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责任限制的法律条款

责任限制的法律条款

发布时间: 2022-03-02 16:24:00

⑴ 最新的强制执行法律条款

讨厌网上怎么讲到2012年事上呀。我问的现在最新2020年怎样强制执行新老赖政策

⑵ 限制责任能力能不负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限制责任能力人一般是指未未成年人或者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限制责任能力人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有一定限制,,但行使民事行为能力也受到限制,限制责任能力人如果年满14周岁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不满14周岁的,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十九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五)有立功表现的。

⑶ 劝酒法律责任的条款

法律分析:酒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并不属于法外空间,成年人有饮酒自由,但对自身安全及同饮者负有高度注意和提醒义务。
下列情形劝酒者将承担法律责任:1.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在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后,仍然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
2.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而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若醉酒者出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酒后驾车未劝阻,将承担由此引发的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⑷ 限制一方权益条款包括哪些

限制一方权益的条款可能无效。如果当事人提供了格式条款,在该条款中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第四百九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第五百零六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⑸ 承运人赔偿责任应当有哪些限制(一)

一、我国《海商法》有关承运人责任限制的法律规定及其联系
1992年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由于《海商法》在其制定的过程中广泛地参考了国际公约和惯例,故曾一度被认为是一部我国法律体系中最具国际性的国内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领先的地位。关于承运人的责任限制,我国《海商法》主要在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第二节《承运人的责任》中的单位责任限制以及第十一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中以与规定。
就第十一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而言,我国是参照《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的规定而制定的。这构成了我国对承运人责任限制的主要法律规定之一,也是对于承运人的一个总的责任限制。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又称船舶责任限制或船东责任限制,是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海事责任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将自己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制度,纵观其它许多行业,都没有类似的责任限制制度 .这种责任限制制度的存在,极大地保护了包括承运人在内的责任人的利益,因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律师以为,就对承运人的责任限制而言,《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仅具有一般的补充意义,并不是承运人责任限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
(一)这种海事索赔责任限制的申请人并不是仅仅是承运人。根据《海商法》第二百零四条、二百零五条、二百零六条规定:凡是只要对其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员,都可以限制赔偿责任。这些人包括:船东、承租人、经营人或管理人、救助人。可见,拥有主张限制海事赔偿责任资格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承运人。换言之,这种制度也不是为承运人单独设计的。
(二)海事索赔责任限制有明确的例外条款,因此即使根据《海商法》或《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的规定,承运人依据限制性债权可以申请责任限制,但是其并不一定能申请到责任限制。《海商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经证明,引起损害赔偿请求的损失是由于责任人的故意或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的,责任人无权按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

合同法39说格式条款应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我理解为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也是有

从表面上看合同法第39条与第40条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之处,因为根据39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但根据第40条,凡是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我认为对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做出准确的理解,对格式化的免责条款应当提请注意,是由格式条款完全由一方制定所决定的,免责条款只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责任予以免责。而合同法第40条所提到的免除责任,是指条款的制定人在格式条款中已经不合理地不正当免除其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且所免除的不是未来的责任,而是现在所应当承担的主要义务。,因此这两条所规定的免除责任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也是不矛盾的。单纯的免责条款是有效的,但条款制定人应当提请对方注意。而条款的制定人在格式条款中不合理的不正当免除其现在应当承担的责任,则该条款是无效的。例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依法应承担的义务,这些义务主要包括: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与消费者约定履行的义务、接受消费者监督的义务、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提供商品和服务真实信息的义务、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出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义务、保证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的义务、履行“三包”或者其他责任的义务等等。由于这些义务都是法定的强行性义务,因此作为格式条款制订人的经营者,不得在其制订的格式条款中回避其应承担的义务,否则该条款将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例如某商店自定电视机保修期为3个月,对顾客购买已超过3个月的电视机不予保修,因违反了国家有关对电视机实行“三包”的规定,因此该商店制订的格式条款无效。

⑺ 哪些法律法规有处罚条款(法律责任部分)

在制作执法文书时,如何引用法律的规定具体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应当依法引用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作为裁判依据。引用时应当准确完整写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条款序号,需要引用具体条文的,应当整条引用。 第二条 并列引用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顺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同时引用两部以上法律的,应当先引用基本法律,后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第三条 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文书引用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四条规定。 第四条 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条 行政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条 对于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之外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 第七条 人民法院制作裁判文书确需引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存在冲突,根据立法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无法选择适用的,应当依法提请有决定权的机关做出裁决,不得自行在裁判文书中认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⑻ 保险责任免除条款是什么,有哪些限制,法律规定如何

不同保险条款都不一样,仔细看看
意思无非就是如果你符合列出来的那些条件,保险公司一般不承担责任。
至于法律规定什么的嘛。。既然签了条约,肯定根据条款来,到时候索赔的时候发现包括在责任免条款以内的话呢,就拿不到钱了呗

⑼ 合同中的责任上限条款是否可以适用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跟违约责任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责任,相互之间没有影响。你说的情况是一种行为同时引起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这属于责任竞合,你想主张权利的话只能选其一,不能同时适用,你看哪个对你有利你用哪个。

热点内容
司法考试时长 发布:2025-05-21 10:15:34 浏览:794
全国各地劳动法工资 发布:2025-05-21 10:14:54 浏览:171
经济法的再分配 发布:2025-05-21 10:14:52 浏览:671
法律援助认识文章 发布:2025-05-21 10:05:24 浏览:415
着火后出租方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1 10:02:14 浏览:70
马贞经济法 发布:2025-05-21 09:49:02 浏览:473
关于公司安排轮体劳动法 发布:2025-05-21 09:48:20 浏览:444
绍兴法院管辖 发布:2025-05-21 09:38:07 浏览:721
泉州劳动纠纷律师 发布:2025-05-21 09:24:30 浏览:840
立法应该应 发布:2025-05-21 09:10:16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