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致死法律责任区分
㈠ 劝酒致死的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在以下情况下,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1、因饮酒诱发疾病、伤残甚至死亡
明知醉酒人不能饮酒,在因喝酒的情况下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伤残、死亡的情况发生;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劝酒诱发疾病的,劝酒者无需承担过错责任,但给予公平责任原则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2、强迫性劝酒
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如言语要挟、刺激对方、强迫灌酒等,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劝酒者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3、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
在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情况下,一旦发生损害结果,同饮人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已尽到劝阻义务而醉酒人不听劝阻,同饮人则可以减轻或免责。
4、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如果同饮者没有将醉酒者送到医院或让其到达有人照顾的场所(如家中),此时如果发生意外,则同饮人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㈡ 头一天中午一起喝酒,第二天早上有人死亡。一起喝酒的人有法律责任吗
如果是被人灌酒致死,一起喝酒的劝酒者应该有责任。但问题是这个人是第二天死的。所以很难追究啊。
㈢ 同桌喝酒死亡究竟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一起喝酒喝死人了的,同桌人如果具有先行义务行为,如劝酒、灌酒等,是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反之,若是同桌人无上述行为,并且尽到了安全注意义务的,是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由喝酒者自行承担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㈣ 聚餐饮酒致死应该谁负法律责任你怎么看
逢年过节或者公司组织吃饭的时候难免会聚餐饮酒,很多人会在饭桌上拒绝别人的劝酒,以自己对酒精过敏感冒为理由拒绝喝酒,然而有些人则是碍于面子,不得不饮酒。
聚餐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因为饮酒而致死,那么就会成为一场悲剧,聚餐饮酒至死应该谁负法律责任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少量饮酒可以获得暂时的娱乐,而过量饮酒势必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不要在平时养成酗酒的毛病和习惯,更不要在聚餐时候过量饮酒。尤其是职场上的女性,如果参加单位聚餐或者陪客户吃饭,那么一定要注重保护好自身安全,不要显示出自己的酒量,更不要和别人拼酒。
如果不想在聚餐场合饮酒,那么就可以以酒精过敏等借口推脱开。工作去哪里都可以,身体则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是文职工作还是销售工作,我们都不应该用自己的身体去拼业绩。
工作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绝非愿意糟蹋自己的身体,年轻虽然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困难,很多人喝酒之后头疼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然而这却会造成身体的病变。
㈤ 与人饮酒后遭成自身死亡责任怎样划分
死者死亡的后果与其他参与饮酒者无关,即其他参与饮酒者不负刑事责任,只要你们不是把他给灌死的。因为,死者是成年人,完全理解饮酒后的后果和意义,况且,在现实生活中因饮酒而死的并不常见,最为关键的是,其他参与饮酒者与死者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刑法所规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其他参与饮酒者与死者死亡之间存在民法所规定的过错和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极力劝酒者因存在过错,因而,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大家都没劝酒,根据公平原则,承担公平责任。
㈥ 共同饮酒者死亡,法律是怎样规定责任的
肃宁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被告樊某召集李某某和被告李某在一起吃晚饭,李某某饮酒后突然向外走出去,被告樊某、李某未陪同护送,也未出去查看李某某情况;且三人吃饭地点在高速服务区内,与高速路相通,高速服务区内外车辆比较多。二被告作为与李某某共同吃饭的人,在其酒后对其未尽到妥当的照顾义务及安全护送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此,樊某、李某应对李某某死亡的法律后果应承担一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