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微信群群主法律责任的法规
1. 微信群主承担什么责任
1、承担来涉嫌聚众赌博责任。朋友之间自,喜欢发点红包增进感情,这种小额互发没有盈利性质,可视为赠与,不涉及违法。但如果有人以营利为目的创建红包群,群主就涉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
2、承担传播淫秽物品责任。《刑法》规定:不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终端传播淫秽电子信息,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达40个以上,或成员达30人以上的,对群的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传播者,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
3、承担发表不当言论责任。在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的今天,大家一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触犯法律。不信谣不传谣、敏感话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1)规定微信群群主法律责任的法规扩展阅读:
微信群主与群员权利的核心区别,决定了群主与群员的不同职责。群主作为群的管理者和权力的拥有者,当然负有监管职责。群主应规范群聊行为,维护群聊内容的非违法性。对于群员发布的违法内容,群主应予警告,直至将该群员踢出群聊。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公民个人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群内的违法行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群主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2. 微信群立法立了什么法
《互联网群组信息来服务管理规定》源。
3. 微信群内接业务出了事群主承担法律责任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18
4. 将成员移除群聊的群主被告上法庭,微信群的群主需要负担哪些责任
虽然讨厌那种喜欢踢人的群主,但人家建的群,他不乐意让你待着,想踢就踢那也是他的自由!是吧?
我也是被踢过的人,发现的那一瞬间是愤怒的、不解的,但是事情过了就过了,也不会去找对方麻烦,因为完全没必要啊!踢了我,我也没少块肉,群主也没多块肉是不?
既然没损失,去找人家麻烦,甚至把对方告到法院,那不是闲的慌?不是浪费公共资源?
作为一名法盲,我是不知道最后谁胜诉,但是,如果是这个原告胜诉了,希望群成员也能去告他一下,毕竟他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的办事进度,这也算侵犯了他人的权益吧?
让这样的人胜诉,以后还有哪位官员敢在建立这种“公众服务群”为需要的老百姓服务呢?
5. 微信群群主退群后,还负法律责任吗
要看你有没有做来什么违法的事源情
微信实际不存在群主,你说的群主是群的建立者,
但是当群建立后,每个人都是管理员,权限都是一样的包括群的建立者,
所有群成员都可以将朋友加到群内,任何人退出群,群都不会被解散,
除非有人将所有人踢出群。
6. 在微信群里被骗了,群主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呢
“国法”:群主管理责任≠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
在国家层面,《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堪称互联网群组管理“国法”。该《规定》明确,“互联网群组”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于群体在线交流信息的网络空间,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各类互联网群组。《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包括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
不过,《规定》并没有提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而是在第九条指出:“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为群组建立者、管理者进行群组管理提供必要功能权限。”
7. 群主建群负法律责任吗
根据2017年抄9月7 日国家网信办发袭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群主在建完群之后负有一定的管理义务,建群这个行为本身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建完群之后群主需要对群的管理负责,对于没有履行《规定》涉及的义务则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15081227
8. 群里发现不良行为群主会受到法律惩罚吗
群体发现不良行为,
那要看是什么行为。
一般来说群主是不会受到法律惩罚的,这也没有这么严重。
如果发现不法的事情,群主有权制止或者举报。
9. 建立一个群国家对这个群的群主有哪些明文规定
9月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其中涉及群主责任的部分,很多媒体将《规定》解读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群友犯错,处罚群主”,一时引发网友热议。此外,也有人对群组服务的性质、国家是否有权对其进行监管等问题提出质疑。《规定》的具体内容到底该如何理解?群主到底该肩负什么责任?
群组不是私密空间 需被合理监管
首先要明确的是,群组空间国家是否有权力进行监管。有人认为,“群组”是私密空间,是群主及其成员私密交流的场所,公权力机关、提供群组服务的平台方都无权监管。这种想法其实是不成立的。
通讯秘密和通讯自由保护的是人与人之间与行动无关、至少和从事非法活动无关的信息分享活动,多限于一对一的交流。并且除当事人“你知我知”之外,不会有外溢效果,不会对第三者产生影响,不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而群组服务,不只是信息分享活动,更可能与行为密切相关。如利用群组实施线下行为、完成社会动员或人员聚合,甚至实施犯罪活动。因此,对群组服务的监管,不能简单地和侵犯通讯自由、通讯秘密划等号。
同时,即使是单纯的信息交流,但因群组人员众多且成份复杂,也不等于该空间内发布的任何信息都是合法的。因此在平台和用户都有可能传播违法信息的情况下,相关国家机关在收到举报后可依法可对群组服务进行监管。
处罚仅限停止群组服务 不涉及“法办”
《规定》发布后,有人将《规定》与之前一些有问题的、被“法办”的群主案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对《规定》的法律效力等级的误解。
这个群组规定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法律位阶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之后,重点规范的是群组信息内容服务和群组信息传播秩序,规范的是群组服务提供者和群主(建立者、管理者)的责任义务,对其处罚只能限于停止相关群组服务的程度。不可能像违反了法律,比如违反了刑法的群主适用剥夺人身自由或财产的处罚。
而且,《规定》10月8日才开始生效,此前受到刑事或其他行政处罚的群主,均是群主自身违法所致,与《规定》无关。
以前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处罚过的群主,多是与群主的行为违反其它法律、法规有关。比如群主本身传播有害信息,通过微信群开展违法行动等等,这与《规定》中提到的群主责任并不是一回事。即便没有这一《规定》,上述相关行为也是违法的。
群主并非总要负责 主要承担注意义务
人们使用群组服务,多是为了解决正常的合法需求。但利用群组服务发布暴力、淫秽等非法内容、损害他人声誉、散布他人隐私的事情并不少见。要明确,群组及群组服务不是法外之地,使用群组服务的人,都应有边界概念,应当有不得传播非法有害信息的意识,也都应当致力于维护群组空间的清朗化。
提醒广大群主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啊。
10. 网络新规“谁建群谁负责”究竟说的是什么
“群主对群成员言行担责”纯属误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规定》答记者问中提到,《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于群体在线交流信息的网络空间,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各类互联网群组。《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包括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
北京的张女士属于网络活跃人物,在微信、QQ、微博都建了很多群,她向记者表示,群太多了,管理风险太大,感觉《管理规定》10月8日施行后,自己可能随时有“进去”的可能,所以准备退出或解散一些群。据记者调查,和张女士持相同想法的群主不在少数。
对这种退群的想法,王卫国对记者表示,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网友对《规定》出现了误读。有人将“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理解为“一旦群成员违法违规,就要追究群主的法律责任”,这其实是对《规定》的错误理解。王卫国认为,这个规定主要是要求群主对群中发布的信息承担起必要的管理责任。“群主应该监督群内上传的信息,防止有人利用你管理下的互联网群组传播危害国家安全、诽谤他人、危害公共秩序的言论或者从事传销等违法活动。”群主的管理责任不同于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群主的管理责任既包括服务群内成员的义务,也包括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一般来说,在违反后一种义务的情况下,例如对群内成员的违法信息没有及时清除,则可能被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整改,或者因整改不力而被叫停群组服务。根据我国的法律,群主只有在群内违法信息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并且自己有故意或者过失的情况下,才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杨小军也认为,管理责任并非上述一些网友所理解的“让群主也要承担群成员违法违规的责任”。在互联网群组中不只有群主一个责任主体,还有群主、参与人(发言人)、网络平台提供商、相关主管部门这四个主体共同参与,才有互联网及其群组的发展进步;同样,四个主体也分别承担相应责任。所谓“谁建群谁负责”,应该是谁建群谁负相应责任,而不是全部责任,更不是一个责任主体转移自己责任的“出口”。