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意向书的法律效力
1. 中标通知书和授标意向书有何不同投标者收到授标意向书后,可以和应当做什么工作,不可以或不应当做哪些
“中标通知书”和“授标意向书”效力不相同。 中标通知书写明投标书已被接受,授标价格是多少,应当在何时、何地与业 主商签合同。授标意向书只是说明向该投标人授标的意向,但最后取决于业主和 该投标人进一步议标的结论。
2. 中标通知书和授标意向书主要差别
中标通知书时定标后发布的,授标意向书是定标前发布的。
3. 什么是框架协议 法律效力具备吗
框架协议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合同标的交易达成意向并对主要内容予以确定而订立的合同,具体的交易细节在框架合同的基础上再细化成正式的合同。具备法律效力。
当很多小的重复交易建立了长期合同,就需要一个特殊的合同机制涵盖这种关系和单个交易的需求。这被称为框架协议(framework agreement):合同在一定时期内,为每笔单个交易作为一个框架进行运作。
框架协议相当于是缔约协议,表示双方意向合作的文件,如果协议条文概况笼统的话则无实际影响,如果约定了具体事项、完成时间、双方准备工作分工及责任等,就很严肃了,可能会引发缔约责任。
(3)中标意向书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框架协议招标主要适合于企业集团或政府采购招标人采用集中一次组织招标,为下属多个实施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因零星、应急或重复需要分批次采购技术标准、规格、和要求相同的货物或同一类型的服务。
招标人通过招标,与中标人形成货物或服务同一采购框架协议,协议中一般只约定有效期内采购货物和服务的技术标准、规格和要求及其合同单价,不约定或大致约定采购标的数量和合同总价,各采购实施主体按照采购框架协议分别与一个或几个中标人分批次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协议。
为了适应有效期内货物和服务产生的价格波动,框架协议中可以选择确定一个价格联动指数,适时调整框架协议确定的货物和服务合同单价,也可以采用定期更新补充框架协议中标人数量及其中标单价的动态调整办法。
4. 当中标通知书与合同协议书内容产生矛盾时以哪个为准
招标文件为本合同附件,同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附件内容与合同内容不一致,以合同内容为准。
5. 定标与中标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如下:
1、行为人不同
定标也即授予合同,是采购机构决定中标人的行为;中标相对是说投标者,投标项目得到认可,中标。
2、法律责任不同
定标是采购机构的单独行为,但需由使用机构或其他人一起进行裁决。在这一阶段,采购机构所要进行的工作有:决定中标人,通知中标人其投标已经被接受,向中标人发现授标意向书,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并向他们退还投标保函等。
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5)中标意向书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定标途径和模式
1、定标途径分为两种:
(1)依据评分、评议结果或评审价格直接产生中标(候选)人;
(2)经评审合格后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中标(候选)人,如固定低价评标法、组合低价评标法。
2、定标模式
定标模式分为两种:
(1)经授权、由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2)未经授权,评标委员会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
6. 中标函与中标意向函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1、法规和正式文件中均无中标意向函说法,只有中标通知书的规定。两者无所谓区别。
2、合同有效期在合同中约定,一般有两种说法:“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一年内保持有效”或“本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3、根据合同签订内容,合同双方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和付款、收款手续。
(6)中标意向书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
第四十五条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中标通知书具备法律效力,相关法规未对授标意向书进行规定,授标意向书无法律效力。
7. 请问中标通知书的发出表示合同成立,合同协议书的签订表示合同生效,还是说合同成立的时候已经生效
中标通知书肯定不能代表生效!原则上要签订了才生效,而且要看合同里面的条款,比如很多购销合同上写着“付款后合同生效”,所以要看协议书里的内容约束。
8. 标前协议书受法律保护吗
标前协议本身就是在投标前,私自订立的协议,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法律分析
标前协议指的是在招投标流程启动前,招标人与潜在投标人已经订立相关协议的行为,例如在招标之前,双方已就招标的施工内容签订施工合同或类似协议,则属于标前协议。对于必须招标的项目来讲,签订标前协议显然违背了招标投标法基本的招投标程序,一般均认为标前协议及中标合同均无效。这本身就是招标人违反了公平原则,情况轻点的可能只是会被警告,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依法处理。从相关单位对招投标监管的角度来讲,必须招标的项目监管比非必须招标的项目更为严格。因此,如果针对必须招标的项目,标前协议未必导致中标无效的,则非必须招标的项目签订标前协议更不应当导致中标无效。参照前述案例的逻辑,非必须招标的项目如果签订标前协议的,则标前协议与中标合同均有效。但笔者认为,如果标前协议构成串标,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条例,无论是必须招标还是非必须招标,中标一律无效。目前法律法规对于标前协议是否属于串标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标前协议仅仅是框架性协议,并未明确就招标项目的实质性内容进行约定,例如工期、合同价款、招投标方案等,则可能不会被认定为串通投标。而如果在招标前签订的标前协议已就合同价款、合同工期等实质性内容明确约定,则一般应当被认定为串标,中标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五十三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违反本法规定,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的,给予警告,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9. 、协议:中标通知书,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技术条款,以及解释合同中最优先的是()
巧了,你遇到我了
合同文件及解释顺序
2.1合同文件应能相互解释, 互为说明。除专用条款另有约定外,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及优先解释顺序如下: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
(4)本合同专用条款
(5)本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清单
(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合同履行中,发包人承包人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2.2当合同文件内容含糊不清或不相一致时, 在不影响工程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由发包人承包人协商解决。双方也可以提请负责监理的工程师作出解释。双方协商不成或不同意负责监理的工程师作出解释。双方协商不成或不同意负责监理的工程师的解释时,按本通用条款第37条关于争议的约定处理。
ok 请给分吧
10. 在邀请招投标前,跟一家施工单位签订意向书合法吗
围标,阴阳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