3)接触感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感染性微生物污染物后。
(4)双手直接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感染患者污染物。
(5)双手需要长期保持抗菌活性时。
四、手的卫生指示。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摘下手套后(戴上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在进行侵袭性操作之前,是否戴手套。
(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涂料后。
(5)护理患者从污染部转移到清洁部时。
(6)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医疗设备)后。
五、手卫生注意事项。
(1)对于不能杀死部分酒精的病原体,应采用流动水洗手作为手卫生的方法。
(2)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遵从性,尽量选择含有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液。
(3)不得用消毒盆浸泡作为医务人员的卫生手消毒方法。
(4)应加强护士和清洁工的手卫生训练、教育和监督。
重要性
大量资料显示,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ICU院内感染比普通病房高,其感染环节复杂,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危重病人接触的机率最高。
有文献报道,在一般护理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数量一般为(103-105)cfu/cm2;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护士为患者吸痰手沾细菌达106cfu/cm2,给患者清洗会阴手污染细菌多达1010cfu/cm2以上。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ICU工作人员中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可达80%以上。
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而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伍』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食品行业直接从业者都要办的证,主要是食品卫生知识方面的考核。健康证,主要是身体健康方面的证件。 两者不一样哦
『陆』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有哪些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有:
1、什么是手卫生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2、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洗手注意事项:
1、洗手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15秒以上。
2、特别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有条件的也应清洗戒指、手表等饰品,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
『柒』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知识
交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回物管理办法,《医答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75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等一系列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涉及的比较多,没有一一列出,具体请到政策网络中进行查阅。
『捌』 我有卫生法规知识培训合格证不办健康证可以吗
不可以。
卫生法规知识培训合格证只是代表你的从业知识合格,而健康证则是代表你的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二者为两个不同类别的证件,不能混为一谈。
『玖』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怎么办理
到当地卫生疾病控制中心参加健康体检办理就行。办理员工健康证时,需进行培训。同健康证一并发的.叫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培训:
培训就是培养+训练,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国内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行为之前。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
『拾』 卫生法规。知识培训。
一章 卫生法概论
第一节 卫生法概述
一、卫生法的概念
二、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益原则
二、预防为主原则
三、依靠科技进步原则
四、中西医协调发展原则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原则
六、国家卫生监督原则
七、患者权利自主原则
第三节 卫生法的渊源
一、卫生法渊源的概念
二、我国卫生法渊源的主要形式
三、卫生法的效力等级
第四节 卫生法律关系
一、卫生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五节 卫生法的作用
一、卫生法作用的概念
二、卫生法的规范作用
三、卫生法的社会作用
第二章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一、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
第二节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
三、行政责任的形式
第三节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责任的构成
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四节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三、卫生法中的相关刑事责任
第三章 临床医务人员执业法规
第一节 执业医师法律规定
一、执业医师法概述
二、执业医师资格取得与注册
三、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及执业规则
四、医师的考核与培训
五、法律责任
第二节 护士执业条例
一、护士的执业注册
二、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三、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
四、法律责任
第三节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一、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
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
第四章 药品管理法
第一节 概述
一、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及立法目的
二、药品的含义
三、药品管理的指导原则
第二节 药品的生产和经营
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
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三节 药品管理
一、药品标准
二、禁止生产和销售假药、劣药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四、特殊药品管理
第四节 与药品相关的其他管理制度
一、药品价格管理
二、药品广告管理
第五节 药品监督
一、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及职责
二、药品检验机构及职责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第六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民事责任
三、刑事责任
第五章 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节 概述
一、传染病及传染病防治法
二、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三、传染病防治方针及管理原则
四、传染病防治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预防
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公布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和监督
一、医疗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三、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四、医疗救治
第四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二、刑事责任
三、民事责任
第五节 艾滋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一、概述
二、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艾滋病的治疗、救助和保障
四、艾滋病预防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应急条例制定的目的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针与原则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的主要制度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
二、报告与信息发布
三、应急处理
第三节 法律责任
一、各级政府组织违反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二、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
三、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职责的法律责任
四、扰乱社会和市场秩序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和特征
二、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和分级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一、医疗事故的预防
二、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中患方的权利
三、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第三节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一、鉴定组织
二、鉴定程序、方法及所需材料
三、鉴定结论及内容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处理
一、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
二、医疗事故的监督
三、法律责任
第五节 医疗事故的赔偿
一、医疗事故赔偿的原则
二、医疗事故赔偿的范围
第八章 中医药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医药的概念
二、中医药立法
三、中医药立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第九章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章 母婴保健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医学发展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