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律责任的特征有
⑴ 统计有哪些特点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统计的特点主要有四性:即数量性、总体性、整体性、社会性。最基本的特点是数量性和整体性。
1、数量性:统计学的认识力首先表现它以精确的和无可争辩的事实作为基础,同时,这些事实用数字加以表现,具有简短性和明显性。数量性是统计学对象的重要对象特点,这一特点也可把它和其他实质性的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学)区别开来。
2、总体性:统计学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统计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如国民经济总体的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体数量方面等等。
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是统计与数学的区别。
4、社会性: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点与自然技术统计学有所区别。
(1)统计法律责任的特征有扩展阅读:
数理统计学派奠基人是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A.Quetelet,1796-1874),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概率论书简》、《社会制度》和《社会物理学》等。
19世纪中叶,他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在“政治算术”所建立的“算术”方法的基础上,促进了统计的精确化。他最先提出,用数学中的大数定律——平均数定理,作为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工具。他提出,社会现象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其内在规律性的。
但他在解释社会规律时,不能正确地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区分开,提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永恒不变的错误观点。凯特勒写过不少运用概率论的著作,到19世纪60年代,他又进一步将国势学、政治算术、概率论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之形成近代应用数理统计学。
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或“政治算数”等课程名称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统计分析科学”课程。当时的“统计分析科学”课程的内容仍然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1830年-1849年,出现了所谓“统计狂热时代‘’,各国相继成立了统计机关和统计研究。
⑵ 根据《统计法》规定统计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什么责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违反了统计法律法规要承担与其违法情节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违反计划法,要支付社会抚育费。
⑶ 统计法律责任内容是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么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违法或者违约行为而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一般而言,具体的法律责任会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中明确规定。
对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统计法》第六章(第37条至第47条)详细规定了各种统计相关法律责任。同时,《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五章(第31条至第34条)也对相应法律责任进一步细化明确或者补充。
仅供参考。
⑷ 统计法有什么特点
统计法作为规范统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版
一是,统计法的调整权对象,是统计部门在组织管理统计工作和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是,统计法所规范的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体系中包含着大量的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例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标准等。
⑸ 统计法律体系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没搞懂什么意思。。。帮不上
⑹ 国家机关作为审计调查对象时有统计违法行为应不应当承担统计法律责任
审计一般不查统计违法行为,除非是审统计局的经责审计等特殊项目时。
即使因为种专种原因审计发现属了国家机关的统计违法行为,也是移送统计主管部门(如统计局)处理。
不过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行政,不管是什么行为如果违法都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所以尽快纠正的好。
⑺ 统计执法检查的特征
1、统计执法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
《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贯彻并监督执行统计法规的机关。”可见,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依法授权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具有统计执法检查权。
2、统计执法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 统计执法检查,是法律赋予统计部门的职权,也是法律赋予统计管理相对人包括统计调查者、统计调查对象和统计资料使用者的法定义务。一方面,各级统计部门要忠于职守,正确地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对统计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随意放弃对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权。另一方面,各级统计部门在行使检查职权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予以配合,不得干涉、阻挠或者拒绝检查。
3、统计执法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首先,为了防止滥用检查权,保障被检查对象的合法权益,统计执法检查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如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只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其次,各级统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方式进行执法检查,不能各行其是。
4、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性。 统计机构要通过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以及统计监督,完成《统计法》所规定的各项任务,为此必须通过执法检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统计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这就决定了统计执法检查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活动。统计执法检查,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还要主动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积极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预防、减少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⑻ 统计法律法规有那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于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九次会议修正,2009年6月27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3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3、《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修订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是很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而且有利于保障国家核心秘密统计资料的安全。今后凡是绝密、机密、秘密统计资料,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发表。
各报刊、杂志发表未公布过的统计数字,事先一定要送统计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核对,并办理审批手续,以免造成混乱。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7年5月28日发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5、《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障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8)统计法律责任的特征有扩展阅读
统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
2、统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地方统计法规和统计规章。
3、地方统计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4、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⑼ 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行为所应承担法律后果.( )
错误
答案解析:
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